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001-200卷》卷53:「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审观自身。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如如自身。威仪差别。如是如是。具念正知。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内身住循身观。炽然精进具念正知。为欲调伏世贪忧故。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经中也有提到:修学六波罗蜜里面的忍波罗蜜,也能够消除先世的恶业;譬如佛陀在《金刚经》中,也有为须菩提开示说:如果能够受持此经如来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的话,那么这个人过去所造作的罪业,因为被人轻贱而能够安忍于如来藏境界的缘故,那些恶业就会消灭,不须再去受报,未来也一定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经由上面的说明,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由于每一位有情都是由不 三摩地

2018-07-22

《心经》名句曰: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稳坐自心如来藏,试看天下谁能敌?其次我们明白,冤亲债主也是有情众生,也有如来藏和第七识末那识,所以有一定认知能力,而且和我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否则它为什么找你不去找别人?既然是有情众生,我们就应当有慈悲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想它也够可怜的,连个人身都没混上,怎么能听闻佛法?好容易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8〈4初分转生品〉说: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恒住施、戒波罗蜜多,于一切时不堕恶趣。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一言:与净妙物广修财施,拔除恐怖修无畏施,劝修善业而行法施。显见积极面之布施就其样态,可划分为有形及无形两个面向;有形面系以世俗法上所认可之有价之物而行布施(财施),无形面则可区分为精神层面之抚慰依止(无畏施)及心灵成长之增上解脱(法施)两个层次。而《说无垢称经疏》卷二亦言:布施有三:谓财施、法施、无畏施。贫苦良田,惠奉珍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一言:与净妙物广修财施,拔除恐怖修无畏施,劝修善业而行法施。显见积极面之布施就其样态,可划分为有形及无形两个面向;有形面系以世俗法上所认可之有价之物而行布施(财施),无形面则可区分为精神层面之抚慰依止(无畏施)及心灵成长之增上解脱(法施)两个层次。而《说无垢称经疏》卷二亦言:布施有三:谓财施、法施、无畏施。贫苦良田,惠奉珍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一言:与净妙物广修财施,拔除恐怖修无畏施,劝修善业而行法施。显见积极面之布施就其样态,可划分为有形及无形两个面向;有形面系以世俗法上所认可之有价之物而行布施(财施),无形面则可区分为精神层面之抚慰依止(无畏施)及心灵成长之增上解脱(法施)两个层次。而《说无垢称经疏》卷二亦言:布施有三:谓财施、法施、无畏施。贫苦良田,惠奉珍 三摩地

2018-07-2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合掌念诵一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三摩地

2018-07-22

由是缘故经论中说真如不可作、不可证;以是义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三十九》佛云:【善现当知:真如无尽、无灭、无断,不可作、证;若菩萨摩诃萨于真如如是学,是学一切智智。】如是可知真如只是识之实性,是识性所显,不具有出生他法之实体性,绝无能生他法之实体性,亦无任何一法可作真如,是故佛说真如不可作;又因真如只是依第八识心体之真实性与如如不动性而假名 三摩地

2018-07-22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双足。又以无量功德庄严之手。如新生莲华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世尊于一念中。能知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或有有情因咨问时获清净心。或有有情受记之时。获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此义故仰咨如来。惟愿世尊分别解说。 三摩地

2018-07-22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1)所以真正的最吉祥就是三宝。-----《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81集真吉祥》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真正的富贵与吉祥)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当中开示说:【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现在不为毒药所中、刀兵所害、火所焚烧、水所漂溺,乃至不为四百四病之所殀殁,除先定业,现世应受。】就是在说这个道理。但是今生所造作的恶业定业,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恶业种子,在死之前 三摩地

2018-07-22

复次,因于宿世恶业惯习力,薄福愚痴故,不能思择浅深,而毁谤厌舍大乘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佛法僧亦深毁谤,作极重恶业,堕大地狱受诸剧苦果报,长劫百千岁不得解脱。如是开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401-600卷》卷544):是菩萨乘善男子等!毁谤厌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即为毁谤厌舍三世诸佛一切智智。由此因缘造作增长极重恶业,由此业故堕大地狱,经历多时受诸剧苦,谓彼宿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菩萨怎么灭苦?我们来看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第一段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然要度一切苦厄,什么是苦厄?苦厄,厄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小时候有看过人家在拉牛车,牛车有个门形的,那个叫作牛轭,那个牛轭就套在牛的脖子上;当牛被这个牛轭套住以后,它就动弹不得了,也就是说,它就会被你牵着鼻 三摩地

2018-07-21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当然第一个,你要先证如来藏。因为唯有如来藏才会无所住,所以你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当然要证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甚深义品第十九之一:「佛言:『须菩提!真如即是心耶?心即是真如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异真如是心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汝于真如有所见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3-1,p.226)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六:「所说五蕴生起所摄,所有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 三摩地

2018-07-21

220b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9)T06,p1068a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No.220e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69)T07,p0937c真如名为无异无变无生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9)T06,p1068a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T17,p0907c2卷隋菩提灯译「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shè]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1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