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 admin 2019-04-24 |
|
当下也不过是意识心不断的运作而已,是【行蕴】而已。而心经不是说:【照见五蕴皆空】嘛。所以【当下】也是空的哦。所以【活在当下】这样的论调,怎么可能是佛法,不可能的。 而修行人,不是为了活在当下。而是看生灭不断的有为法中,如何去转【缘】。所以看到不是只有现在,而是看到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全面性的 | admin 2018-08-20 |
|
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 | admin 2018-08-09 |
|
识蕴是心法,受、想、行蕴,也是心法。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慢、疑,造诸善恶业,以及为了生活而有行来去止等动作,都名为行蕴。如来藏若不先出生色蕴,就无法变生六尘,也就无法出生识蕴六识及受、想、行蕴。若如来藏不出生这五蕴,众生于此世间 | admin 2018-08-07 |
|
受想行蕴谓七识与五根所生三受觉及想,乃有身口意行。是故,与名色俱者,必是“法、本际、实际”,即是大乘所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也。故阿含经中佛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等语,已密意说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唯不用如来藏名相,而说之为识。阿含四部真是佛说,古今中外一切学者及一切佛教徒皆无异议,众所认同。今观北传南传诸阿含中,处处皆有佛说 | 三摩地 2018-08-01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福德善根具足的佛,来到了佛教正觉同修会,他在来同修会当中,学习一位菩萨所应该具有四方面的修行:定力、慧力、福德、除性障,也就是正觉同修会教导佛,以无相唸佛为功夫法门,为最初的行门,渐次地修习人天乘的福德、功德,藉由对于五蕴、对于十八界的观行,也就是对于色、识、受、想、行蕴,以及十八界自己亲身的观察,在身、口、意当中,然后在六住位的时候,能够证得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行蕴指的就是六根触六尘,这中间不断地生起要造作的心,(譬如)在色尘中贪爱要造作,在声尘中贪爱要造作,生起种种造作的心念,也是无常变异的。还有识蕴,识蕴基本上就是指,眼根触色尘所生的眼识,乃至耳根触声尘所生的耳识,(根触尘所生的)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那么这六个识就是依止于无常的五色根而现起的,六识本身是刹那变异的,不是常住的;依止于无常的五根所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缘此,传法之人若不能善观因缘;不能熟知佛道修学次第与内涵;不能长时间带领学人共修熏习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不能教导学人第一义知见、参禅知见;不能转易调柔学人慢心、瞋心、贪心等恶习心性;不能使学人善于观行蕴处界虚妄而断我见,不能多方劝导学人发菩提心、起菩萨性,不能善巧引导学人生起菩萨悲愿,又无悟后指导学人进修之能力,亦不具有摄受已悟学人的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观行蕴、处、界、世间一切法,都是真如所变现的,也都是这个法身真如藉由因缘、无量的因缘,直接出生、间接出生、辗转出生,能够观行这样的一个智慧,要能够成就。再来要能够观行真如法身虽然随缘出生这一切法,出生这蕴处界一切法,可是却从来不分别这一切法,也从来不贪爱这一切法,从来不执着这一切法,从来不攀缘这一切法。因此能够这样的观行,慢慢的要求转依;也就是说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各位同修,让我们一起开始迈向正觉!注解&s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先别急着想:再过一、两周,我要去禅三了,要赶快参出来:如来藏在哪里?错了!你要做的是先观行蕴处界的一一法虚妄,先断我见,不可漏掉任何一蕴、一处、一界。我见若能观行很彻底,把它断除了,找到如来藏时稍微为你点一下,你就知道怎么整理了。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情愿的和一切烦恼共处,烦恼升起时往往是观察最好的时机。而修行就是去发现生命本来的面目,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里去,只是了悟实相后,如实的存在而已。各位师兄,让我们一起开始迈向正觉!(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一般的众生,不会从这个受想行,或是说一般学佛人不会从受蕴、想蕴、行蕴去观察。因为这要剖析自己,要去想说你这一生发生过什么。如果是小乘的禅观,不同。小乘禅观只要确定某一件事情曾经发生,自己亲眼所见、亲眼所闻,甚至最好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确认这件事情是无常。房子烧掉了,那房子是谁的?我的。被怎么烧?某年、某月、某一天被大火烧坏了。那大火怎么烧?烧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甲、五蕴我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积聚而成者,即是藉缘积聚而生之法,说之为蕴,是故色蕴虚妄。色蕴者,谓色法积聚之义:色蕴以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3 |
|
5、以行蕴为我:我走去餐馆、我挑选食物、我提出要求、我坐下吃东西、我和老板还价、付钱等,都是色身之行来去止或六识心行之运作,摄属行蕴。由此观察可见,我见总是依于色受想行识而存在的,随时以五蕴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总是非常自然地以此五蕴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作是我而不自知。三、观察在种种事相中因我见而产生的心所法行相之运作。仍以吃早餐为例。1、五别境心所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先别急着想:[再过一、两周,我要去禅三了,要赶快参出来:如来藏在哪里?]错了!你要做的是先观行蕴处界的一一法虚妄,先断我见,不可漏掉任何一蕴、一处、一界。我见若能观行很彻底,把它断除了,找到如来藏时稍微为你点一下,你就知道怎么整理了,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辨正6、凡夫众生不知不证三乘菩提,不知真如佛性从无始劫来不曾有得,亦未尝有失;未晓色身虚妄假有,未晓受想行蕴虚妄,未晓见闻觉知心虚妄暂有,犹如幻化,执为实有;心中恐惧灵知心灭已,堕于断灭空,故闻佛说「无我」时便生惊惧,不信佛所开示无我之语,返执灵知心自己及灵知心相对之六尘法,盲目追逐,永无止息,故尔世世轮转六道,受诸苦恼,不得出离。佛为破除执此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一般的众生,不会从这个受想行,或是说一般学佛人不会从受蕴、想蕴、行蕴去观察。因为这要剖析自己,要去想说你这一生发生过什么。如果是小乘的禅观,不同。小乘禅观只要确定某一件事情曾经发生,自己亲眼所见、亲眼所闻,甚至最好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确认这件事情是无常。房子烧掉了,那房子是谁的?我的。被怎么烧?某年、某月、某一天被大火烧坏了。那大火怎么烧?烧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