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的庄严,一是透过布施,二是透过持戒,如是直至般若修慧具足。透过布施行的这个庄严,你可以让其他众生了解到贪欲的过失,可以知道:贪著一些事情,有种种不利于自己未来世的种种果报会发起。所以当这世间上有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你就可以在那个团体中来倡导:怎么样去救济、怎么样去赈灾,然后鼓励大家往这个方向来走;然后还可以告诉大家,如何藉由这样的布施功德来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2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如佛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更详细的开示说: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这段的大意是说佛陀开示说:从大乘开悟圣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另一方面来看,菩萨道的内涵中必具六度波罗蜜,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所以真正的学佛、行菩萨道,必然不能偏废任何一度。在此六度中,与福德有直接关系者,即是前三度(布施、持戒、忍辱),而后三度尽管与福德也有关系,但却是以福德作为基础。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说的因果是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基础的,在劝人为善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宣讲出离心、菩提心和般若智慧做了铺垫。五戒十善属于人天乘。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陀不仅讲授了十种善法,而且强调一切善恶业都是唯心所造,“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这就为宣讲般若智慧做了铺垫。经中还提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问题是,假如只有持戒律,也没有办法成就佛菩提果,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四智圆明,乃至于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般若中观的总相智,因为奉持戒律的部分,只是菩萨六度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第二个部分讲天台宗。这个宗又叫作法华宗,它是宗奉《妙法莲华经》为根据,而判断说世尊的一代佛法分为五时三教。世尊的一代教法分为五时,是指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跟第五个法华涅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戒只是遮止不犯,但是合乎世间礼法的事情还是会去做;所以窈窕淑女,当然就会君子好逑,“以是因缘淫欲缠绵”,难证解脱与实相,不得般若智慧;所以应当至诚心来受持戒法,还要谨慎的不要放逸自己的心。【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所谓“八苦”,也是因缘聚会触受而已,既非真实,亦属无常,众缘消散,“苦”即不存,如来藏无受无取,无苦无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苦乐”,一切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的浮光掠影,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真实存在过,自己的身心随时都在新陈代谢,刹那变化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一、小弟深信如来藏妙法,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提到:「佛告须菩提:「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小弟与各位正觉的师兄师姐一样,已于无量千万佛前种下善根。第二、小弟对佛菩萨非常非常信受:小弟生来有太多莫名奇妙的想法,因为对佛菩萨有十足的敬重,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从这个经典就可以知道,佛陀确实在当时有说过第二转法轮般若系的经典。而且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证明:事实上佛陀一定会说到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因为我们找到如来藏之后,一定会再探讨:众生有前六识,又找到第八识,那中间还有一个第七识。所以说,第一能变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这个本心;还有第二能变识意根;还有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识,而且要探讨祂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直接以第一义实相之理指示,令众生依之而能真实契入大乘空性心如来藏理体,悟后而得之般若中观总相智[注1]及别相智[注2]之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乃至亲证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注3],及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注4],大乘所谓即是专指此第一义悉檀而说,三种悉檀摄属「次法」的部分,用以帮助的。[注1]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心中绕着以前人家教我的,反正诸法都是缘生缘灭,不是这样吗?哪来的不空的呢?如此说法几乎颠覆了以前人家教我的学佛观念啊!?这位善知识提醒了我,心经不是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是般若精华所在,是一般人所学不到的佛智,突然间冒出「楞严经」经书中的一句话:《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2:「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愿诸菩萨们绝对不要放弃今生可以开悟的机会,尤其特别是护教的师兄们,今生的道业必定成就,绝对不要退转,要思考诸难:佛世难遇、难闻、怖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虽然对于我们今日而言,不觉得有何困难,然而天中天世尊所说,岂有虚语,所以轮回的苦痛应当今生了结,应当勤修菩提心,决定发愿成佛,救护众生,以发菩提心的功德,可以尽未来际,必定成就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复有六事: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六种事,因一事增,谓不放逸;;【菩萨放逸,不能增长如是六事;;若不放逸则能增长】。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门内之「外道大师」如印顺等,皆是因为没有实证三乘菩提,既无解脱证量,亦无般若证量,当然不免误会这个部分;不只如此,唯有未悟者才有此迷惑,亲证实相者必能了解此一事实:「唯一佛乘」。-----《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51期 (原标题: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些想象中的般若,想象中的真心,都是违背了佛陀教义。妄心于定中,生起了一切诸相,不管是不是光明,都是意识心的境界相,缘取相,是境界所生法,是因为能取的意识,去了知所产生的,而真心是离开了能取,哪里是以这个妄心所感受的光相,就可以称之为悟,这根本是禅定中的光影,还是不离开见闻觉知,乃至法尘的意识受想之用,如何可以称之为这是真心?这个既然不是,还有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说:由于这个缘故,我在十二部经中说定和慧是不相同的,因此止——定——是第五度,毘婆舍那的观是智慧,所以属于第六度,因此一定有六波罗蜜,不应该把持戒和忍辱混为一度,不应该把禅定和般若混为一度,所以一定有六波罗蜜。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释迦如来最初先讲布施波罗蜜。 (原标题:对无分别智的误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就在阿修罗将帝释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钧一发时,帝释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此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并未自此划下休止符。在经过多年後,帝释又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超越一切相的爱,和不可思议的般若空性合一,于了达一切法缘起性空中,无缘大悲,任运兴起;这个空悲不二的哲学,是佛教教义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议之处。这些教义,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但我想趁这个机会,在这里提一提,使各位有个印象。诸法与此心的无生和性空,是法尔现成的。情感至极的同体大悲,也是本来具足的。悟证诸法空相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教的因果说,纵横无穷的宇宙人生,包括无尽的空间和时间,其中的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除了具有真实智能(佛教称作「般若」)的觉悟者之外(如佛、菩萨等),平凡的我们还不能窥其奥妙的。就好象拆开一架电视机,里头的线路千条万条,除了专门的技术人员之外,谁能看得清楚?又有谁能够了解呢?因此我的比喻不能涵盖万千的因果关系,就像一条腾空而下的大瀑布(佛教谓之「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比较合乎史实的说法:禅宗可以「锻炼」的方式,让「修学」的有情,可以找到这个「真心」,去了解这个「真心」的总相以及别相,如是个别生起智慧,可以如是的智慧,去阅读二转法轮的《般若经系》的经典,这些经典在阅读的时候,大概的障碍都会很少,时时都可以去「体触」这个「真心」的「清净性」、「无念性」、以及祂所所显现的诸般功德,但是对于这个「真心」的许多作用却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