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十住位中,透过看话头的功夫,也就是看住话的前头,并将话头的变化及差异看得清楚,于定力、福德、智慧的之下,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见自己的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幻,成就如幻观,十住,成为十住菩萨,亦名十住达人,乃是十住位最究竟的达人。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如幻观成就后转入十行位。所谓十行位,就是十种具足菩萨种性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菩萨种性的达人。并于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喜觉支,是因为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所以对于三乘菩提能够生起信心。猗觉支是,所谓的因佛法之于善于抉择修持,所以得于喜心,然后遍身受乐;也就是说,对于佛法善于抉择以后,因为喜心而能够遍身,因为法乐的缘故,所以遍身受乐,这个就是猗觉支。那定觉支,是因为有修有证,因为有证有验以后,心得决定,所以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这个就叫作定觉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无明,所以众生不知道自我的虚幻性,不知道这个我是依赖各种因缘和合而有,总以为自己的这个色身,或以为自己的这个见闻觉知心就是真实的我,如是我见使得众生对自我非常得执着。这种自我的执着,又使众生不停地贪着世间的六尘万法,不停地造业。众生的这种自我的执着性以及生前所造的善、恶业、无记业的业种,就会产生后有,使人死了以后又去投胎。解脱道的修证就是要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所以二乘人趋于无余涅盘,尚且被大乘菩萨以及如来所诃责,所以大乘经典都是从此了义说而大声地指斥小乘声闻的究竟涅盘纯为虚幻,根本不实;如果二乘人集结大乘经典,这根本是猛打自己声闻人的嘴巴,如是自说所成就的解脱道都是非真,自己否定其所认定的圣境,否定其未来之证境:无余涅盘,请问这样的大乘经典可能是信受无余涅盘的二乘人所集结的吗?5.试问有人会集结根本和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喜觉支,谓于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于三乘菩提生起喜心。猗觉支者谓因佛法之善于抉择修持,得于喜心而后遍身受乐,是名为猗。定觉支,谓于修证有验,心得决定,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等,皆名定觉支。舍觉支谓得猗已,观诸身心受乐亦皆无常,是故除一切受,是名舍觉支。以上所述七法,是二乘所修之七觉支,然菩萨因所证菩提,不同于二乘,因此所修之七觉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事实上,你目前所习惯的自己只是一个虚幻的外壳,如来藏才是你本来的面目。因为有了祂,才有我们的过去和将来,否定祂就是否定自己的存在。佛学八万四千法门,离开“祂”都成了无的放矢的戏说。既然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一个作恶累累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是花天酒地的贪官,还是为大众奉献一生的好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傻徒弟啊,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一得: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微信公众《光明未来世界》2018-01-19所谓我见:就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就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这样的见解就叫作我见。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实际上我们的五蕴身包括意识心都是生灭无常,虚妄不可依止的,那么这些财色名食睡又隶属于谁呢?对本质是生灭无常的、虚幻变异的世间财富、名声、地位及眷属、情爱产生贪爱执著,其结果必定会带来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的苦受,而众生的五阴身心也无可避免终要面对老、病、死等苦受,有了苦受,当然就不得自在。因此要自在,首先还是得从观念认知上去转变、去调整。您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事实上,你目前所习惯的自己只是一个虚幻的外壳,如来藏才是你本来的面目。因为有了祂,才有我们的过去和将来,否定祂就是否定自己的存在。佛学八万四千法门,离开祂都成了无的放矢的戏说。既然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一个作恶累累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持戒修行的佛,是花天酒地的,还是为大众奉献一生的好人,最终结果都是一个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众生的世界就是存有严重的「面子问题」,所以在不离生活的佛法中,佛法也教育着佛子们要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与众生相处,要开口常说爱语利乐众生;但是当别人不如是对我们时,就要好自思惟到底「面子」是何物?它是真常的吗?如果所看到的脸色是「常而不会改变的」,那么这辈子每个人都只有一种脸色给人家看,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啊!就是说「脸色面子」是不固 | 三摩地 2018-07-22 |
|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暂起的,都是瞬息万变的,所谓名、利、财、色都是虚幻的,因此劝人不要太过「执着」——即爱恋不舍。佛教亦认为「多欲为苦」,太多,常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本。因此劝人要知足少欲,每一个人都要衡量自己的才力以决定的多寡,自己的才力不够,却整日空思梦想,岂不是自惹烦恼?但,请记住,佛教并没有要我们「绝欲」,而只说「少欲知足」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逗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那么,您呢?现在住几层楼?又准备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俗之人以五蕴为我,根深蒂固,难可拔除,所以小乘经典直道「无我」,以破斥为先,经过小乘人思惟理解,蕴处界一切皆空,毕竟虚幻无实,无有自性常住,惟是积聚和合,所以立论确立无误,因此于此胜解以后,身见、我见俱断,于佛法不疑,于诸外道见谤法而不疑,疑见皆断;更知道何者是应持,乃至不应持,于诸禁取诸见皆断,所以断尽三缚结,成小乘初果人。然而小乘法无能论与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切以我为出发点,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性总会让我们不惜甘冒风险、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谋求那些生灭虚幻的所谓享受和名闻利养,留下沉重的恶业种子让来世的自己受加倍的痛苦折磨,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厄运。懂得反省的人会将一切苦厄的源头指向自己,修正自己;那些执迷不悟、心性更加染污的人便会将矛头指向外界,认为是天下人负了我,于是他们无所顾忌的以伤害他人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起的一个欢喜,其实它是非常虚幻的,因为它是一个比对值下来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比对值呢?那是因为依之于你前面没有这样的声音,依之于你前面没有这样的尘境,而心喜于后来喜欢的这样的色、声、香、味、触而起了乐受;如果那时候又把美好的色、声、香、味、触的乐受拿开了,于是又会起了失落感。所以,我们就一直在这一个五尘的环境当中,这一个心性不断地去领纳,不断地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都是让众生汲汲营营的追逐,在世间的这些虚幻的法当中;而在这个当中,你不断不断的追求,可是会发现一个事实:你所追求到的每一样事物,都不离无常变异的苦患。所以只有真正的能够正信于三宝,归依于中道实相的第一义谛法,才是真正的富贵与吉祥;而生为一个宗教传法人,也应该以这个真正的富贵与吉祥的法来教授给众生。所以古德有这么说:【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说佛之一字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生活的享受如果是以八苦作为基础,在八苦上去架构一个虚幻的、一个快乐的一个远景,然后认为我所在的世界是非常稳固的,这样的话,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而且会带来自己身心最后莫大的痛楚。然后我们来看,如果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呢它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净土世界是不是就没有五欲呢?并不是如此。净土世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有了解脱见地与定力正受、解脱正受故,学人确实是可以在此生获得受用,功德不是虚幻的意象,是增益于三乘道业之解脱。学人因有功德受用,可以远离贪瞋痴无明的系缚,心能安定而得自在,于道业上的修习更臻成熟,就生起种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云何福德?谓五阴身所受的依报或是正报称之为福德(正报:异熟果报之身;依报:即世界国土。谓诸众生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