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不放逸,这个是最困难的!有很多人修苦行,白天日中一食,夜晚不倒单,坐在那里却在打瞌睡;所穿的衣服到处补钉,但是仔细一看,是新布料故意作成补钉的,这样不是衣服破了再补的。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大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大人相都是大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 admin

2018-08-15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正法;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 admin

2018-08-05

20分钟后,杰玛对我的野外徒步能力有了信心,指着远处的一座山说:看见山顶的建筑吗?那是一个苦行僧(SADHU)的隐修院。我们上山拜访苦行僧,我认识他们。于是我们加快徒步的速度,开始往小山上攀登。杰玛告诉我,他家住在山梁城堡下面的部落里,所以,附近山地部落的人他都认识。每天早上7:30,杰玛到山梁城堡为皮耶工作,管理城堡里的内务,到了下午5点,他就回部落的家。 三摩地

2018-07-23

秘密大乘如何否定释迦牟尼佛作为教主,并且推翻释迦牟尼佛的纯正教法呢?从密教部《金刚顶经》可以一窥其概要: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坐菩提场,往诣示现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证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时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由一切如来警觉,即从阿娑颇娜伽三摩地起,礼一切如来,白言:世尊!如来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利咤要向阿利咤借钱时,阿利咤不仅不借钱给利咤,乃至也不请利咤吃饭,并且对他说:你这么富有,也会有贫穷的一天?以前我向你借钱时,你是怎么说的,是很严厉的告诫我,而你今天怎么会来向我借钱?利咤听到这样的话,非常伤心悲恼,想想兄弟都如此无情,更何况是外人?因此产生厌离心,没有回家而直接入山学道,精进苦行,最后证得辟支佛果。后来弟弟阿利咤又渐渐贫穷,并 三摩地

2018-07-23

心不放逸,这个是最困难的!有很多人修苦行,白天日中一食,夜晚不倒单,坐在那里却在打瞌睡;所穿的衣服到处补钉,但是仔细一看,是新布料故意作成补钉的,这样不是衣服破了再补的。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大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大人相都是大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 admin

2018-07-23

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他总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大士每次说法或作功德,两眼常出金色光芒。大通六年,大士以双林僻处,教化不广,想到皇帝宫中去宣扬正教。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激扬宗乘,武帝莫测高深。大同五年,复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早日证道,天琦禅师过着近似苦行僧般的生活,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衣着。他连续五年冬天不曾穿过棉袄,也没有内衣,一年四季就穿着一领破衲,褴褛不堪。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修,一天,天琦禅师偶然翻阅祖师语录,就在他提撕沉吟之际,忽生疑情:疑是阿谁?举处是何人?这疑情越来越重,于是,他便终日只看是谁二字,心心念念,昼夜一如。忽然间,他发现,山河大地和自己的身体突 三摩地

2018-07-23

《佛祖统纪》天台宗三祖南岳慧思尊者:「师将顺世,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乃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其所需,吾自供给;如无此人,吾当远去。』竟无答者,即屏众敛念,将入寂。…」可见:肯习坐者少如麟角。4.《憨山老人梦游集》(卍续藏第127册):「五十年来,师弦绝响。近则未稳,正眼未明,遂妄自尊 三摩地

2018-07-23

故伽他说:颠坠于地狱,足上头归下;由毁谤诸仙,乐寂修苦行。〈人生之最后〉弘一大师: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日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综合以上经论,得出如下数点:(一)《楞严经》以情想之轻重,把人天等各趣分类,横生(即傍生)之情比饿鬼轻,故层次较高,《地藏经》中亦有类似之区分,而「四句偈」却将傍生与饿鬼错置,粗疏如 三摩地

2018-07-23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名为有力大人。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人身难得,如优昙华,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华,我令已值;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诸天宫殿皆悉震动,色界诸天住于空中称赞菩萨难行苦行,因而各个泪下如雨,并雨天华供养菩萨。这时候,帝释天毘首天子恢复本形,立于王前说:国王修苦行,所图的是希望当转轮圣王呢?还是当帝释天、或着是大梵天?国王回答:我不求世间的尊荣,我所求的乃是成就佛道。帝释天又说:如今国王割自身肉,痛入骨髓,不知国王后悔吗?国王回答:不后悔。帝释天又问:我观察国王色身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本生故事一为求佛法,利益众生,而修苦行佛曾开示:菩萨摩诃萨于修苦行的时候,都要告诫自己的心。如何告诫自己的心呢?佛曾提起祂自己过去无量劫以前所经历的故事:我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修菩萨道,因为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所以跟随外道修苦行,怎么修苦行呢?以灰涂在自己身上;每天只吃胡麻一粒、小豆一粒、粳米一粒、粟米一粒、稻子一粒来对治饥饿之苦;夜晚睡在很硬的木头上,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个阶段,年纪中老,就把家业交给儿子家人,自己则是隐遁山林,栖居在树林中修苦行,专心思惟修行。到了最后第四个阶段,则离开山林,披着粗布衣,手持水瓶、钵碗游历四方,超脱世事,接受布施供养。因此光明婆罗门与伽咤一同过了十二年的夫妻生活之后就离家,栖居山林中精进修持清净行,然后舍报后就生到梵天,成为色界天人。释迦牟尼佛讲完这则故事后,又再说明,当时的光明婆罗门不是别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段佛陀说,假如那一位有病痛的在家众,不能偿还三宝物的话,这一位出家的实义菩萨就要这样来教导他说:你现在已经亏负了三宝之物了,也不能偿还,现在要怎么办呢?应当要来精勤修学-在佛道上精勤修学,如果说能够断我见得须陀洹果,在解脱道上能有真正的功德,乃至说能够精勤的修学,得四果阿罗汉果;或者说能够以至诚心,来发大乘的无上菩提心,要能够发心愿意尽未来际, 三摩地

2018-07-23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识答问·第三章僧伽和佛的》中指出:五戒的教法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所以叫做人乘;十善的教法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所以叫做天乘;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和思惑,证得涅盘,所以叫做声闻乘;十二因缘法叫做独觉乘;六度的教法能令修持者行菩萨道,经过无数世的难行苦行,最后达到佛的果位,所以叫做菩萨乘。这就是说,如果 三摩地

2018-07-23

外道了知这些的追求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生无常,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生之法必定有死;可是外道虽然想要了生脱死,脱离了家庭乃至修苦行而想要求解脱,却因为不了解轮回的道理,不了解轮回背后的实相,不了解所谓的轮回都是依于如来藏,依于第八识能够受熏持种根身器、能够出生五蕴。由五蕴形成了三种行——身行、口行、意行,由三种行造就了三种业,再由如来藏第八识记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上三位祖师开示虽是文言记录但近于白话,这里就不做翻译了,但需要提示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祖师所开示的精进修行片刻不离于心,所有用功时节心识专注,念斯在斯,不离不弃,不是身苦行而是心苦行。12、精进的义理辨析13、正精进与邪精进佛陀在《菩萨优婆塞戒经》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中提到“精进二种:一、正,二、邪。菩萨远离邪精进已,修正精进。修信、施、戒、闻 三摩地

2018-07-23

修精进时能勤修学有益苦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迴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能勤修学静虑等至。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