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法眼见佛性,就无法发起相应的解脱功德受用和实现般若智慧的提升,世界如幻观就无法具足成就,到了一定程度,修行就会停滞不前。这时候,他就会后悔以前没有老老实实锻炼定力。没有办法,只好从头来过,去锻炼动中定力。近代高僧虚云和尚说: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精进一词,是梵语毗梨耶(Virya)的意译,有时也译为勤,意为勤修佛法,即毫不懈怠地修善止恶利益众生,是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中的进根与进力,也是大乘佛法菩萨六度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中的一度,更是唯识百法明门中善十一心所法(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中的一法。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通常所说的五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魔邪就是要让他无法参禅,让他无法悟入般若,就永远都会活在他们所掌控的境界中。恼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时候化现美妙的境界让众生去贪,使得众生离开参禅的境界而起贪着;或者使学人的参禅方向产生偏差,误以为那个有为法上的境界相就是开悟境界。有时候则弄一些让众生难过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使人心中害怕而无法参禅,这就是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有少数人在不了义法、在表 | 三摩地 2018-07-23 |
|
「精进四句差别」的小节中所说:又如声闻缘觉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及其余的善法,也都叫作非精进、非波罗蜜,因为没有努力在修;如果有努力修,就会破参;因为没有努力修,所以无法破参,所以凡夫所修的五度及般若波罗蜜,都叫作非精进、非波罗蜜。声闻缘觉也是一样,他们纵使在世时精进修五度至修智慧,也只是声闻法中的智慧,所以不是精进也不是波罗蜜。,亦即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这自度度他的过程中,亲证如来藏般若波罗蜜实相智慧,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无所得性,以而消除无明习气,而转变阿赖耶识成佛地的无垢识,在这过程中,以转依如来藏之无所得体性为方便圆满成就我们的佛土,也成就众生也能够明心见性,一起圆满一切智智(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最后,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的开示,作为精进摄正法的指导,也作为这一节的总结:《大般若波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间忍,要依戒相和相似般若的智慧去应对,都属于忍受众生羞辱的事相;出世间忍,则是二乘的无生忍,能忍于无我、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而愿意灭掉自己;世、出世间忍,则是大乘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能忍于万法摄归如来藏所以万法本来不生,这才是世、出世间忍,依于此忍,就不会再有入涅槃贪。可是我们想要再补充一个忍,因为这个忍越到末法时越重要,叫做悲忍。由于起悲心而生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接下来讲羼提波罗蜜,羼提就是忍。佛法中常常讲无生忍、无生法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无生忍了,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只有诸地菩萨才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忍的意思就是能接受、能安住,佛法的忍(安住)要透过精进修行才能得到。若是能安忍于真正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就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呢?世间人重面子——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可是佛教恰恰相反,《四十二章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们如果能生起忍法,我写那么多书出来,也有十来年了,若肯接受我书中的正理而且好好去参,也许都已经破参了,都有般若智慧了。但是瞋心起来时,反正就是要对我骂到底,就是因瞋而障道。有人真的是愚痴,你不断的为他说明:离念灵知五位中必定会间断,所以是生灭的意识心。甚至于用心所法为他说明:离念灵知的心所法与意识心的心所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心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就都死在句下了,都不懂啦!所以他们认为:阿含是阿含、般若是般若、唯识是唯识,三个法是不能贯通的,三个法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你来到这里学法,证得如来藏之后,你会发觉:原来阿含、般若、唯识是相通的,没有一法不通的,由这个如来藏通一切法,所以三乘菩提是一贯而相通的。那时你就会现前看见:阿含的原始佛法虽然偏显人无我,般若虽然偏显法无我,唯识虽然偏显一切诸法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像《金刚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无量劫前,曾于五百世中,依深般若而修习真正的忍辱行,所以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心中无瞋也无恨。因为祂在因地能够这样持戒修忍辱行,这样当忍辱仙人而被节节支解的时候,都不起瞋恨,才能够快速满足三贤位的持戒行;只有像祂这样一切为众生而精进求道,才能够超越别人而提前成佛,否则是没有办法超越时劫来成佛的。而且自己心中生起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中大乘佛法最尊贵的就是般若慧。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本来他的修行很好,般若的证量也很好,就因为觉得佛说的这件事情不很重要,不当一回事,所以受生到畜生道去,而且还要顶着一棵大树,这就是坏于佛的遮制而受重报。佛所制止的,都不可违犯,当世尊交代:“众生需要这棵树,不要毁坏它。”就是已经制定了。佛语不虚妄,大家千万不要儿戏。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正因为坏了佛的遮制而得到重罪,大家都应该引为殷鉴;不但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我们舍报到未来世去,七圣财就跟着我们去;就好像这一世的般若智慧一样,虽然来世换了个五阴,出世时都忘了,但是出世以后就是会想要找个东西,找什么呢?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找到一个不久又丢掉,找到另一个也是丢掉,一直丢到后来遇到明心见性时:啊!这才是我要找的。然后就一头栽进去了!从此以后打死不愿走了!这就表示过去所熏习的净业种子生长了!所以一遇到了就马上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所以修学大乘法而归依声闻僧、声闻戒,不以菩萨戒为主,这是违犯大乘戒的。四、关于菩萨戒的受持,应依善知识的教导,千万不要依文解义而自作聪明。《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有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问:看了电子报第20期〈般若信箱〉问二〔编案:有关未婚怀孕堕胎之果报〕及21期的问三〔编案:有关精子卵子是否为众生〕,还是有一些疑问:从五戒和菩萨戒来看,既然有如来藏进入受精卵中持卵安住,算是众生,那么堕胎就应该算是违犯了戒律,只是犯戒轻重的问题。既然胎儿也是人,堕胎者知道是人,又有杀心,堕胎成功,应该算犯了根本重戒了,除非是堕胎者起心动念没有一点杀害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菩萨不然,菩萨还得推溯无明的由来;无明总不能无因而有,一定有一个所依心,那就是如来藏——本识,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识,但是还得要亲证这个本际识的所在,才能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八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八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所以修学大乘法而归依声闻僧、声闻戒,不以菩萨戒为主,这是违犯大乘戒的。四、关于菩萨戒的受持,应依善知识的教导,千万不要依文解义而自作聪明。《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有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本来他的修行很好,般若的证量也很好,就因为觉得佛说的这件事情不很重要,不当一回事,所以受生到畜生道去,而且还要顶着一棵大树,这就是坏于佛的遮制而受重报。佛所制止的,都不可违犯,当世尊交代:众生需要这棵树,不要毁坏它。就是已经制定了。佛语不虚妄,大家千万不要儿戏。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正因为坏了佛的遮制而得到重罪,大家都应该引为殷鉴;不但是佛所遮制,诸大菩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