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释迦牟尼佛自己述说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况。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体解大道,就是从信外在的三宝而入自性三宝;因为我们每个人自身,就全然具足了佛法僧三宝,如此则能真正的发起无上的菩提心。由于对三宝能有具足的信心,不断地依熏习,有一天我们至诚礼敬佛陀时,就能感应不在外求的佛相、法相、僧相上,因为就能亲见你的这个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都现在其中,你也现在其中,这就是感应道交难思议,能够自见佛法僧三宝的真实义。因为由亲见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就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还会有学佛人愿意开倒车的呢?而自失善利,乃至于说是被人家误导而舍戒的。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 三摩地

2018-07-23

62,a19-24)那这点大家还是要留意!所以知道菩萨们犯了过失,记得不要到处宣扬,可以私下劝他改正!若常常劝导对方却没效果,才以善心跟上位菩萨报告!如此就没过失!那假设因为自己生气而到处宣扬对方过失,就犯了说四众过!其实诽谤发菩提心的菩萨就恶业很重了,佛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说:「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因此我们要 三摩地

2018-07-23

菩提心。阿罗汉返生恭敬。担衣幞。让路而行等。三福田胜。假使供养满阎浮提内阿罗汉。不如一大鹏鸟。此鸟先来。受菩萨戒故。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无所不照。受声闻戒。犹如萤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五受罪轻微胜。受菩萨戒之后。设使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设堕恶道。受罪轻微。若堕地狱。作狱中王。&nbs 三摩地

2018-07-23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 三摩地

2018-07-23

」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菩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然建立于相似法,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第四波罗夷处法】——《菩萨地持经》卷5〈10戒品〉《梵网经》卷2:【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呢?菩萨的全名就是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这里的菩提指的是大菩提,也就是佛菩提,佛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萨埵就是有情,所以菩萨就是说具有佛菩提性的有情,我们就说他是菩萨;也可以这样子说了,发大菩提心想要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就称他作菩萨。所以当一个人在三皈依的时候,他发了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 三摩地

2018-07-23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菩萨言 三摩地

2018-07-23

」15、應弘揚大乘,使能發心(攝屬重戒9故瞋、1O謗三寶)弘揚大乘,使能發心,法化違宗,惡教邪見,犯輕垢罪「若佛子,自佛及外道惡人、六親,一切善知識應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教解義理,使發菩提心、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於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薩以惡心、瞋心,橫教二乘聲聞經律、外道邪見論等,犯輕垢罪。」16、法化不得違宗(攝屬重戒lO謗三寶、重戒8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子!從不識始凡夫地,值佛菩薩,教法中起一念信,便發菩提心;是人爾時住前,名信想菩薩,亦名假名菩薩,亦名名字菩薩。」】《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4釋義品〉【戒法也是一樣,要有身口來實行,但是要從心意來得戒,所以是從心而生戒體:得戒也從心,捨戒也從心,持戒與毀戒都隨於心,但卻要有身與口才能得、捨、持、毀。諸如來很清楚的了知一切法性,所以依理而制定種種戒法 三摩地

2018-07-23

」●誹謗菩薩藏、誹謗如來藏:【菩薩謗菩薩藏,說相似法,熾然建立於相似法,若心自解或從他受,是名第四波羅夷處法】《菩薩地持經》卷5〈10戒品〉《梵網經》卷2:【善學諸仁者!是菩薩十波羅提木叉,應當學;於中不應一一犯如微塵許,何況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現身發菩提心;亦失國王位、轉輪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佛性常住妙果;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呢?菩萨的全名就是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这里的菩提指的是大菩提,也就是佛菩提,佛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萨埵就是有情,所以菩萨就是说具有佛菩提性的有情,我们就说他是菩萨;也可以这样子说了,发大菩提心想要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就称他作菩萨。所以当一个人在三皈依的时候,他发了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 三摩地

2018-07-23

我过去总认为,我们只要看平实导师的书,并按书中说的去作就行了,对于去受戒这件事也不太重视;在修行时,总也发不起菩提心而时常抱怨自己,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治。通过这次到受上品菩萨戒的因缘,让我深深感受到菩萨戒的功德,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藉著它时常照到我们不如法的行为,警觉我们要赶快改正。譬如受戒回来当天我就反省到,当时在机场拿托运行李的人很多,我 三摩地

2018-07-23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唸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只有这样才可以吗?照那么多无量无边众生以后,还要继续照声闻的这些众生们,再来照缘觉,最后照从发菩提心,一直到九地的菩萨。因为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第一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初发心,然后受菩萨戒开始这样行走,然后第二大阿僧祇劫,才是入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有八地、九地,那第十地呢,这时候他就要眉间放光,刚刚从一切菩萨,他就是面门放光,然后要用这样的光明来施作佛事、 三摩地

2018-07-23

怎么样让小乘人发菩提心?即使是古时候阿含所记载,阿含就是阿笈摩;阿笈摩如果是根据梵语的原来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从师父这样传过来的这种道理,这种阿笈摩又叫阿含,所以阿含的原义是这样。所以其他的宗教,也可以用叫阿含。这个在目前的这种,是可以看得到,包含你去搜寻维基百科,也可以知道说阿含,它要问你,你问的是哪一种阿含?是佛教阿含?还是其他宗教的阿含?那我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当一个人把布施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时,就表示这个人的心早就已经是菩萨了,因为他决定要行菩萨道,所以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就变成施主胜,所以即使布施的财物很少,布施的对象也很差,可是因为施主胜就能够让他的果报无量无边!从经典中我们看到有人布施给辟支佛,就能够得到无量劫当转轮圣王的果报,那个人还没有将功德回向要成佛,只是福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1)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以慈眼来看待众生,反而经常杏眼圆睁地来瞪视别人,那会得到什么恶报呢?想必我们的人缘会很不好!那如果又以恶眼来瞪视已发菩提心之人,那个果报可就严重了。佛陀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曾经开示说:【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这样的苦报,想必都不是大家愿意去承受的。为了避免得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