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其实「自心现量」是指一切法皆由阿赖耶识(真如心、第八识、阿陀那识、异熟识、如来藏、本觉心、本体心等多名,依解说层面或对象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相施设,皆是同一心)心体所生、所现、所显的事实,觉知心证实而现观这个如来藏境界时就生起般若种智的智慧;「转依如来藏」,是讲七识心转变自己,去依附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的体性而安住。只要多看导师之著作,不断听闻导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这个部分,因为还要牵涉到禅定的证量,乃至于是极深的般若智慧的成就,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了知的。一般人是不是能够生于安乐,或者是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上面已经说明而大略了知。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可不可以再回到那一种状况?有一种这样的情形的时候,就说某甲当时所处的是一个乐的境界。譬如说,夏天的时候吃了一杯冰淇淋,吃完之后当然意犹未尽,还想再来一杯冰淇淋,这个时候就说,吃冰淇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这个部分,因为还要牵涉到禅定的证量,乃至于是极深的般若智慧的成就,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了知的。一般人是不是能够生于安乐,或者是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上面已经说明而大略了知。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进入了七住位以后,一直到初地之前所必须成办的福德,那就更加深广,因为已经亲证了般若,就依于亲证后所发起以及继续修学而得的种种智慧,让菩萨上求佛道的信愿行,辗转而更加坚定,然后还要发愿,也教导众生亲证菩提;当然这个时候,自己的我执、我所执也要加以断除。而由于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所以这个时候所得的福德,已经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够理解的了;然而菩萨从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之中曾经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次于六现前地般若度,依龙猛中论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自然生义,繁兴巧辩,独得四卷,乃入中论之所由命名者也,故论义特萃于是。次于第六卷前四纸半,说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次三纸半,再综说菩萨十地所得功德。再次、由称颂门赞佛功德,约十七纸。最后二纸,为月称述其本龙猛中论所成自论,最胜无比,并劝奉持,并申回向。二首赞诸佛第一胜因之菩萨 | admin 2018-07-22 |
|
(东北帝国大学西藏大藏经总目录、般若思想史、L.A.Waddell:TheBuddhismofTibet;E.Obermiller:HistoryofBuddhismbyBu-ston;Th.Scherbatsky:TheConceptionofBuddhistNirva^N!a;N.Dutt:AspectsofMaha^ya^naBuddhismanditsRelationtoHi^naya^na)p1466月称菩萨开显了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抉择了第二转无相法轮中最为甚深了义的大中观,故造有很多显密论著:如以百万正理抉择诸法 | admin 2018-07-22 |
|
《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心经》所说的心,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菩萨透过参禅深入参究,就是《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因为定力、慧力、福德等次法条件,所以一念相应慧而亲证此心,因而有下列三种情形 | 三摩地 2018-07-22 |
|
5、《金刚般若经论》,显实相说,一卷,达摩笈多译。弥勒的瑜伽了义学说,经无著、世亲兄弟大力弘扬。先后有无著所造的《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以及世亲所造的《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著作出现于世。世亲之后,又有等十大论师,广造诸论,使弥勒之学,极盛一时。中国唐代,玄奘法师亲赴印度从戒贤学习唯识回国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来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68中的:【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槃种种化相。何以故?诸天计常谓无堕落,是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为破彼执示现入胎……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这里面对于菩萨的种种示现,有作了一些开示,包括为了破除诸天人,计著寿命长久,而示现舍天寿之后降神人间入于母胎,让诸天人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试问像这样的作略,这又与圣玄奘菩萨造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来破斥安慧邪师的弟子般若鞠多的七百颂之《破大乘论》的行止又有何不同呢?一样都是在救众生离于谤法谤佛之地狱业中嘛!!!云何彼等邪执深重者,不知个中原委,不知胜义菩萨行大慈悲行,亦不知胜义菩萨忍辱于无知众生之轻慢毁谤,亦不悔誓愿救众生离于邪师邪见中;云何彼等愚痴众生,随彼邪师外道人云亦云,恶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乘众当中,菩萨也是僧的一种,只要你真正的开悟了,有了实相般若智慧,那就是僧,不管你有没有剃头发出家,都叫作菩萨僧。菩萨僧又有两种表相,一种是剃发出家的菩萨,譬如佛世的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他们是现比丘身;另一种是出家而不剃发的菩萨,譬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他们都是现居士身,仍然是出家人。又如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菠萝蜜(原标题:诸佛菩萨赞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里面佛陀开示的,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间,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无量无数大劫,于深法义能随觉了。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从他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已多亲近诸佛世尊,曾问此中甚深法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便作是念:‘我今见佛,闻佛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悲咒》如此,《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亦复如是,学佛多会背诵的《心经》中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的缘故,已证、今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是不是只要诵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此殊胜时节,为同沾法喜、共沐佛恩,让我们共同至心持颂观世音菩萨名号,并以般若智慧反观自身五蕴空相,发大慈大悲之心观听救济众生,真正做到与观世音菩萨之心相应,实践观世音菩萨之真意!于此殊胜佛日,倡议众佛子吃素、放生、持咒、诵经,广行一切善法,回向世界和平,灾难不再,众生离苦得乐。观世音菩萨是鸠摩罗什的旧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然「已发愿」行菩萨道,志向无上佛菩提,是「学『佛』」,而不是学「解脱出三界」入涅盘的「阿罗汉道」,那么「善修菩萨十度行」之自度度他渐次趋向「佛道」是定然必须修学的道路!始自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再加上入地菩萨之方便、愿、力、智波罗蜜,总共有十度的修学。其实长劫菩萨道之行止是以六度、十度为总纲而衍生出无量无边的菩萨万行,所以种种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里面佛陀开示的,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间,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无量无数大劫,于深法义能随觉了。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从他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已多亲近诸佛世尊,曾问此中甚深法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便作是念:‘我今见佛,闻佛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