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么这样情况之下,你进入体究念佛了,进入体究念佛以后就要参究说:哪个是自性弥陀?所以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就是说,以这样子无相念佛、忆佛念佛的功夫,能够让你进入体究念佛;体究念佛只要因缘成熟,善知识的帮忙,一念相应,知道哪个是自性弥陀,那你见了自性弥陀就是见佛,因为知道这个法身就是自性佛。那为什么说叫自性弥 | admin 2020-08-28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admin 2020-06-14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 | admin 2020-06-08 |
|
![]() |
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必定见佛指的是此生必定能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样理一心的境界,那就是“当来”必定见佛。因为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不是持佛名号来念佛,不是观想佛身来念佛,而是以心忆心想的方式来念佛;既然没有佛的名字、形像,那其实就是无相念佛,念的就是没有形像的法 | admin 2020-02-20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圆通章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忆者,无名字,无形相。念者,无名号,无声音。从修定知见而言,离于语言,文字,形相来忆佛念佛 | admin 2018-08-16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必定见佛指的是此生必定能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样理一心的境界,那就是“当来”必定见佛。因为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不是持佛名号来念佛,不是观想佛身来念佛,而是以心忆心想的方式来念佛;既然没有佛的名字、形像,那其实就是无相念佛,念的就是没有形像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必定见佛指的是此生必定能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样理一心的境界,那就是“当来”必定见佛。因为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不是持佛名号来念佛,不是观想佛身来念佛,而是以心忆心想的方式来念佛;既然没有佛的名字、形像,那其实就是无相念佛,念的就是没有形像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原标题: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由以上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 | admin 2018-07-20 |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且无相念佛的功德不只是能够在定力上面增长,就如同《楞严经》卷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以无相念佛的功德乃是可以如经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必定见佛指的是此生必定能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样理一心的境界,那就是“当来”必定见佛。因为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不是持佛名号来念佛,不是观想佛身来念佛,而是以心忆心想的方式来念佛;既然没有佛的名字、形像,那其实就是无相念佛,念的就是没有形像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原标题:净土五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