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十一种空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无所得空……第一义空等十一种空观,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所讲的空观。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想要作到这一点也很困难!因为到了末法的时代,许多的外道法,都掺进佛门里面来;特别显著的就是西藏密宗,把一切外道所说的法全部都搜集起来,都容纳进密宗里面来,然后冠上佛法的名相与果位,再把这一些外道法高推,来放到三乘法的顶头之上,说这是释迦佛所未曾说过的法,是比释迦佛的法更高的无上密法;说密宗的男女双身合抱享受欲界淫乐的“佛”才是最究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合掌念诵一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只有证悟之后才能说已经真正开始学佛了,悟后你会发觉,以前读不懂的般若经,现在全懂了;当你听他人讲法时,会知道讲经法师的落处何在?他是否有断我见证得初果?是否有大乘的开悟见道之证量?都能了知。当你说法时,你会发觉悟前读经都是依文解义,现在却能深入般若义理正观,因为已能照见真心的真如法性故,已经了知法界的真相故。悟后你会知道真心如来藏有真实的体性,能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因为这样子他就开始具有解脱的功德,也开始有般若的智慧,所以他当然可以显现出功德——广大的智慧功德跟广大的解脱功德。因为声闻人他也相信的修多罗,可是声闻人跟这个缘觉,他们对于的修多罗里面能够实证的部分只有生灭的部分。表示说他了解这个三界里面一切法都是苦、都是生灭,既然是生灭、是苦,就把它灭掉,那灭掉之后自己就成为不生法,就入无余涅槃,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之实证;如是闻法已,心爱乐之,愿欲随从修学,先行归依,犹未得证,是名归依胜义三宝之表相归依。胜义三宝者谓:法报化身,十度种智,大乘圣僧。此唯有大乘。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不当说涅盘无处可觅,当说涅盘常住,而且和五蕴有密切关联,所以五蕴不能说和涅盘完全无关,此涅盘就是本际,就是一个常住心,但不是我们现下所使用的这个心,这个能够了别这个三界的心;这个常住心,从来不入断灭,也不被出生,永远常住,依此而说小乘涅盘,得以破斥诸外道边见,不落有无,不落常无常,以世间所说常见和断见,都是依据现下这个意识心而立名,根本是于五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双足。又以无量功德庄严之手。如新生莲华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世尊于一念中。能知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或有有情因咨问时获清净心。或有有情受记之时。获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此义故仰咨如来。惟愿世尊分别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戒,身现声闻出家相而不是菩萨出家相,但是也都证悟了,这也是胜义菩萨僧──身现声闻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种是能在施舍外物以及内物之外,并且还能够趁机以解脱智或般若智来教化众生。这三种布施都有不同的难度,对于一般具有因果知见的人来说,第一种的舍身外物是最简单的事,但是对一些无智又吝啬的世俗人来说,要舍外物都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第二种的舍内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种是能在施舍外物以及内物之外,并且还能够趁机以解脱智或般若智来教化众生。这三种布施都有不同的难度,对于一般具有因果知见的人来说,第一种的舍身外物是最简单的事,但是对一些无智又吝啬的世俗人来说,要舍外物都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第二种的舍内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1)所以真正的最吉祥就是三宝。-----《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81集真吉祥》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真正的富贵与吉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当中开示说:【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现在不为毒药所中、刀兵所害、火所焚烧、水所漂溺,乃至不为四百四病之所殀殁,除先定业,现世应受。】就是在说这个道理。但是今生所造作的恶业定业,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恶业种子,在死之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戒、忍辱等三属福德资粮所摄,般若属智慧资粮所摄,精进则划归福慧二种资粮所摄;因为福慧二足是成佛绝对的具足要件,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故摄属精进度;同理,禅定之证得亦须长远时间方能成就。学人于事相上当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累积许多的福德资粮,当修证大乘般若的时候,才有因缘遇见真正的善知识。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是四处,不应寄付!二、在家人较富裕,进阶分配资产-分成四分-一分自用(25%),一分作本營生(25%),二分供养(50%)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犹如大国有一长者。其家豪富财宝无量。于多劫中父子因缘相袭不断。修诸善行名称远闻。是大长者所有财宝皆分为四。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是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生出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佛近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