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优婆塞戒经》〈自利利他品第十〉说: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后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赞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如今蔡正吟师兄于禅一所作的心得报告,正是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能够自他兼利,所以应予披露。《法华经》〈常 | admin 2020-02-19 |
|
成就了功德法,能够最后的究竟圆满的地位,就是要成佛!那菩萨就是因为佛这样的开示,能够一世一世的在人间,在各个世界甚至在天上,在各个众生群当中,能够自利利他,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最后的果德,所以说学佛应该要有的心态是什么?就是要以智慧为先导,那既然是以智慧为先导,那什么叫做智慧呢?智慧的特性是什么呢?我们要先了解智慧的特性,我们要先了解 | admin 2020-02-19 |
|
再者,修学种种的善法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自利利他、共成佛道。菩萨修学善法自利之外,就是为了要饶益有情,所以从因地起一直到成佛为止,所要修学的善法可是很多的;也因为说,会来求法的众生,其实也是会有很多层次的,当然就应该随着菩萨的修证,而利益这一些来求法的众生。同样的道理,律仪不好的菩萨,众生会愿意去亲近他吗?可想而知,要能够饶益有情的速势就没有那么快 | admin 2020-02-19 |
|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gǔ)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 | admin 2020-02-18 |
|
菩萨如果能把这七种慢修除掉,就能够自利利他。不仅自己的道业能够迅速的往上提升;又因为没有慢心,众生就不会排斥你,会接受你的摄受,这样就能够从你这里得到利益,继续跟着你往上进修。由此可见,慢心的修除,对菩萨而言是何等重要啊!以上所介绍的是慢心所的七种情形。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根本烦恼的第五个心所法,就是疑。什么叫作疑呢?所谓疑就是怀疑;也就是说,对于一 | admin 2020-02-18 |
|
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第一类叫作契经,契经指的是以长行直说来宣说法教,它含摄了能贯穿连缀 | admin 2020-02-18 |
|
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当你阅读经典的时候,阅读佛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受到佛在经中的这些言说文字的摄受,而不会有所偏差呢? | admin 2020-02-18 |
|
那么,有大心的菩萨能够为众生生起大悲心,自利利他,不畏惧生死苦来修学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这个解脱道的修证,或者是说菩萨道的修证,都是一佛乘所含摄的。因为二乘的这个解脱道,它也只是佛菩提道中的化城;因为解脱于生死之苦,他并没有成佛,他并没有究竟解脱。那菩萨呢,完成十地的修道也还没有成佛,他还要往前修等觉、妙觉,最后到人间示现成佛。因为一佛乘所含摄-- | admin 2020-02-18 |
|
五者:已证悟真实本心,转依真如、无所得、无所求,发愿生生世世上求下化,自利利他,此等是真佛子,已得佛法之髓。如果您认为您是一位佛弟子,底下提供51个拣择、问难,看您是否具有正知正见乃至真觉正觉:1.什么叫念佛、忆佛、有相念佛三昧、无相念佛三昧、实相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为何,如何净念相继?2.如何在行来去止间,言语交谈间,仍有动中定力?3.如何离苦得乐?如何改 | admin 2020-02-18 |
|
而菩萨对于世间法,虽然能够因为了知它的虚妄性,以及转依如来藏的关系,而住于无愿三昧之中;然而,无余涅槃并不是菩萨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菩萨不会生起远离蕴处界法的作意,反而是要在种种境界中来自利利他,但是却能离开对于种种境界的执着。因为菩萨知道种种三界有为诸法,都是自心所现,皆能够摄归于如来藏心,所以在三界中行菩萨道,照样能够处于三三昧之境界中。我们来 | admin 2020-02-18 |
|
大乘法里面确实佛讲很多因果,否则祂为什么要讲六度?如果说没有因果存在,那你布施的功德要怎么存到未来世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布施呢?因为在学佛的过程中,要走三大阿僧只劫,如果你布施没有因果,你未来的道粮要怎么来?所以,布施并不是只有利益众生,其实布施是自利利他的行为,因为你布施以后的这个功德,会到未来世去;所以当你努力布施的时候,你在未来世要走三大阿僧只 | admin 2020-02-18 |
|
这样才能够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自利利他,能够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能够觉行圆满。所以说,大乘的入道就是唯有以八识论为主,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法界实相心为究竟的最终目标。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 <第52集 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admin 2020-02-18 |
|
在佛法中,譬如小乘法中的比丘尼,同样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在大乘法中,不管是修诸功德与智慧,或者自利利他的菩萨行,男女都是一样的。譬如《宝积经》中的〈妙慧童女会〉、〈恒河上优婆夷会〉,《大集经》中的〈宝女品〉;《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所参访的善知识之中,不乏女性菩萨,譬如:休舍优婆夷、慈行童女、师子嚬[pín]呻比丘尼等。《法华经》中的龙女、《维摩诘[j | admin 2020-02-18 |
|
虽是凡夫,清净持戒,心不贪著外道经义,一心勤求沙门上果,不贪利养;善巧定说,多闻广喻犹如大海,乃至失命犹不妄语;不乐诤讼,自利利他,唯说清净第一实义;所说如是,亦如是行,舍利弗!如是说者,我听说法。】 语译:【如来又说:“舍利弗!亲身证得佛法的人,心中没有怀疑和懊悔,我听任这样的人可以高座说法。虽然是凡夫,但若清净地受持戒法,心中不贪著外 | admin 2019-09-02 |
|
”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穿针引线,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是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是如此遥远呢!因此,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使您有福德增上的因缘,将来能得解脱乃至可以开悟明心;也希望帮助菩萨们在度众时,能具备更多次法的方便善巧来摄受众生、自利利他,以期早日成就佛道。 谨以此书供养释迦世尊、十 | admin 2019-09-02 |
|
”《大方等大集经》:“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于彼破戒人所不应拥护。何以故。若有供养彼恶比丘。失人天善根断三宝种堕诸恶趣。”●佛陀:僧俗四众应苦治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大涅槃经》:“如是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在《涅槃经•长寿品》中,佛陀明确指出持戒比丘以及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应该破斥纠正 | admin 2019-07-25 |
|
” <自利利他品>第十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佛言:“善男子!若离菩提,无菩提道;离菩提道,则无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胜一切声闻、缘觉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善生言:“世尊!声闻缘觉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胜?”“善男子!声闻缘觉道不广大,非一切觉 | 三摩地 2019-07-20 |
|
)能证无余涅槃、不取涅槃 能证无余涅槃而永远不取涅槃,虽然说我是“歹”心,但是你还是心甘情愿接受我这个“歹”心的指导,对不对?因这才是真正自利利他正确修行的见地和方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73。)从世俗谛看涅槃 由于世间一切法都是在蕴处界等世间法上面运转, | admin 2018-12-27 |
|
此种明母(明妃)意思,显教辩论经八大部中之第二部亦有之,盖为自利利他而抱明母,非为贪图淫乐也。且欲引众生入正道,必先乐其所乐,得其欢心,然后随机利导,方易奏效。】(道然巴罗布仓桑布讲述,卢以炤笔录,《那洛六法》,晨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8初版,页197-198。)因有此功夫而能在与异性交合时,永远不泄而常受乐,即属不触犯密宗之三昧耶戒;故密宗上师若已证 | admin 2018-12-27 |
|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妬;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 | admin 2018-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