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能够如是亲证无为法的人,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乃至佛地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由于佛菩提道的修证而得以出生;因此在种智中说,四智是所生法,非是所显法。各位菩萨,经过前面说明以后,相信您对五位百法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可以总结来说:这五位百法之生起是有其次第性的,要依八识心王为最先,然后依五十一心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深妙义是属于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必须是听受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及一切种智,才是真的听受深妙义。今天诸位有胆子敢来听我说法,就表示你具足了实义菩萨第一步的资格啦!因为一般众生听到我们的开经偈说:我今见闻得证悟。就骂起来:你们好大胆!大妄语!可是诸位敢来唱和,这表示实义菩萨的第一步完成了。但是先别高兴,后面还有很多条件。实义菩萨的第一要件就是要能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菩萨不但同样有慧解脱,同时也已证得法界真实相,就可以深入般若,就可以如《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此渐次成就大乘行,最后道种智,成就一切智智,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修善时,就是等于除了刚刚的欲施、供养三宝、坐禅,还有读经、供养父母其他的善事,都可以把它归类于这里的修善;当然也包括了六度里面布施之外的持戒、忍辱、精进,乃至修学般若。若修善时是修集福德,乃至修除性障。“若读经时”,当然很清楚的这就是在从我们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深入于佛菩萨所留下来给我们的经论,依之于思惟之后,再如之而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中的开示:“如是有情因过去世修行善业得受人身,由近恶友于是深法不能敬信、生毁谤心,则为辜负过去善业。”因为要得到人身都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要修学正法,更是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因此,如同经中的开示: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过去世累积的善业与福德,一定要信受正法,尤其在有大善知识住世弘法的时代,一定要把握持戒修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认为“唵”字代表佛部心法,念诵此字时,自己的身、口、意分别与佛的身、语、意成为一体;嘛呢,意为如意宝,表示宝心部,念此二字时,能随愿获得成就;叭咪,莲花之义,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纯洁无瑕;“吽”表示金刚心部,展开分析,可以与六身、六部、六部之母、空行母、般若六度、六种烦恼、五种智慧、无量众生、六长净、六道轮回、六道众生之生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同样的情形前面我们讲过,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我们简单的讲,就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深妙义是属于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必须是听受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及一切种智,才是真的听受深妙义。今天诸位有胆子敢来听我说法,就表示你具足了实义菩萨第一步的资格啦!因为一般众生听到我们的开经偈说:我今见闻得证悟。就骂起来:你们好大胆!大妄语!可是诸位敢来唱和,这表示实义菩萨的第一步完成了。但是先别高兴,后面还有很多条件。实义菩萨的第一要件就是要能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然出生在世间中,孝养父母、供养师长,这都是作人子的、作人弟子的所应尽的种种本分;乃至于修止观、读诵经典、思惟经典;乃至于修证,证得这第一义谛,离开贪瞋痴种种诸法,离开性障一切诸烦恼;乃至随烦恼中一一能够消灭,这都是为菩提而能精进勤行,这样才是究竟的般若波罗蜜。 而菩萨于过程中就会去想,我如果今天休息一下,那会导致于什么样呢?菩萨经过思惟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都具有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平等性。因为亲证后就可现观,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是平等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然后转依如来藏。站在如来藏的立场来看一切法,这时所见的一切法,莫非如来藏所生,全都摄归如来藏所有,因为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生存。所以这时现观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藏即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且从如来藏的立场来看,如来藏对祂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大般若经》卷三四七中,按照顺序介绍不同时间概念,从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时、食顷、须臾、俄尔到瞬息顷,一刹那大约相当于一食顷(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间)的时间长度。六、另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往生论注》卷上记载,一刹那有一百〇一生灭。此外,一刹那之间的生灭,称为刹那生灭或者刹那无常。当前的一刹那称为现在,前一刹那称为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佛一生的说法,分成哪五个时期呢?它们分别是:华严时、阿含鹿苑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智时跟法华涅槃时。在《涅槃经》里面说到,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黑暗的世间就有了光明。世尊首先为这一些来自于他方世界的菩萨摩诃萨们,开始说《华严经》。这些大菩萨们,像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等的大菩萨,祂们知道释迦世尊即将要成佛了,所以从他方无量的世界前来这个地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所说:【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也就是说,菩萨从十信达人转入十住位,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位持戒,乃至六住位修学般若,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2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由于根器、福德、智慧、因缘的不同,因此所相应的修行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当然所觉悟的内涵也就不同了。由于所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了三乘的差别。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中,就用了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来比喻三乘菩提的差别,也就是以羊车比喻为声闻菩提,鹿车比喻为缘觉菩提,而大白牛车则比喻为佛菩提。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是透过因为信根相应于信力,因为信力生的缘故就跟精进根相应,那就跟精进根相应以后,慢慢的就能够生起了四正勤的修学,能够依于四正勤,能够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的缘故,所以依着精进根而生起了精进力;那生起了精进力以后,就能够真实的能够知道诸法空相,现观蕴处界空,以观蕴处界空的缘故,所以能够了知二乘法乃是依现象界有为法而说空,这个法它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