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捨。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三摩地

2018-07-22

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八者劝人修习少威德业。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以是十业。得少威势报。(7)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嫉妒。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四者于他名誉。心生忻悦。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七者于己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往生极乐世界后在莲苞中,因极乐世界乃纯一清净世界,所以受恶报的缘不具足,在极乐世界闻熏正法多劫之后,心转清净以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后有能力酬偿此世恶业种子,然此时恶业种子已经消减许多,故能重罪轻报。又佛法甚深,因缘业报甚深,故佛以无量善巧方便,施设因缘摄受众生不可思议。念佛灭多劫罪业,当知是佛以未来甜美的果实善诱众生入佛法海,当知是根熟缘熟下方 三摩地

2018-07-22

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无量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辟支佛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 (原标题:善护口业原典)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二)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 三摩地

2018-07-22

在经文也这样善教导,《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一者,于诸众生起嫉妒心;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恼热;三者,见他失利,其心欢喜;四者,于他名誉起嫉恶心;五者,见失名誉,心大欣悦;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八者,劝人修习少威德业;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以是十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已经深信因果,那么就不应该贪图侥幸,或者是想要用不如实的方式来逃避;而是应该要脚踏实地,依照佛菩萨、善知识所教导的正知见,如理如法的来修行,包括三归五戒、发大菩提心,修学六度、四摄来自度度他,加上破邪显正、护持正法等等,要这样的如法修学,才能够真正作个安隐无忧的学佛人。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30集学佛修行,能不能消除宿业?》 三摩地

2018-07-22

上次讲的是发菩提心,的部分第一个就是所谓的深信因果。其实因果这件事情,实在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在上次的讲次里面,曾经跟大家提到,一般的人有四件事情难以相信:第一个是难信因果,第二个难信轮回,第三个是难信净土,第四个难信成佛。先不管净土跟成佛,光是这个因果跟轮回这两件事情,假设你要是不相信因果跟轮回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觉得说:世间是一个无因论的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阿闍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台湾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习奢摩他及毗钵奢那二章的双身法邪见;又未入金刚乘实地修学双身法,对藏密之邪教、邪法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构成如阿闍世王所犯之重 三摩地

2018-07-22

阿闍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台湾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习奢摩他及毗钵奢那二章的双身法邪见;又未入金刚乘实地修学双身法,对藏密之邪教、邪法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构成如阿闍世王所犯之重 三摩地

2018-07-22

阿闍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台湾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习奢摩他及毗钵奢那二章的双身法邪见;又未入金刚乘实地修学双身法,对藏密之邪教、邪法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构成如阿闍世王所犯之重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三摩地

2018-07-22

阿阇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台湾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习奢摩他及毗钵奢那二章的双身法邪见;又未入金刚乘实地修学双身法,对藏密之邪教、邪法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构成如阿阇世王所犯之重 三摩地

2018-07-22

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六、出身不好的原因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十者轻蔑下族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讲记:现在善生菩萨又提出疑问:“佛所说的发菩提心,和外道所讲的外道菩提,二者有什么差别呢?”善生问:“外道说,修学他们的法,他们是不谈因果的;可是如来今天所说的发菩提心,以及发心后证得的菩提果,却是互相为因果的啊!如来今天所说因果的因又有二种:一个是生因,一个是了因。譬如佛说的初发菩提心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得出值善知识发菩提心。若不值遇还堕地狱佛言。为人身大臭秽健嗔难解者。从骆驼中来为人。喜行健食不避崄难者从马中来为人。堪履寒热无记录心者从牛中来为人。高声无愧多所爱念不别是非者从驴中来为人。恒贪肉食所作无畏者从师子中来为人。身长眼圆多游旷野憎嫉妻子者从虎中来为人。毛长眼小不乐一处者从飞鸟中来为人。性无返复喜杀害虫者从野狐中来为人。勇健少于淫欲不爱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个常见到示现瑞相的目的,乃是要劝请发起菩提心为主,也是增大信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也以初机学人为主。譬如我们举一段圣教,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记载:一切众生遇此光明,见彼瑞相,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从这段圣教也知道,佛陀常常放光加持,让众生得以因此而发起成就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不会小心小量小器的自 三摩地

2018-07-22

7、修学修学之功德极为殊胜,修行人真发菩提心,必蒙龙天护佑,必得世尊护念,以此功德回向成佛才是究竟回向,因为此功德是真功德故。四、【结语】首先我们当知,所谓冤亲债主都是自心如来藏所化现,并非实有。尽快断除身见和我见,三心不住四相不生,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法。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已离身见,当知是名被大甲胄,乘大乘车。这个甲胄披在身上,世上从此没有任何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种子又会现行,而初发心住时的作意仍然会在,但已经不是初发心住了。乘着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福德,再进一步外门修学六度,六住之时,在善知识的摄受之下参究而一念相应,就进入内门的七住位了;所以假如没有因为不退于发菩提心求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种子又会现行,而初发心住时的作意仍然会在,但已经不是初发心住了。乘着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福德,再进一步外门修学六度,六住之时,在善知识的摄受之下参究而一念相应,就进入内门的七住位了;所以假如没有因为不退于发菩提心求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