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各位菩萨,在二乘菩提中,阿罗汉们因为证得涅槃,所以出离了三界的生死苦,但是在有的《般若经》中却说,涅槃是不可得、不可证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这意思是说,涅槃实际上是依第八识心体不再出生色身以及七识心等,灭尽一切法而剩下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独存时,离六尘觉观的境界;而以如是出离分段生死之无境界的境界,而建立“涅槃”的名称;因此,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可以现前观察祂的运作,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并且可以现前观察祂所出生的蕴处界虚妄。眼见佛性是菩萨用一念慧相应,找到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是菩萨用父母所生的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了如幻观。佛菩提道的说通,则是用宗通的法——即大乘见道明心见性的法,去教导学人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明心见性的准备。今 | 三摩地 2018-07-21 |
|
」(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法海集记「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9)T06,p1068a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T17,p0907c2卷隋菩提灯译「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8卷唐般若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原标题: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不同外道所有神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其次,如来藏经典并非可与中观、瑜伽行派并列的大乘佛教独立的派系,而是在般若类经典出现之后,力图在空义背景下重新对于如来法身以及众生成佛的依据等等问题作的新诠释,尤其是,后期如来藏经典已经被瑜伽行派所吸收摄取。最后,在思想层面,如来藏思想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如此等等说法都是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上方即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上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善男子!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唯有菩萨乃能供养。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菩提性故名为菩萨。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初二阿僧祗劫所行施是波罗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亦是惠施亦波罗蜜者,菩萨第三阿僧祗劫所行施是。非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持戒、修定、忍、慈悲是。善男子!非施非波罗蜜,是名为学。亦施亦波罗蜜,是名学果。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尽智、无生智也;为此二智,勤心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为学;得菩提已,是名学果。自调诸根,次调众生,是名为学;自得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般若波罗蜜。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施方四者:一者调伏众生、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若人于财不生悭惜,亦不分别怨亲之相、时与非时,是人则能调伏众生。于财不惜故能行施,是故得离悭吝之恶,是名离对。欲施、施时、施已,欢喜不生悔心,是故未来受人天乐、至无上乐,是名自利。能令他人离于饥渴苦切之恼,故名利他。戒方四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破骄慢、嗔心、痴心,不观及我所相、种姓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来金刚正智之所建立,种种殊特超于三界灌顶宝冠,摩诃瑜伽(qié)自在无碍,获深妙智证平等法,所作功业皆已究竟,随众生心悉令满足,三世平等常无动坏,三业坚固犹如金刚普光明身,住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宫殿之中。其王宫殿种种严好,皆以大宝摩尼所成;缯盖幢(chuáng)幡众彩交映, | 三摩地 2018-07-21 |
|
应以智慧成熟者,彼诸众生问一切义,以无畏心而为演说一切论、一切工巧、究竟明处,乃至种种工巧诸事,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是名般若波罗蜜。是故,世尊!无异波罗蜜,无异摄受。摄受即是波罗蜜。世尊!我今承佛威神,更说大义。佛言:便说。胜鬘白佛:摄受:摄受者无异摄受,无异摄受者,摄受善男子、善女人,即是摄受。何以故?若摄受善男子、善女人,为摄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菩萨知法性离悭贪相是清净施度,随顺修行檀那波罗蜜;知法性离五欲境无破戒相是清净戒度,随顺修行尸罗波罗蜜;知法性无有苦恼离嗔害相是清净忍度,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知法性离身心相无有懈怠是清净进度,随顺修行毗梨耶波罗蜜;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罗蜜;知法性离诸痴暗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证何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善得一切速疾般若。善得一切疾去般若。善得一切猛利般若。具足三明见第一法。得究竟行能作清净。受大施主具足成就。寂静威仪毕竟成就。忍辱柔和善受佛教能如说行。时诸无量大菩萨众。皆从无量种种佛土而来集会。是诸菩萨皆住一切所求大处。毕竟能取无上。得一切众生平等之心。离诸一切分别。分别降伏一切诸魔怨敌。离诸一切声闻辟支佛之所念处。得味喜乐具足。过五怖畏得不退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摄取般若平等无差别。弥勒。菩萨知能取义者。所谓五种入相。及心意意识心数法。是名知能取义。弥勒。可取义者。所谓外六入。弥勒。能取义者。即是可取义。是名知能取可取义。弥勒。菩萨知住持义者。所谓世界众生住处。依彼住处众生可见。所谓聚落田地。彼百聚落地。彼千聚落地。彼千万聚落地。名尽海畔地。彼百千彼百千阎浮提。彼百千彼百千万。名为一千世界。彼一千世界百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波罗蜜。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学。几增上戒学。几增上心学。几增上慧学。佛言。观世自在。初三学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增上戒学。禅波罗蜜增上心学。般若波罗蜜增上慧学。毗梨耶波罗蜜遍诸波罗蜜。观世自在。三种增上摄六种学事应知。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修行。几功德庄严。几智慧庄严。佛言。观世自在。增上戒学功德庄严。增上慧学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波罗蜜取诸法无体相。观世自在言。世尊。若菩萨般若波罗蜜。取诸法无体相者。世尊。何故般若波罗蜜。不取诸法有体相。佛言。观世自在。我说取无体相。无体相者。汝当莫着言语。何以故。无体相法离诸一切名字言语。内身证法不可以名字章句说。我依名字说言般若。取诸法无体相。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诸波罗蜜随近波罗蜜大波罗蜜。世尊。何者是波罗蜜。何者是近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所余波罗蜜多。但有四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前六种波罗蜜多为助伴故。谓诸菩萨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灭尽定心更生起。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起大师敬起般若。起阇那。起大悲。依此五法。菩萨得入阿鞞跋致位。是诸菩萨复更思惟。此烦恼垢无力无能。不与根本相应。无真实本无依处本。最清净本。是故无本。虚妄思惟颠倒习起。如地水风依本得住。是本者无所依。烦恼亦如是。无真实依。若如实知正思惟观。是诸烦恼不起违逆。我今应观令诸烦恼不染着。我若有烦恼不能染着。是名善哉。若使我等着烦恼染。云何能为众生说法解烦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