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外,也解释《心经》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参明心的菩萨,现前双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五蕴皆空,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因而度了一切苦厄。继续讲解《心经》下一段: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舍利子!色法空相不异于空性心,空性心不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如下:舍利子!诸法是空性心所出生的法相,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譬如一个人在母胎为胎儿,出生为婴儿,慢慢长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存在。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没有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无明,既然没有所谓的无明,当然没有无明尽这件事,乃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老死,既然没有所谓的老死,当然没有老死尽这件事;真心的实际理地既然没有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当然没有所谓的四圣谛可言;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也没有任何有所得这件事,因为真心无所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继续《心经》下一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菩萨依所亲证的真心,及转依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来修行,心里不会有种种罣碍。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心里不会有种种恐怖事情出现,所以能够远离种种颠倒与梦想的境界,最后可以证得菩萨最究竟的涅槃,那就是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心经》已 三摩地

2018-07-21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经大家听过的经,或者是说平常你在作课诵的过程当中,你会去把它拿来课诵的经,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一个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经大家都能够耳熟能详,所以我等一下就用这两部经来说明,为什么般若是依如来藏而说。我们先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度彼岸,既然要度彼岸,表示有个彼岸——彼岸真实存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中,佛云:【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法身即是如来藏,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第三云:【何者非化身、非应身?是如来法身。善男子!是法身者,二无所有显现故。何者名为二无所有?于此法身相及相处,二皆是无;非有非无,非一非二,非数非非数,非明非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佛云:“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八、中道“中道”是指有一种“法”离开有无、断常、生灭等二边,具有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体性。一切法中,具备中道体性的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故中道亦是第八识之别名。是以《金光明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一)也就是没有五阴十八界存在的无余涅槃本际。因此,如果有人主张:“本际即是原始的时间边限,这边限是不可得的。”你就知道他根本不懂佛法!接下来谈“我”,就是真实我。如经中开示:五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五阴本来就不是真实我,因为它有生住异灭的现象,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所以不是真实我。然而经中又说五 admin

2018-07-21

辨正4、复次,佛于大品、小品《般若经》中,则说如来藏为「菩萨心、不念心、无住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中,则说菩萨有个无住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试观一切众生的意识--离念灵知心--能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现见不能也!因为离念灵知心一旦现前,就一定和六尘相应,只要和六尘相应,就必定有所住;就算是打坐入定,坐入二禅等至位中,离开欲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的性相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菩萨对于因明、内明等一切明处,以及一切智处都能够出生智慧;这位菩萨对于不是和相应的放逸之处,也都能够思量清楚而远离的。由上面所说明的,已经发起菩萨性的菩萨的特质,我们应该要谨记在心,并且作为修学的典范,要时时把发起菩萨性,当作是菩萨修行最为首要的目标;因为如果已经发起了菩萨性,在往后的修行的道路上,必定是平坦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随好?谓诸佛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诸佛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骨不现,是为第二。诸佛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是为第三。诸佛手足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华,是为第四。诸佛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是为第五。诸佛两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诸佛行步直进庠审,如龙象王,是为第七。诸佛行步威容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随好?谓诸佛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诸佛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骨不现,是为第二。诸佛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是为第三。诸佛手足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华,是为第四。诸佛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是为第五。诸佛两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诸佛行步直进庠审,如龙象王,是为第七。诸佛行步威容 三摩地

2018-07-21

依据五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进入到六地,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说,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的一一有支以及意生身、化身通通都是自心真如所变化,变化所现,乃是非有似有,成就了细相观,不由加行自然而然能够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阿罗汉,成就俱解脱的大乘无学的果德。因为祂能够这样的证得灭尽定的这个部分,证得“非有似有”的这个现观,依据 admin

2018-07-21

《心经》说般若波罗蜜多,意为以智慧而到达解脱生死的彼岸。所以说佛教的解脱是智慧解脱,成佛也是因为智慧的而得成就。佛教所说的智慧有三种,《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 三摩地

2018-07-21

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七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及方便波罗蜜多,由重观十二有支一一支中之流转门及还灭门一切细相,成就方便善巧,念念随入灭尽定。满心位证得&l 三摩地

2018-07-21

依据五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进入到六地,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说,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的一一有支以及意生身、化身通通都是自心真如所变化,变化所现,乃是非有似有,成就了细相观,不由加行自然而然能够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阿罗汉,成就俱解脱的大乘无学的果德。因为祂能够这样的证得灭尽定的这个部分,证得“非有似有”的这个现观,依据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1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