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般若波罗蜜方便,能以诸福德正回向者,无有是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三)意思是说,回向当以听闻、证得般若波罗蜜方便,才能具足正回向,当以亲证实相以后,在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以后之回向,为正修行。所以,回向乃是菩萨可以快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门。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您认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六百卷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面卷第一这么说:【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 三摩地

2018-07-22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像这样子在日常作务中摄心正戒、精进道业的一心,这是属于“事一心”。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怀疑地专注于一种行门,缘一不乱,离诸邪思,摄心不散而得到正定,这就是一行三昧。最常见的就是念佛法门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杂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无杂念,只有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土正是要这样庄严的,而不是用黄金去贴,用玉石去摆设,绝对不是这样庄严起来的;因为这种事相上的庄严佛土,都只是生灭法,不是真佛土。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2集佛为什么要度众生?>正源老师(原标题:怎么庄严佛土?) 三摩地

2018-07-22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就是想要藉这持名念佛来进入一行三昧,一定要先听闻般若波罗蜜,而且所听闻的般若波罗蜜,必须是正确的般若波罗蜜。同样的,持诵《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想要开悟,也必须听闻正确的般若波罗蜜,而且如说修学;因为听闻正确的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之后就容易证入《般若波罗蜜多咒》的理持,就是实证《心经》所指称众生不生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此刻菩萨依于这样的智慧再来利乐有情,所以所得的福德更是不可限量!为什么这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中这么说:【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见得?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之中的一段:【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蜜;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毘梨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波罗蜜;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不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 三摩地

2018-07-22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就是想要藉这持名念佛来进入一行三昧,一定要先听闻般若波罗蜜,而且所听闻的般若波罗蜜,必须是正确的般若波罗蜜。同样的,持诵《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想要开悟,也必须听闻正确的般若波罗蜜,而且如说修学;因为听闻正确的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之后就容易证入《般若波罗蜜多咒》的理持,就是实证《心经》所指称众生不生不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二、唯识论书:1.《唯识二十论》,说明万法唯识,破斥外道及小乘的论难。2.《唯识三十颂》,阿赖耶缘起思想的体系化。本讲堂弘扬大乘佛法时常提。3.《大乘百法明门论》,将世、出世法分为一百种。列举八识心王、心所等五位百法的名目。4.《大乘成业论》,说明阿赖耶识的起源及名义。5.《大乘五蕴论》,解释五蕴。6.《释轨论》。7.《三自性论》,为近来 admin

2018-07-22

鸠摩罗什菩萨既览诸旧经,了解旧译义多乖谬,皆由先前翻译时丧失原旨,与梵本原意差距甚大,于是由“姚兴”派遣沙门“僧肇”、“僧略”、“僧邈”等八百余人谘受鸠摩罗什菩萨的教导,重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简称《大品经》,与《放光经》、《光赞经》,均属《大品般若经》)。鸠摩罗什菩萨手持梵本,“姚兴”拿执旧经, admin

2018-07-22

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是因为不管我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作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二云:【世尊!佛法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过一切法故。世尊!如实说者,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语如实故。世尊!自然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世尊!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种智故。】这段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由于根器、福德、智慧、因缘的不同,因此所相应的修行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当然所觉悟的内涵也就不同了。由于所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了三乘的差别。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中,就用了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来比喻三乘菩提的差别,也就是以羊车比喻为声闻菩提,鹿车比喻为缘觉菩提,而大白牛车则比喻为佛菩提。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如佛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更详细的开示说: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这段的大意是说佛陀开示说:从大乘开悟圣者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小弟深信如来藏妙法,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提到:「佛告须菩提:「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小弟与各位正觉的师兄师姐一样,已于无量千万佛前种下善根。第二、小弟对佛菩萨非常非常信受:小弟生来有太多莫名奇妙的想法,因为对佛菩萨有十足的敬重,所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就如我们之前引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圣教开示:毁破般若波罗蜜的人,世尊叫他污法人、坏法人。说破坏大乘佛菩提究竟第一义法的人,他未来所要承受罪业之重大,绝非单纯犯逆罪的人可以比拟的。最后来说破僧复重出佛身血,就是逆罪中以破僧罪最重。这里破僧,依我们之前在佛教戒法中的破僧逆罪这一集节目中,我们根据《梵网经》七逆罪中的破羯磨转僧所作的说明,知道这破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 (原标题:信佛与信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8条/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