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4、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为众生依怙相。为诸菩萨。说一切众生依怙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普贤菩萨体性遍故。5、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6、鼓经卷下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复次迦叶。如有士夫。度大旷野。闻合群鸟鸣。时彼士夫思是鸟声。谓有劫贼。异道而去。 | 三摩地 2018-08-01 |
|
故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尊者因弥勒菩萨的开示后而说:「若不闻不得般若波罗蜜方便,能以诸福德正回向者,无有是处。」所以回向当以听闻证得般若波罗蜜方便,才能具足正回向;当以亲证实相以后,在内门中广修六度万行以后之回向为正修。所以回向乃菩萨快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门。2.回向本身的实践就是一分的功德受用,如法的回向,不论回向给别人或者自己,都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僧睿法师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中描述了罗什法师译场的景象:乃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銮舆伫驾于洪涘,禁御息警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咨通津要,坦夷路于来践。而僧肇法师的《百论序》中也写道:以弘始六年岁次寿星,集理味沙门,与什考挍正本。陶练覆疏,务存论旨。使质而不野,简而必诣,宗致尽尔,无间然矣。僧睿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佛开示说:【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佛说:大众啊!你们应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自己不能获得利益,又如何能利益他人呢?所以大家应该努力修布施,这样不但自己可以获得快乐,也可以让他人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然没有嘛!所以佛才会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果菩萨能够亲证自心如来的真如性,并转依祂而布施,当他布施的时候会发现: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所布施的人,更没有所布施之物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很多人在佛法上面修得不好,学禅、参禅都悟错了,原因就在于未能如《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开示: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因为善知识没有告诉他,明心时应该要明什么心。善知识都没有说过你明白真心时,真心究竟是哪个心呢?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善知识从来没有这么说过,所以大家一天到晚参禅,说要明心、要明心,可是都找不到一个方向。有人错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六百卷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面卷第一这么说:【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像这样子在日常作务中摄心正戒、精进道业的一心,这是属于事一心。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怀疑地专注于一种行门,缘一不乱,离诸邪思,摄心不散而得到正定,这就是一行三昧。佛法真实义【各位大德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关注佛法真实义,如果您想看以前的课程,请查看历史消息,敬请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经典里面(《金刚经》里面),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行布施,怎么样行布施呢?以布满恒河沙数的这种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他所得的福报、所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是很多的!须菩提回世尊说:是啊!这样的福德确实很多。可是这样的福德,却不如怎么样呢?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在《金刚经》里面,他对《金刚经》能够如实了知。而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是因为不管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像这样子在日常作务中摄心正戒、精进道业的一心,这是属于“事一心”。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怀疑地专注于一种行门,缘一不乱,离诸邪思,摄心不散而得到正定,这就是一行三昧。最常见的就是念佛法门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杂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无杂念,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佛开示说:【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佛说:大众啊!你们应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自己不能获得利益,又如何能利益他人呢?所以大家应该努力修布施,这样不但自己可以获得快乐,也可以让他人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法海集记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很显然的已经把我们刚才讲的,所有跟色阴相关的地水火一切的相,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金刚经》石破天惊的告诉我们:所有我们认知的这些相,全部都是虚妄。以此来说,凡是所谓的号称:身中的‘能量’可以长久的存在,或者是号称我们身体里面在打坐的时候,中脉会现起什么样的‘光点’;所谓的能量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