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杂阿含经》卷12)名色,简单来说就是五蕴;色就是色蕴等色法,名就是识蕴等心法以及受、想、行蕴等心所有法。上面这段就是在谈论:五蕴身的因缘是什么?佛陀不断地往前追寻五蕴的根本,最后发现到生命的本源是根本识——阿赖耶识,衪是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由衪所生,所以从根本识再往前追的话,就无法再找到更根源的东西了。我们再来看佛陀所开 三摩地

2018-07-22

受蕴如此,其实想蕴、行蕴这个部分,每一蕴也都是如此。所以这一部分的观行,跟所谓的无穷尽的层层拆解,是有所不同的;并且在这个部分的观行,主要是要针对我人的我们自己的内心来作观行,而不是去观行外界“我所”的事物,这个也是跟所谓的析空观有根本上的不同。接下来我们再看“通教”。通教这个“通”字显然它就是通二乘跟大乘的菩萨,所以 admin

2018-07-22

(《杂阿含经》卷12)名色,简单来说就是五蕴;色就是色蕴等色法,名就是识蕴等心法以及受、想、行蕴等心所有法。上面这段就是在谈论:五蕴身的因缘是什么?佛陀不断地往前追寻五蕴的根本,最后发现到生命的本源是根本识——阿赖耶识,衪是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由衪所生,所以从根本识再往前追的话,就无法再找到更根源的东西了。我们再来看佛陀所开 三摩地

2018-07-22

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 三摩地

2018-07-22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原标题:不能断除自我,是修行最大的误区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祂修正了印度原有的哲学,依照佛自己亲身的证量,将世界的组成分为五个蕴;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知道的世界,就是由这五个蕴所组合而成的;这五个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五个蕴。五蕴又叫作五阴,或者五受阴;蕴是集的意思,就是把五蕴的业种集合起来,就变成了五蕴。阴是遮盖、覆盖,因为众生以为五阴是真实的,所以就这样子遮盖了真如实相;说成五受阴 三摩地

2018-07-22

先别急着想:再过一、两周,我要去禅三了,要赶快参出来:如来藏在哪里?错了!你要做的是先观行蕴处界的一一法虚妄,先断我见,不可漏掉任何一蕴、一处、一界。我见若能观行很彻底,把它断除了,找到如来藏时稍微为你点一下,你就知道怎么整理了。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三摩地

2018-07-22

人类的蕴有五种: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略述如下:一、色蕴:色蕴的生出,是由于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常住不坏犹如金刚,所持妄想无明与地水火风四大种造色种子,由于中阴身意根与意识的无明,导致阿赖耶识入住母胎执持受精卵,中阴意识随灭不再生起,永远断灭;后时受精卵渐渐发展出色阴五色根以后才又出生全新的意识,已不是前世的意识了,所以不能记忆前世的往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加修四禅八定、三明六通而成为大阿罗汉了,也仍然必须要信受八识论,否则他就无法成为阿罗汉,一定会退回凡夫位中;因为他不可避免的要去探究:入涅槃以后是不是断灭空?这是所有须陀洹、所有二乘法中修证者,在观行蕴处界缘起性空的过程当中,一定无法避免而会碰触到的问题,绝对不可当作无记的问题来处理。因为,解脱道的修行是在现观蕴处界的缘起而性空,既然一切诸法都 三摩地

2018-07-22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各位同修,让我们一起开始迈向正觉!注解&s 三摩地

2018-07-22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各位同修,让我们一起开始迈向正觉!注解&s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存在。”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 三摩地

2018-07-22

五蕴我的放下,就是对色蕴我、受蕴我、想蕴我、行蕴我、识蕴我的放下。如果要从五蕴我的放下去跟其他人分析,依然还是要从无常的角度去跟他说明。一般人所认知放下呢,都是没办法出离的,也就是说对身体持物的放下,或者对我所的放下,也就是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放下,依旧是没有办法出离这个三界;因为依旧执着以意识或意根为真正的我,以妄为真,所以还是没办法出离的。接下来,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断除我见,首先必须先亲近真善知识,听闻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能如实了知,并且能够如实观行蕴处界我生起之次第,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修行的关键;离开识阴,特别是意识觉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见与我执的断与不断,关键也是意识。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 三摩地

2018-07-22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 (原标题:有好有坏才圆满!) 三摩地

2018-07-22

识蕴是心法,受、想、行蕴,也是心法。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慢、疑,造诸善恶业,以及为了生活而有行来去止等动作,都名为行蕴。如来藏若不先出生色蕴,就无法变生六尘,也就无法出生识蕴六识及受、想、行蕴。若如来藏不出生这五蕴,众生于此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无作无受,这个意思是说:我们今生造业的这个五阴身是真实有的吗?色蕴不是真实有,受蕴、想蕴、行蕴不是真实有,识蕴也不是真实有,它们不但是和合变化而有,并且在那个当下就已经是变幻而有;譬如魔术师所化现出来的幻人、幻境,如梦幻泡影;五蕴其中的一一蕴,都只是真如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功能罢了!所以无论是此世造业的五阴身,或者是未来世受果的五阴身,只要是已经证得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是修证法界实相的智慧,有五十二个阶位;始由六度万行的熏习,于外门广行六度万行;然后观行蕴处界的虚妄不实,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印能取所取皆空,于福德、定力、慧力、正知见、无慢这五个条件具足时,进而明心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的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别相智——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复又进断异生性, 三摩地

2018-07-22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各位师兄,让我们一起开始迈向正觉!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在四阿含诸经中所讲的二乘菩提,说五阴虚妄、六识虚妄,第七识意根也是虚妄,入了无余涅槃时都要灭尽;你信受了佛的开示,就去观行蕴处界缘起性空,所以断了我见、断了我执;舍寿时断了六根、六识、六尘,剩下的只是你的第八识真如心独存(这个第八异熟识在四阿含诸经里面有时又称为如、我、真如、实际、本际、识、如来藏),不再于三界六道中受生、不再出生十八界中的任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5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