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景德传灯录》卷5)但是当六祖大师听到了之后,就说:作这个偈子的人并没有证悟明心,如果依照他所说的方式来修行的话,不但不得解脱,系缚反而会更为加重!六祖大师也就因此很慈悲地说了一个相对的偈子,他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景德传灯录》卷5)慧能大师的意思是说,找到真心自性、具有般若智慧的人,他时时可以观照到:真心看来好像 三摩地

2018-07-23

而这成佛的正理就是佛菩提道,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义理,也是修学唯一佛乘的,这当中包含了实相般若智慧及如来藏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这就是佛世尊在第二转法轮及第三转法轮所教授的成佛之法。所以,成佛之道,必须具足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并不是单修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解脱道,就可以说为成佛之道。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不停地打坐、修学禅定,使 三摩地

2018-07-23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着。贪淫嗔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都知道菩萨发菩提心真的很难得,也很尊贵,因为菩萨所发的愿是尽未来际不断地利益一切众生,要安置一切众生于大涅槃中,教化一切众生都能具足般若波罗蜜;这样广大的心愿是为无上大愿,世间的誓愿以及出世间的誓愿都无法超过它。如经中开示: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间所有誓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由于菩萨所发的广大誓愿不是世间人及二乘无学所行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佛所说的三乘菩提都在说无我,大乘般若诸经中,则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说如是之心是实相心;说如是心从无始劫来,不曾暂起一念、不曾念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相,说如是心乃是非心之心。在般若诸经中,佛也广说如是心之中道性。又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着心,说此心即是涅槃实相,说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就无一 三摩地

2018-07-23

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故知宗门之悟唯有一种: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转依如来藏所显真如性,除此别无悟处。此理正真,放诸往世、后世亦皆准,无人能否定之,则坚持离念灵知意识心是真心者,其言诚属妄语也。——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个部分,因为还要牵涉到禅定的证量,乃至于是极深的般若智慧的成就,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了知的。一般人是不是能够生于安乐,或者是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上面已经说明而大略了知。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法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简单的讲,就是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以后世亲菩萨就专心的宣扬大乘,广造诸论阐扬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譬如《华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等都加以阐释;对瑜伽宗的许多论着也详加论述,譬如《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总共有五百部大乘论着,合以前所着之小乘论五百部,总共一千部,因此享有千部论主之美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法鼓山之中华佛学研究所,以佛学研究、学术研究而自标榜,实修法门则以修定以求无念离念,作为禅宗佛法般若正修,以为数息至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即是本来面目,以为一念不生而不执著世间五欲之觉知心即是真如,即是涅槃妙心,而不知二乘佛法之解脱道与修定不相干,更不知大乘佛菩提道与修习无念不相干。法鼓山集团之住持人圣严法师,多年研究佛学、及作学术研究之后,堕于意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都具有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平等性。因为亲证后就可现观,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是平等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然后转依如来藏。站在如来藏的立场来看一切法,这时所见的一切法,莫非如来藏所生,全都摄归如来藏所有,因为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生存。所以这时现观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藏即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且从如来藏的立场来看,如来藏对祂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宝积经》卷四十二)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的正信;要如法受持戒法;要听闻;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以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正等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的,我们一般人都是会在现实的生活中追求名声啊,追求财富啊,啊,那佛法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心,那个心是绝对清净的,我们的五阴,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跟我们的意识心会不断的寻求这些,这些就是在佛法里面讲的各种的烦恼,遮障了我们,让我们不知道我们有一个本原的如来藏的清净心,所以要怎么样去证实,找到自己的本心呢?要有一些条件的,那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21》问七(原标题:般若问答:有关邪淫罪)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我们另外来说,从般若来观待罪性本空。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修学如来藏,亲证了自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观照到这个自心如来,祂的法相永远是本来解脱、本来的永远是无我的这样的来生出万法来运行,也不落于三界有的系缚中,也不落于一切无的这个空法中,那么在三世之中都无所得。因为这个如来藏法性与所生诸法的性相都是如如;因为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当菩萨十信位以后,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当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来布施。所谓的财施,就是用钱财、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法施就是用佛法布施,让众生能够闻熏,长养善根;无畏施就是布施的时候,让众生免于恐惧。如是经过无量世的布施,就会想持戒,尤其是菩萨戒,以 三摩地

2018-07-23

——摘自《心经宗通》《心经宗通》——借《心经》通达解脱道、佛菩提道、禅宗公案之宗旨MasteryofSchoolTenetsintheHeartSutra【作者】萧平实述著【出版日期】2012-10-01【书号】9787547504413书摘平实导师以其所证解脱道之无生智及佛菩提之般若种智,将《心经》与解脱道、佛菩提道、祖师公案之关系与密意,以演讲之方式,用浅显之语句和盘托出,发前人所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復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种是能在施舍外物以及内物之外,并且还能够趁机以解脱智或般若智来教化众生。这三种布施都有不同的难度,对于一般具有因果知见的人来说,第一种的舍身外物是最简单的事,但是对一些无智又吝啬的世俗人来说,要舍外物都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第二种的舍内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