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同时五阴十八界有色法、受法─色受想行识─等法,可是如来藏本身却不是色受想行识等法,所以我们说祂与祂出生的五阴十八界是不一的。可是如来藏与所出生的五阴十八界却是同时同处运行,从来没有离开过;因有如来藏与五阴十八界同运行,所以五阴十八界(本属如来藏心中的一部分,)才能生住异灭,(所以如来藏与祂所生的五阴不异,)这就是如来藏与所出生的五阴十八界不一不异的 | admin 2020-02-18 |
![]() |
一切世间的五蕴,我们举例来说,就好像是我们南瞻部洲的人间,有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等男男女女的五蕴身;以及畜生道没有脚的、两只脚的、四只脚的、多只脚的,以及水中游的、陆上走的、空中飞的,这些种种的畜生五蕴身;饿鬼道、地狱道种种五蕴身;欲界六天的种种天人五蕴身;而色界中没有男女相的天人五蕴身;还有无色界中仅有受想行识,没有色法的精神状态的四蕴身;这 | admin 2020-02-18 |
![]() |
在这部经文中,佛陀一再地反问:色是自心如来本识吗?受、想、行、识是自心如来本识吗?色阴中有某一个色法是本识如来吗?受、想、行、识中有某一个受,乃至于某一个识,是自心如来吗?色阴与自心如来有异吗?色阴等于自心如来吗?受、想、行、识与自心如来有异吗?受、想、行、识就是自心如来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色阴而寻找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受、想、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我们简单的这样子说,比方说我们看到了一朵莲花,这一朵莲花所放出来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这个光就叫外色尘;最后这个光它会在我们的脑中成像,所以我们所看见的莲花,已经不是原本的外色尘了,而是脑中的影像,在我们脑子里面这个莲花就是内色尘;所以外色尘是色法,而内色尘则是心法。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外色尘,连一点点都没有看过,因为我们所见的永 | admin 2020-02-18 |
![]() |
)五色根都属于色法所摄,即是「名色」中的色。眼根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之差别,眼之扶尘根谓眼窝中之眼球及其所属的视觉神经,眼之胜义根即是脑部掌管视觉之头脑局部。其余四种有色根也都有这二种根的差别:都各有胜义根与扶尘根。耳、鼻、舌、身根的扶尘根与胜义根二种差别,行者依眼根比类而推之即可知之。[2]植物人是胜义根还没有坏尽,如果全坏了就一定是死人,所以五色根也 | admin 2020-02-18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舍利子!色法空相不异于空性心,空性心不异于色法空相,色法就是空性心,空性心就是色法;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段经文很清楚地告诉大众:五阴—色受想行识,与空性心两者之间的关系非一非异。为什么?譬如色法,它是被出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所以是空相;空性心无始劫以来就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本身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八识心王有这些心所有法,配合过去世的无明,以及这一世父母和四大元素的助缘,所以就有了五胜义根大脑,也有了十一种色法的出现。包括修定以后能够变现出来的法处所摄色。这些色法都是由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才能够显现出来,包括我们的色身,所以说这十一个色法,叫作二所现影故,是由第一位,五位百法第一位的八识心王与第二位的五十一个心所法,由这两类的法而变 | admin 2020-02-18 |
![]() |
想想看,众生善恶业行造作完成,而成就业种以后,如果不是由各人真实不坏的第八阿赖耶识执持集藏,那业种如何能够存在而不灭失?如果不是由各人的阿赖耶识自己集藏,而是由外于各人阿赖耶识的法,例如施设物质色法边际外无法的虚空来执持一切有情众生的业种,那就变成一生劳苦修福、修净业的人,福德和功德可能去到来世在他人身上现行受福报而唐捐其功,对自己则毫无利益。反之 | admin 2020-02-18 |
![]() |
八个心各有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以及这些心相应的烦恼、善法、无记法等等;这些心所有法,加上八个识,以及我们的色身五根等十一个色法,合起来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切法的出现。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马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法。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子。因此我们看 | admin 2020-02-18 |
![]() |
如来藏变现似五尘境之内相分上所生法尘,为意根、意识所缘及意识所变生之带质境、独影境之法尘属色法;与意识所相应法及意识思惟而施设之名相,亦可称为法尘,属心法尘。因以依对境来分色、心法尘,如见分对五尘相分境上便依其境生起色法尘;见分不对五尘境,纯由见分之所转生相应之法尘为心法尘故。《楞严经》卷三说:意法为缘生于意识,《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和《阿毘达磨俱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相分是指我们人类自己的十八界内的五根、五尘和法处所摄的五尘中的色法。相对于被接触(被看见)的色法等相分,十八界法中剩下的七个法,也就是意根及识阴六识,都是能觉知这些相分的心,就称为见分,因为这七识心都是能见者。以上是从最简单的二分所作的说明。在这当中,见分又可以再细分为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当见分再细分为三分的时候,就与相分合称为四分,而不 | admin 2020-02-18 |
![]() |
在这部经文中,佛陀一再地反问:色是自心如来本识吗?受、想、行、识是自心如来本识吗?色阴中有某一个色法是本识如来吗?受、想、行、识中有某一个受,乃至于某一个识,是自心如来吗?色阴与自心如来有异吗?色阴等于自心如来吗?受、想、行、识与自心如来有异吗?受、想、行、识就是自心如来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色阴而寻找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受、想、 | admin 2020-02-18 |
![]() |
名代表着精神层面的心法;而色则是代表了物质的色法。名是五阴中不属于色法的四阴,也就是受想行识;色是五阴中之色阴,属于有形质之法,色的体性即是四大地水火风。《楞严经》对于五阴的论述,首先强调了,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法性,五阴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由五种妄想所变生的。五种妄想有: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颠倒妄想,由坚固妄想变生色阴,虚明妄 | admin 2020-02-18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二所现影故是指色法十一,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以及法处所摄色。这十一种色法,乃是八识心王及其相应之五十一心所法所共生而显示出来之影像,由于幻有幻灭,所以名之为影。色法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三位法,包括了五色根、五尘与法处所摄色。眼等五色根,各有扶尘根及胜义根。扶尘根即是可见可对之五色根,譬如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 | admin 2020-02-18 |
![]() |
在前面的单元中,我们依序说过了一切最胜故的八识心王,与此相应故的五十一心所法,二所现影故的十一色法;今天我们则要继续说明三位差别故。所谓三位差别故,就是指心不相应行法。而心不相应行法是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总共有二十四个法。这二十四法为什么叫作不相应行呢?意思是说,这二十四个法不像色法、心法、心所法等有实质的体相,它是依心王、心所、色法等三法分位假 | admin 2020-02-18 |
![]() |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 admin 2020-02-18 |
![]() |
在色界更上一层的无色界,那里的天人没有物质的色法,纯粹是精神体的境界。无色界中的天人,和在人间进入四空定的有情,虽然同样都是只剩下意识、意根和阿赖耶识三个识,但是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无色界的天人,纯粹是精神体,而人间进入四空定等至位中的有情,除了意识、意根和阿赖耶识三个识之外,他们还都有人间的物质身体,因此他们要进入四空定的境界,还得要依靠这个身 | admin 2020-02-18 |
![]() |
】(《杂阿含经》卷3)好!在这里,佛说什么叫作五蕴的蕴集、色法的蕴集、受想行识的蕴集呢?比方说,因为有了眼根与色法,眼识才会出生,根、尘、识三者和合所以有了触,有了触就会有受,有受就会有爱,然后就这样子辗转的各种大苦的蕴集就出生了,这是名与色的蕴集。也就像这样子,缘于耳鼻舌身而生识,缘于意根与法尘而生意识,然后生大苦蕴集,这就是名色之集,是受、想、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世尊在《长阿含经》里面就更加明白地开示了,在五蕴法----也就是名法与色法之外,还有一个本识,这个本识呢,就是每个人在出生之前投胎、住胎的这个入胎识。世尊说: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