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能够来修学这八种智慧以后,接下来佛陀又怎么说呢?在《优婆塞戒经》中的经文,我们继续来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教诏调伏出家弟子,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如是师徒能增三宝;何以故,如是弟子知八智已,能勤供养师长、和上、耆旧有德;能受善语,能勤读诵,兼为法施;心不放逸,调伏众生;能瞻病苦,给施贫乏。佛陀说:菩萨能够这样来教导调伏出家弟子,那么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这个究竟涅槃的法呢,得要证悟以后,才能真正的了知,所以《胜鬘经》中,佛才会这么说:…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也就是说: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自性清净心可以修断二种烦恼随眠——究竟清净而证得究竟涅槃,这两种妙法,只有利智菩萨及佛方能了知。一般证悟的菩萨,若不继续研 | admin 2020-06-08 |
|
修十善业时应有的作意:「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 | admin 2020-06-08 |
|
修十善业时应有的作意:「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是从《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也就是《楞伽经》里面,有这样的一段经文:【(佛告大慧:)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集善根之所成就。】(《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 admin 2020-06-08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1〈21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诸善根门。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悉得诸佛无尽法门。分别解说诸佛法门。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大般涅盘经》卷3〈4长寿品〉:「我涅盘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糺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善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 | admin 2020-06-06 |
|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复有无量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连。须菩提。罗睺罗。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波离。阿那律。离婆多。阿难。提婆达多。跋难陀等而为上首。皆已久修六波罗蜜。近佛菩提。为化众生。于杂染土。现声闻形。复有无量千比丘尼、摩诃波闍波提,而为上首,皆已成就大丈夫业,为欲调伏下劣众生,故现女身。复有无量释、梵、护 | admin 2020-04-28 |
|
是时见涅槃地,到彼涅槃之地,见于如来,观见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心生欢喜。]于此即知造经者尚不知无余涅槃中之无人、无我、无他、无寿命也。由此可知是未断我见之凡夫所造。二、若以圣位尚需持诵六字大明者,此说乃是荒唐言,绝不可信。故说为伪。三、此经中受持六字大明咒之法师,竟然戒行缺乏而且有妻有子,所住及衣著悉皆污秽,正与藏密喇嘛一类行者无异,应属左道密宗初期 | admin 2020-04-08 |
|
又譬如菩萨有了这个色身作为道器在人间修行,因而成为菩萨摩诃萨乃至成佛,诸如等等,这都是有情的法身有大种性自性的缘故,才会在世间有四圣六凡的现象出现。又有情要在山河大地的器世间里生活及运作,所以共业有情的法身如来藏,就会事先变现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出现,于器世间适合有情生活及运作时,有情才会出生此器世间里生活及运作。如果没有共业有情的法身如来藏共同变现 | admin 2020-02-21 |
|
这不光是嘴巴跟着人家念,心里还要有一个作意----以至诚心来发四宏誓愿,立志当一个菩萨摩诃萨。这就是发菩提心。什么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就是不杀人;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认可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h | admin 2020-02-21 |
|
这不光是嘴巴跟着人家念,心里还要有一个作意----以至诚心来发四宏誓愿,立志当一个菩萨摩诃萨。这就是初发菩提心。什么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就是不杀生;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承认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 | admin 2020-02-21 |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中有开示:【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 | admin 2020-02-21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 admin 2020-02-21 |
|
也祝愿所有护持正法的菩萨,所有看到文章的菩萨,所有有缘的众生,都能够有快乐幸福的生活,能够早日值遇正法,修学正法,发菩提心,早证菩提!至诚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1]《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1集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陈正源老师[2]《三乘菩 | admin 2020-02-21 |
|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弟子们的观念是,回向涉及的层面越大越好,而且,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这样的一段经文: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但是,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三辑中,有这样的开示:【回向时不要像有些人那样打高空:我○○○以什么功 | admin 2020-02-21 |
|
接着,我们继续从第三辑第85页开始说起,我们来看看经文内容: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者思惟。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 | admin 2020-02-21 |
|
第一部分《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内容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既受戒已,口不说恶,耳不乐闻;不乐说世,亦不乐闻;终不放心在恶觉观,不亲恶友,是故得名寂静净戒。”(《优婆塞戒经》卷6)首先,口中不说恶事,耳朵也不乐闻恶事;虽然在世间法上也是一样有这种教导,但在这里面特别要再叮咛的原因,是因为口业是很容易成就的,如果对着某人讲,而且对方 | admin 2020-02-20 |
|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来归属。】(《大般涅槃经》卷24)大乘的金刚三昧不是禅定之三昧,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境界离一切六尘觉观,不生不灭本来如是,而且永远不可被毁坏,乃至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合为一无穷大之威神力,也无法将一低贱蚂蚁的第八识毁灭,是每一众生本有的真如佛性;因此,般若智慧发起无有怀疑而心得决定,是证得如 | admin 2020-02-20 |
|
菩萨摩诃萨在世间以及许许多多的地方,来摄受众生的时候,往往是先用财施。因为财物的布施可以使众生不虞匮乏,这时候就方便,就可以让他们可以在现场再听闻佛法的一些简单意旨,最后而有因缘可以在佛法中作三归依。所以这点是菩萨摩诃萨在世间上,必须要作的一个方便,并不是说钱财本身就是不好。所以透过这样的方便,这个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往往都是如此来行这个佛菩提道。所 | admin 2020-02-20 |
|
在这次节目单元,我们要来探讨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一段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尸波罗蜜时,所受众苦谁能说之?有人若受小小戒已,少欲知足,不能怜愍诸苦众生,当知是人不能具足尸波罗蜜。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首先,我们要了解在菩萨的六度法门中,前后度是有密切的关联。譬如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