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就是说,想要获得菩提,要证得真如佛性的人,应该要除掉杀、盗、淫三种心,要除掉不明白杀盗淫心之虚幻的无明迷惑,这三种迷惑要悟明心性以后才能渐渐的断除掉。如果迷惑没有断除净尽的话,就算是获得了五种神通,那也都是三界之中的有为法,是有为的功用。不除三惑、不灭习气的话,舍报之后就会落于魔道之中。为什么习气不灭的人会因为神通落于魔道?因为贪、瞋、痴不除,杀 三摩地

2018-07-23

应当经常要观察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对这个在生死中的五阴,它是虚幻假有,它完全是因缘所生,犹如水上浮泡,速起速灭,往来生死流转,好像车轮一样转个不停,生老病死八苦的交煎,无有暂息的时候。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在三界中,或者说在欲界中,持续地让自己再受用五欲的这些种种财、色、名、食、睡诸法的话,那我们也让自己永远不能脱离欲界相应的烦恼,当然就是欲界烦恼。所以如果能够这样作的话,就是等于说能够在 三摩地

2018-07-22

应当经常要观察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对这个在生死中的五阴,它是虚幻假有,它完全是因缘所生,犹如水上浮泡,速起速灭,往来生死流转,好像车轮一样转个不停,生老病死八苦的交煎,无有暂息的时候。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生活的享受如果是以八苦作为基础,在八苦上去架构一个虚幻的、快乐的远景,认为你所在的世界是非常稳固,实际上并不真实,而且会带来身心莫大的痛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极乐世界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世界,净土世界一样有五欲,非常殊胜、非常妙乐,只是这种五欲不用刻意追求,佛陀都会将五欲的世界引现给往生到净土世界的众生来受用。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的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在三界中,或者说在欲界中,持续地让自己再受用五欲的这些种种财、色、名、食、睡诸法的话,那我们也让自己永远不能脱离欲界相应的烦恼,当然就是欲界烦恼。所以如果能够这样作的话,就是等于说能够在自性中真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起的一个欢喜,其实它是非常虚幻的,因为它是一个比对值下来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比对值呢?那是因为依之于你前面没有这样的声音,依之于你前面没有这样的尘境,而心喜于后来喜欢的这样的色、声、香、味、触而起了乐受;如果那时候又把美好的色、声、香、味、触的乐受拿开了,于是又会起了失落感。所以,我们就一直在这一个五尘的环境当中,这一个心性不断地去领纳,不断地产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贪爱虚幻不实的境界,终生如梦如醉如痴,却日日夜夜怨天忌人。众生不知苦不是本有,而是自已招来的。众生可怜悯啊!偶尔造作了善因得些乐报,就沾沾自喜,殊不知连乐报也是假的。如果对世间的假相一昧地贪着,那么真正的快乐就不会随身,而灾祸则是如影随形。想要得到自在安乐,那就必须要了悟生死,远离贪欲。三界之中,如天人拥有许多的福报,但是天人也有享尽堕落的一天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厌倦官场的这些虚幻的富贵生涯,然后向往着什么?向往着简单然后朴实的山林田园生活。或者是说,想要远离从前总是被侵扰而不如意的这些环境,然后安安静静地重新生活。那么,红尘这一词被引进佛法之中,无非也跟上述的意涵有着一些关联。譬如说,有一些菩萨他曾经这么说过,他说:自开自解自为人,便向红尘利有情。而禅门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出现红尘这样的名词,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3集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正源老师(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2

出世间三昧的意识所缘境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藉由心一境性,而止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并且审细正确观察一一蕴、一一处、一一界,尤其是彻底观察识蕴意识我的虚幻是无常空,所以是生灭变异空相;既是无常生灭变异空相,于是对于五蕴我不再有所希求贪爱执著;既然对五蕴我无贪无执,就无愿无作而心得决定弃舍灭尽五蕴,最后就可以舍报证入无余涅槃,令后世五蕴我不再出生, 三摩地

2018-07-22

持咒除了能够驱使鬼神的作用,还有修定作用,它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能够把一些虚伪、虚幻的事情把它去除掉。譬如说,在阿含部里面《长阿含经》有一个《大会经》,这个《大会经》里面就有描述到,佛陀祂是三界的教主,所以祂有一次祂就召集了三界的鬼神,当时就有非常多的诸天鬼神统统都来拜见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说:过去诸佛也都一样会召唤三界里面所有的鬼神,所以说祂现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贪爱虚幻不实的境界,终生如梦如醉如痴,却日日夜夜怨天忌人。众生不知苦不是本有,而是自已招来的。众生可怜悯啊!偶尔造作了善因得些乐报,就沾沾自喜,殊不知连乐报也是假的。如果对世间的假相一昧地贪着,那么真正的快乐就不会随身,而灾祸则是如影随形。想要得到自在安乐,那就必须要了悟生死,远离贪欲。三界之中,如天人拥有许多的福报,但是天人也有享尽堕落的一天 admin

2018-07-22

因为都是让众生汲汲营营的追逐,在世间的这些虚幻的法当中;而在这个当中,你不断不断的追求,可是会发现一个事实:你所追求到的每一样事物,都不离无常变异的苦患。所以只有真正的能够正信于三宝,归依于中道实相的第一义谛法,才是真正的富贵与吉祥;而生为一个宗教传法人,也应该以这个真正的富贵与吉祥的法来教授给众生。所以古德有这么说:【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说佛之一字 三摩地

2018-07-22

阴是遮盖、覆盖,因为众生以为五阴是真实的,所以就这样子遮盖了真如实相;说成五受阴是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五阴是虚幻的,所以就一直去接受、接受,然后一直执取五阴,最后就被五阴所遮盖了!就如同阳光被遮盖的意思是一样的。五蕴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名与色两个部分。色是什么?就是色蕴,就是物质容身、可以测量的这个色蕴,也就是指物质与能量,这就叫色法。那么名呢?就是受、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原以为我的心,竟然是虚幻无常而不可得的妄心。《心经》籍以叙说如来藏真心境界,讲了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非一非异相互依存之关系。如《入楞伽经》佛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喜觉支者谓于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于三乘菩提生起喜心。猗觉支者谓因佛法之善于抉择修持,得于喜心而后遍身受乐,是名为猗。定觉支者谓于修证有验,心得决定,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等,皆名定觉支。舍觉支者谓得猗已,观诸身心乐受亦皆无常,是故除一切受,是名舍觉支。然菩萨所证菩提,异于二乘;以证法界实相故,依法界空性观七觉支亦是施设幻有,故于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明心以后,因为知道五阴十八界的虚幻,又已经亲证了实相,我慢的现象就会渐渐的断除了;但是其他的六种慢,则是很难断除。虽然如此,但是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其余的六种慢就不会再犯了,那就是,所想和所说都要如实;只要能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的慢,因为知道自己距离上地、佛地是何其的遥远啊!那么遥远的距离,慢又从何生起呢?如此一来纵使胜过他人,也不会再起念说 三摩地

2018-07-22

)三缚结所断之我见,又名身见,谓于欲界身及欲界心之虚幻,不能证解,由是坚执欲界中之色身为常不坏我,或执欲界中之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我,以为此见闻觉知心可于死后重新受生,以为来世仍是与此世同一之见闻觉知心,此即欲界有情之身见我见,亦是常见外道所主张之常不坏我也。三缚结所断之疑见,乃是因于已断欲界身我见故,对于欲界我之错误见解,已经了知,无复生疑,故名已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1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