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中有开示:【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尽行。此菩萨勤修精进。胜精进最胜精进。第一精进大精进微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无等等精进。彼菩萨。不为贪欲所乱。不为瞋恚愚痴憍慢恼害悭嫉嫌恨谄曲无惭无愧之所恼乱。菩萨复作是念。我不欲恼诸众生。乃至不欲恼一众生故。勤修精进。但欲舍离诸烦恼故。修行精进。欲害一切结故。修行精进。欲离一切习气故。修行精进。欲悉分别一切众生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也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菩萨都入圣位了,结果其中有一个人他还在谈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在对于他过去的世间故事还在津津乐道,这样的人根本还离圣位很远很远,所以我们的眼光要远大啊,不要这样懈怠啊!那什么时候,这个跨越第一大阿僧祇劫的光景才会到呢?答案是这很快就会到,你要去想,那个光景很快就会到!就是说,你会在菩萨摩诃萨的位次上,和其他同见同行的菩萨摩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华严经》卷53中,世尊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引一段佛语给提问的菩萨参考,《大般涅盘经》卷二十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质直心也?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设有过失实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惭愧自责,不敢复作,于轻罪中生极重想,若人诘问,答言实犯。」《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所以,在受戒前曾经犯过不好的身口意行的话,可以如法忏悔,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引一段佛语给提问的菩萨参考,《大般涅盘经》卷二十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质直心也?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设有过失实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惭愧自责,不敢复作,于轻罪中生极重想,若人诘问,答言实犯。」《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所以,在受戒前曾经犯过不好的身口意行的话,可以如法忏悔,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请问,于第一义——也就是证悟如来藏而生起实相智慧之后——他若还没有办法断除众生界的邪见,算不算是摩诃萨?很显然不算!因为这段中说的摩诃萨的条件有两个,是把第一义证了得了以后,还有能力断众生界的种种邪见,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可见这个摩诃萨还不容易当喔!……。所以谁反对我破邪显正,我就说他不是菩萨摩诃萨;他只是得第一义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8〈4初分转生品〉说: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恒住施、戒波罗蜜多,于一切时不堕恶趣。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在《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提到修十善业时应有的作意:「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你证悟了,成为菩萨摩诃萨了,智慧超过二乘无学圣人了,就要有能力深观涅槃的功德与微妙。涅槃有什么功德?有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这不就有四个功德了吗?至少你能为人家宣说这四个功德,就能利乐有情,能接引众生信受佛法而进入佛法中来,这当然也是涅槃功德的一种:你自己得到涅槃功德的自受用,也产生了度众的他受用功德了,这也是涅槃的功德。你悟后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八种布施行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善生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怖畏?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名为一切施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名一切施;恒以净心施于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爱之物破悭能舍,名一切施;施不求报,名一切施;施时不观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亲等施,名一切施。菩萨施财凡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非众生。于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吝惜,名一切施。菩萨布施由怜愍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时、施已不悔,名一切施。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提到:二乘菩提实际上并不是究竟的菩提,声闻人所受的法能够得到涅槃,那是因为诸佛的方便;然而诸佛是在我们这世间如何开启这道场呢?我们来看到这部经典《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毘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华严经》卷53中,世尊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应当不远千里咨询大善知识:今日诸佛菩萨不得亲见,然圣平实菩萨摩诃萨仍然说法,书籍问世,即使是千里之遥,仍然有方便可以请到书籍,乃至阅读,所以不应当懈怠,惰于求法。即使心中谨慎,不敢确定,也应当请书恭敬修阅读,既然字字如理如义,又引经据典,如是妙法无可评驳之处,皆是彰显如来真意,如何可以不信如是圣位菩萨宣说!应当如是信僧!信如是大乘圣义菩萨僧!(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