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说完,玄奘法师便默然正念,时或口中又念诵道:“色蕴不可得,受想行识亦不可得;眼界不可得,乃至意界亦不可得;眼识界不可得,乃至意识界亦不可得;无明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得;乃至菩提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玄奘法师又口说偈语,教示身旁的弟子道:“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 | admin 2024-09-20 |
|
那这异熟果为什么称为异熟呢?因为是异生而熟、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也就是说,你成就了你未来世的五阴身;你未来世的五阴身,包含了你的色受想行识;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的命;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每一世命的一个展现,这是你的正报。 你这个色受想行识,含藏了你的六识种,乃至于你的身口意行的业种;这身口意行的业种,自然而然会去相应于你这一世所有的这些果报 | admin 2023-10-11 |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 admin 2022-06-23 |
|
为说色受想行识苦空无常无我。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三十六万天子。二十万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天龙八部中。有得须陀洹者。种辟支佛道因缘者。发无上道心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计。尔时弥勒佛。与九十六亿大比丘众。并穰佉王八万四千大臣比丘眷属围绕。如月天子诸星宿从出翅头末城。还花林园重阁讲堂。时阎浮提城邑聚落小王 | admin 2021-05-12 |
|
』】凡一切与色受想行识五蕴相应之法皆落于阶级中,以人类众同分而言,即有士农工商等阶级之区分,于『士』中又有学士、硕士、博士等阶级;有情中又有人、天、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之区分,『天』中又有欲界六天、色界诸天等等阶级。三界中仅有一法不落于阶级,就是一切有情身中本来自在、不生不灭之解脱人——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此本来自在不生不灭之 | admin 2020-07-02 |
|
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 | admin 2020-06-26 |
|
见惑是指邪见,是不如理作意而产生的无明;这纯粹是解脱道中见地上的事,譬如说色阴是不是真实我?是否常住不坏?又譬如说受想行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的灵知、有念的灵知等等,以及定中的灵知、定外的灵知等等,是不是常住我?首先在这个部分要先弄清楚,确实了知五阴的内容,并且也确实了知每一蕴全部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所以五蕴里面没有一法是真实我。这 | admin 2020-06-20 |
|
见惑是指邪见,是不如理作意而产生的无明;这纯粹是解脱道中见地上的事,譬如说色阴是不是真实我?是否常住不坏?又譬如说受想行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的灵知、有念的灵知等等,以及定中的灵知、定外的灵知等等,是不是常住我?首先在这个部分要先弄清楚,确实了知五阴的内容,并且也确实了知每一蕴全部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所以五蕴里面没有一法是真实我。这 | admin 2020-06-20 |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admin 2020-06-20 |
|
空如来藏意思是说,如来藏自住境界中空无一法可得: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二十个随烦恼,「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究竟没有任何一法可得,本来就是不生不死的涅盘境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空如来藏」常住名目相符 | admin 2020-06-16 |
|
所以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上面这一段经文中,所显示出来的真正义理,就是是诸法空相这一句经文的密意。《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佛性可见,非不可见,是故佛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非色,不离于色;非受想行识,乃至不离于识;是常,可见,了因,非作因。」佛性遍于十八界中,故于六根之一得见佛性者,亦必于余五根同时见性,非唯眼根。然虑众生误会,恐众生误会见性是以感觉体会佛性为见,故佛再三再四提示:须以眼见为凭。若非眼见,皆名凡夫随顺佛性,无诸功德受用。--------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名就是受想行识,就是前七识和受想行阴;色就是五根身,五色根扶尘根与胜义根都舍弃了,受想行识也都灭除了,就是无余依涅槃。换句话说:舍报之后,十八界的自我全部都灭尽了,就没有前七识存在,所以就没有见闻知觉性的我存在,也没有恒审思量处处作主的我存在,只剩下名色所缘的识,只剩下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之识存在,就是只剩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离思量而独自存在,无所 | admin 2020-06-08 |
|
阿含诸经里面常可读到的一句话,是印顺所常引用的语句:“色受想行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就已经很清楚的说五蕴的众生我其实是无我性的,是生灭有为法;但是同时同处却另外有一个真实而不坏的“我”存在,所以说“色受想行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不就是很清楚的把第七识与第八识说明了吗?因为识阴里面的意根不就是第七识了吗?而这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不是意根灭了变成意识心,而是意根与意识二个识都是现行识而同时存的在;意根如果真的如月称、安慧、宗喀巴、印顺......等人所说的,那正是意根灭了才出现意识,就成为:在意识出现时,意根就不存在了。[2]意根与意识若是同一个心,十八界的建立就成为虚妄建立了!十八界就应该改为十七界。而且世间睡眠这个法相的定义必须要作修改,因为眠熟后仍有意根存在,而意根即是 | admin 2020-06-08 |
|
世间如幻还包括什么?包括自己的五阴世间如幻:色身如幻、受想行识如幻。现在,《大乘无我观》,第一个观行就先讲到如幻观。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没有色身,没有五阴自己,还会有刚刚所说对种种我所的贪著吗?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内涵在其他课程里已经有讲解过,我们在这里就不再细说。这个对五阴自己的贪爱执著,在佛法中我们称之为我执。可是,之所以会有我执,却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对我的本质认识不清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以为这个我是真实的、值得贪著的、值得把握的,值得为它去追求种种世间的法、世俗之 | admin 2020-06-08 |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是观者是名正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见闻觉知,求得随忆、随觉、随观: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有见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 | admin 2020-06-08 |
|
性空是说体性变异无常,终究必定要归于坏灭之空无,所以是空,没有真实不坏的常住法存在了嘛!既然体性是变异、是无常、是坏、是空,没有真实法,所以不管是受想行识的那一个法,全部都只是名,名就是不真实,只有一个名的表相而已,或者只是所施设出来的一个名相而已。五蕴当然是性空、是唯名。但是,假如说:五蕴无常断灭之法,就是佛法的话,那么这个佛法就是断见法了;那么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