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释迦牟尼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就开示了有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他出生在如来住世的年代,或者出生在如来入灭后不久,如来的教法仍然住世,只要禀承如来的教法,就能修学、就能证得声闻果,乃至诸菩萨果位。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出生在正法时,他亲自看见或者听闻他人述说如来或禀承如来教法修学而证果的菩萨,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他当时心中就生 admin

2020-02-18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界的人,才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念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 admin

2020-02-18

五百岁已,宝天比丘,善说法要度二万人,八部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正法于此便就灭尽。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 龙树菩萨所造《中论》内容,未来将于拙著《中论正义》中分别阐释其真实义;《中论》以离于断常二边之如来藏般若中道 admin

2019-07-29

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 三摩地

2019-07-20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 三摩地

2019-07-18

不管是对人的善,想要贪这个人,或是――这也不能叫善啦,这是取啦,或是不取,瞋等等,这些呢,它们都是会坏你菩提心的法啦。所以要这样地去观察,所以呢,要加行,为什么悟后还有悟后的职责要努力,悟后,我们不说加行,叫什么?叫精进,叫如救头燃。它的意思是说,真的有感觉,有一把火,无形的火,开始烧到我的头上,接下来它会烧哪里?它会继续烧我的眉毛,会继续烧坏我的 admin

2019-06-19

十方世界一切深广巨海,犹尚可得测其度量深广,然而你们菩萨们所行大道的深广,以声闻缘觉阿罗汉的神通之力,也不能测度于万一!”月光菩萨引述世尊之最后偈颂说:“迦叶!当知我所称赞诸等菩萨之功德,于菩萨之广大行而不可穷尽的功德来相比,此称赞犹如于此辽阔无边的大地上,举出一粒沙尘而已,何能尽赞菩萨们的广大功德!菩萨如果发起菩提心而不退,便值得以三千 admin

2019-06-19

  由此种种暴行看来,日本自命为佛教国的说话,完全是虚伪的,是利用佛教美名,作侵略之实,用佛教的幌子,掩护他杀人的目的……”我们拒绝本愿法门,不仅因为该派出家人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不光彩的角色,还因为它对净土法门进行片面化的理解,乃至歪曲了佛法的真精神!本愿法门肢解净土经教,宣称只要信仰弥陀的本愿力,当下就可以获得往 admin

2019-06-12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admin

2019-05-05

所以《维摩诘经》云:「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复能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悟后起修,应该要修除烦恼习气,断尽一念无明,而明心见性应该要在断尽一念无明之前完成。《正法眼藏‐护法集》 十住以上菩萨虽然分破无始无明,如果没有断尽一念无明,仍然成不了阿罗汉,进不了第八地。声闻种性的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而修到第九地,若末见性而进破一分无始无明,也不能进入第 admin

2019-04-24

如果这个菩萨想去修学这些佛的内涵,佛功德智慧的内涵,这些上烦恼就会(在他心中生起而)成为他心中的起烦恼;也就是这位破参明心的菩萨,他不仅发起了世俗的菩提心,也发起了胜义的菩提心,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这些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就会成为这个菩萨在未来世修道过程中心中的起烦恼。这个就是破参明心的菩萨,他不仅相应了无始无明,打破了无始无明,也使无始无明成为 admin

2019-04-24

菩萨则不然,不忍心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来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此来求菩萨的真见道;于真见道以后,知道五蕴是以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如来藏出生,本来就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以五蕴我与真实我的如来藏,本来就是非一非异;也知道五蕴现前的当下,就是在无余涅槃中,所以不会像二乘人一样,断除五蕴而入无余涅 admin

2019-04-24

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admin

2019-04-20

四发菩提心。五施佛伞盖。六修严塔寺。七忏悔恶业。八广修施行。九劝修十善。十信崇三宝。如是十种获报豪贵。复云何业获人间恶报。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恣纵我慢。三轻慢父母。三轻慢沙门。四轻慢婆罗门。五轻毁贤善。六轻慢亲族。七不信因果。八轻厌自身。九憎嫌他人。十不信三宝。如是十种获人间恶报。复云何业获人中胜报。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谦卑离慢。二尊重父母。三 admin

2019-04-18

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闻佛说《慈三昧大悲海云经》即便信服,为佛弟子,寻发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经》,一心不乱。时洪水暴发,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进粒米,生命垂危。时有兔王,母子二兽,为护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养仙人。兔王母子舍身护法的精神,对仙人教育很 admin

2019-02-21

护心,就是护念自己的菩提心,不再受世间法的引诱或者挫折而影响,能够坚定的朝向佛菩提来前进。怎么说呢?因为你要是珍惜佛法的话,必然是你已经对佛法有所了解。有所深入、有所了解,你领略到佛法的美妙之后,你才会有所珍惜,并且进一步希望能够维系正法的长久存在。所以我们认为护心应该要做这样的解释放在十信位里面更恰当。第九信位就是戒心。戒心,就是我们听闻正法之后 admin

2019-02-20

众生都贪著六入,可是会贪著六入的就不是菩提心了。只有悟到不入的才是真菩提:没有六入的心才是真实的菩提心,因为对六尘一切境界都没有贪著的缘故,所以能确实远离六尘的贪相。(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不二是菩提 众生所知的菩提心都是二法,依于了了分明的觉知心去了了分明的了知六尘,这是相对的 admin

2018-12-27

)菩萨真发菩提心 菩萨真正发菩提心时要离开一切相的,不许有一相,连一相都不许有。如果有四相中的任何一相来发菩提心,那个人学般若波罗蜜,只能学到浅般若波罗蜜,不能学到深般若波罗蜜。浅般若波罗蜜,就是意识表相上所能理解的般若波罗蜜,那其实无般若亦无波罗蜜;那样来修忍辱波罗蜜,他有忍辱而无波罗蜜。所以从凡夫的立场也可以说他的“忍辱波罗蜜,如来说 admin

2018-12-27

)宗喀巴广论主张双身法 宗喀巴认为:出家喇嘛与女人合修双身法时,若能不舍菩提心—不于行淫中射精—即是不犯戒者,即是无罪者。宗喀巴如是言者,意谓密宗行者若离贪欲者,其罪最重,三界之中更无余罪大于“离此双身法贪欲之罪”。宗喀巴更言:【如是离贪欲,汝终不应为】,而教令弟子:【汝受用欲事,但行无所畏】,教令黄教在家出家弟子应依密宗教 admin

2018-12-2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