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普通的佛都认为,因为佛陀反对吠陀种性制度,反对沙门无意义的苦行,所以佛的教法与这些外道一定是毫无关系。这个并不正确。许多欧美的学者,他们则是把佛陀所教授的学问,说它们都来自于《吠陀经》,即使佛陀说了这么多的经典,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吠陀经》的范围。这种又是另外一种误解。中国的学者方广锠先生说得比较中肯,他说:我们如果把《奥义书》里面的梵我一如,跟佛教 三摩地

2018-07-22

9、亲近恶友懈怠乱心10、乐处无明不信六度11、不乐修褔不观生死12、常乐受持他人恶语13、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14、无有惭愧15、不生怜愍16、乐奉外道,杀羊祀天。17、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18、倚色命财,生大憍慢。19、所作颠倒不能利益20、为生死乐而行布施21、为生天乐受 三摩地

2018-07-22

师兄所面临的疑惑和困境,根本的症结在于对佛法没有全面地了解,又没有遇到有真实修证的佛门善知识摄引,走一些弯路是难以避免的,过分的呵责倒是不必要的,佛陀尚有六年外道苦行的弯路,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呢?关键是师兄一定要真正的回头。后学倒是不担心师兄会真正离佛法而去——毕竟已经接触了一些佛法,这些金刚般的解脱种子是永远不会坏灭的,必有重新开花结果 三摩地

2018-07-22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汝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佛陀在教示有苦行习性的——如大迦叶行头陀行时,内容是比提婆达多所提的还多,有十二条;而且,佛陀针对每一条持守的法则,都仔细地开示观行的内涵、方法和趣向,教导好乐于头陀苦行的们,如何依十二条的持守来产生慧观、来产生定、来断烦恼,而得能趣向菩提的智慧。所以这十二头陀法是助道法,要依之能产生定与慧,才能趣向菩提。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 三摩地

2018-07-22

开山垦地,种植蔬果,昼则劳作,夜则行道,如是苦行七载。一日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不久远近四众皆来顶礼,请问法益。时有天人自空降下,随喜行道,大士曾对人言:自得首楞严三昧。众人方知是十地菩萨,示迹人间。大士为普度众生,先教化妻子发心,后变卖田宅,设斋普供四众。并发愿曰: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自念今生无可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故?诸天计常谓无堕落,是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为破彼执示现入胎……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这里面对于菩萨的种种示现,有作了一些开示,包括为了破除诸天人,计著寿命长久,而示现舍天寿之后降神人间入于母胎,让诸天人知道生命无常,寿命实非久远常住,应该心离放逸,依止菩萨赶快精进修学;同时也示现非常艰难的苦行,而摄受那 三摩地

2018-07-22

请参考以下经文: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6)T13,p0751c【有“无惭僧”毁破禁戒,不成三乘贤圣法器,既自坚执诸恶邪见亦能令他执恶邪见,谓为真善刹帝利真善婆罗门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沙门真善长者真善茷舍真善戌达罗若男若女,说诸世间无父无母,乃至无有善业恶业所得果报、无有能得圣道果者、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或有执言色界是常非变坏法、或有执言无色界常非变坏法 三摩地

2018-07-22

受行十二头陀苦行。何故不习无价之衣为放逸耶。上座迦葉。弃舍种种甘膳之食。舍肉味食。受持修行不食肉法。家家乞食不恶恶想。始终常一苦乐无变。其所乞处有种种人。或言无者。或骂辱者。答言安乐。然后舍去心不倾动。若言有者不生贪喜。答言安乐。受之而去心不倾动。若以大财施众僧者。于未来世众僧受用。一一宝藏无有穷尽。以何等故不奉施僧。而自分付饿鬼贫穷孤独乞白。帝释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一身住无量劫精进苦行故。生不老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生疾疫劫为作良药。一一身趣恒河沙劫故生无病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断无量众生饥饿之病。施大乘味故。生不死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除无量众生烦恼垢污。为诸难事示如来藏故。生无染污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除无量饿鬼饥渴之病。以一乘味令其饱满故。生无漏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 三摩地

2018-07-22

自悬苦行是真学道。彼人岂当舍离善法。当知分明是解脱道因。坏正法故即舍衣拔发作裸形沙门。裸形沙门从是而起。尔时比丘自得解缚已。即取树皮赤石涂染以自障蔽。结草作拂用拂蚊虫更有采花婆罗门见已念言。是比丘舍先好衣。着如是衣捉如是拂。彼人岂当舍离善法。当知分明是解脱道。即学彼法。出家婆罗门从是而起。时彼比丘暮入水浴因洗头疮。即取水衣以覆疮上。取牧牛人所弃弊衣 三摩地

2018-07-22

祂出生的时候称为悉达多太子,在成年之后就出家修道;祂先后跟两位仙人修学四禅八定,祂一学就能够证得,在证得之后就知道这个不是究竟之法,就把它舍弃了;之后,祂又跟外道修学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这样过了六年还是没有办法悟道,祂知道苦行也没有办法成就道业,所以也舍弃了;后来才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明心见性而成佛。这就是世尊祂出家修道成佛的大略过程。另外,大家应该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长阿含经》卷十三:【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或能令住,种种厌祷,无数方道,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呪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盲聋瘖痖,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是事。】(《长阿含经》卷十三)也就是说,佛陀说,有一些咒术它可以驱使鬼神,然后可以咒人家 三摩地

2018-07-22

普通的佛教徒都认为,因为佛陀反对吠陀种性制度,反对沙门无意义的苦行,所以佛的教法与这些外道一定是毫无关系。这个并不正确。许多欧美的学者,他们则是把佛陀所教授的学问,说它们都来自于《吠陀经》,即使佛陀说了这么多的经典,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吠陀经》的范围。这种讲法又是另外一种误解。中国的学者方广锠先生说得比较中肯,他说:“我们如果把《奥义书》里面的 admin

2018-07-22

最后佛陀在菩提迦耶的树下苦行六年,目的是要显示给众生看,外道所重视的苦行,并不能够达到解脱。六年之后,在尼连禅河中沐浴之后呢,接受了牧羊女乳糜的供养,采用中道的正法继续参究。最后在菩提树下,夜半时分用手按地的时候,亲证了这个真如如来藏,于是大圆镜智以及上品的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得以俱时现起。然后又在天刚亮的时候——曙光将现之时,目睹西方明星 admin

2018-07-22

勤修苦行,精进勇猛,未曾以胁至地而卧,绵历三岁,学通三藏,断三界欲,得三明智,时人敬仰,即号为“胁比丘”。而后世人则尊称为:禅宗西天第十祖),已证得阿罗汉果。长老“胁”有鉴于当时诸道乱兴,魔邪竞兴,于佛正法毁谤不停,时常忧心正法不能久住人间,就入于三昧,定中观察而知:中印度有一位出家外道(即后来的马鸣菩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 admin

2018-07-22

又说:我先甚愚痴,不识至真法;祠祀火苦行,谓为解脱因。譬如生盲者,不见解脱道;今遇大人龙,示我正见法。今日始覩见,无为正真迹;利益于一切,调御令解脱。佛出现于世,开示于真谛;令诸含生类,咸得覩慧光。这边就是在赞叹他进入佛门以后如何的修行。他说:我先甚愚痴,不识至真法。就是说我原来在拜火、在当事火外道的时候是非常的愚痴啊!因为拜火的外道、事火外道,其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故?诸天计常谓无堕落,是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为破彼执示现入胎……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这里面对于菩萨的种种示现,有作了一些开示,包括为了破除诸天人,计著寿命长久,而示现舍天寿之后降神人间入于母胎,让诸天人知道生命无常,寿命实非久远常住,应该心离放逸,依止菩萨赶快精进修学;同时也示现非常艰难的苦行,而摄受那 三摩地

2018-07-22

===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猗色命财,生大憍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讲记这一段又说另有十种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0   11   下一页»   共211条/1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