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再来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77中的开示:若见有情多憍慢者,深生怜愍,方便令其修界分别观。这里的开示就是说,从观察有情的蕴处界,这一些法都是由六界和合所成,这六界就是包括:地、水、火、风、空、识。这个界分别观就是用分析的方式,让修学者能够深刻地体验五蕴我的虚幻,都是和合所成,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这样修学者就能够远离对于我跟我所的执着。以 admin

2020-06-08

  又名:真如(《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法身(《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增一阿含经》),为大乘第一义谛丶胜义谛之根本。念佛净土法门所说的自性弥陀丶自心如来,即是此如来藏,以如来藏中藏如来,能成就佛果故。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识(《杂阿含经》),以《阿含经 admin

2020-06-08

  我们来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68中的经文:【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槃种种化相。何以故?诸天计常谓无堕落,是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为破彼执示现入胎……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这里面对于菩萨的种种示现,有作了一些开示,包括为了破除诸天人,计著寿命长久,而示现舍天寿之后降神人间入于母胎,让诸天人 admin

2020-06-08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这一句经文中所说的菩萨心无挂碍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菩萨经由证得这个常住不坏的真实心,所以他能现证解脱果与佛菩提。当菩萨证得解脱果的时候,他就不怕生死轮回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解脱生死的道理了,而且已经亲证了。当他证得佛菩提的时候,他就不害怕堕入断见、常见,不怕堕入断灭边,也不怕像常见外道那样轮回;因为这 admin

2020-06-08

  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进一步现观十二因缘及意生身化身等,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成就细相观。由于这个境界正受,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七地修得许多的方便善巧,能念念入灭尽定。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 admin

2020-06-08

信力及持戒二法,唯有依于智慧的作意才能于佛道上前进修行;勇健精进的人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就能脱离生死苦海的深渊而到彼岸;从此以后解脱生死痛苦的深渊。于是,村中的人听闻了佛陀所宣说的教诲,以及亲眼目睹了对佛法起信的证明以后,终能心开意解,信根、信力更加坚固,纷纷请求佛陀为他们传授五种戒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全村的人都成为具有清净信 admin

2020-02-21

譬如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中的开示:如是有情因过去世修行善业得受人身,由近恶友于是深法不能敬信、生毁谤心,则为辜负过去善业。因为要得到人身都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要修学正法,更是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因此,如同经中的开示: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过去世累积的善业与福德,一定要信受正法,尤其在有大善知识住世弘法的时代,一定要把握持戒修法的机会。从另外 admin

2020-02-21

我们再来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77中的开示:“若见有情多憍慢者,深生怜愍,方便令其修界分别观。”这里的开示就是说,从观察有情的蕴处界,这一些法都是由六界和合所成,这六界就是包括:地、水、火、风、空、识。这个界分别观就是用分析的方式,让修学者能够深刻地体验五蕴我的虚幻,都是和合所成,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这样修学者就能够远离对于我跟 admin

2020-02-20

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又说:【若菩萨摩诃萨能学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能究竟通达此等无量无边殑伽沙数三摩地门,乃能证入诸佛境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0)意思是说,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依实证金刚三昧了知《般若经》义旨,而生起般若智慧方便善巧,现前观察金刚心如来藏出生三界世间万法,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心,但又出离三界世间万法,本来解脱,本无生死 admin

2020-02-2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是说,菩萨现前观察这个真心,是没有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也没有十二因缘的----有支,更没有四圣谛----法的存在,菩萨悟了这个无所得,而且离见闻觉知的心,才能成为《心经》所开示的菩提萨埵,这也就是菩萨。如果所悟的心不是无所得的心,表示他悟错了,不能称为菩萨。又菩萨在菩萨论中也开示,这个真心的体性是无覆无记性,表示祂没有遮覆 admin

2020-02-20

世尊以二十二年的时间宣说《大般若经》六百卷及《小品般若》等,又精要的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所有般若经的精华则汇归于大众所熟知的《心经》。这个阶段所说的般若中道实相,乃是说人人皆具有之真实自心,具有中道性,是一切法界之根源;亲证者能渐渐了知法界实相,世出世间的般若智慧就能渐渐的出生,能够了知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能证知不共二乘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admin

2020-02-20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 admin

2020-02-19

般若波罗蜜多的性相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菩萨对于因明、内明等一切明处,以及一切智处都能够出生智慧;这位菩萨对于不是和正法相应的放逸之处,也都能够思量清楚而远离的。由上面所说明的,已经发起菩萨性的菩萨的特质,我们应该要谨记在心,并且作为修学的典范,要时时把发起菩萨性,当作是菩萨修行最为首要的目标;因为如果已经发起了菩萨性,在往后的修行的道路上,必定是平坦大道。不 admin

2020-02-19

〈大悲咒〉如此,《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亦复如是,学佛人大多会背诵的《心经》中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的缘故,已证、今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是不是只要诵念这 admin

2020-02-19

又名:真如(《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法身(《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增一阿含经》),为大乘第一义谛丶胜义谛之根本。念佛净土法门所说的自性弥陀丶自心如来,即是此如来藏,以如来藏中藏如来,能成就佛果故。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识(《杂阿含经》),以《阿含经 admin

2020-02-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shè]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admin

2020-02-18

此外,也解释《心经》第一段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参明心的菩萨,现前双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五蕴皆空,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因而度了一切苦厄。继续讲解《心经》下一段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舍利子!色法空相不异于空性心, admin

2020-02-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如下:舍利子!诸法是空性心所出生的法相,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经文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譬如一个人在母胎为胎儿,出生为婴儿,慢 admin

2020-02-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存在。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没有 admin

2020-02-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无明,既然没有所谓的无明,当然没有无明尽这件事,乃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老死,既然没有所谓的老死,当然没有老死尽这件事;真心的实际理地既然没有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当然没有所谓的四圣谛可言;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也没有任何有所得这件事,因为真心无所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1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