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譬如有人主张: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不必有如来藏执持一切法种,就能够建立因果关系。这样的人名为心外求法外道,也是无因唯缘的断见外道。又譬如有人主张:如来藏是无妄想执着的,而藏识是有妄想执着的,所以如来藏不是藏识。这样主张的人,表示他对佛法没有正知见,名为不懂佛法者,更不是佛所认可的法师。又譬如有人主张:如来藏是清净的,阿赖耶识是染污的,所以如 | admin 2020-02-20 |
![]() |
如来藏本来真实自有,所显现于外的蕴处界分别是他空,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依本体如来藏而说为真实自我,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完全符合大乘佛法的真实义。觉囊派于两位祖师笃补巴以及多罗那他时期,在西藏曾经盛极一时,可惜后来被达赖五世利用势力彻底消灭。......《大庄严论经》卷6开示说: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大庄严论 | admin 2020-02-20 |
![]() |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其实很多人误以为佛法就是缘起性空,所以佛就是说一切法空。缘起性空其实是在说,这个蕴处界诸法它本身是缘起性空,但是,缘起性空的蕴处界诸法,它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这样子讲说一切法空的人,就是以教来诠理;但是以教来诠理,他又理昧,也就是说他昧于理的真理;所以这边说理或昧则迷其所入,因为你不明真正的这样子的理趣的时候,一定会迷失你所趣入的方向。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在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诸法,这就是佛法。但是实际上,佛法不是只有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的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所谓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 | admin 2020-02-20 |
![]() |
如果他只想要知道一切法空,心中认定一切法缘起性空,那就不能叫作是一切法真实,而是一切法都空掉了,这哪能叫作真实呢?而且这位菩萨,还要修成大庄严果,这是要依亲证一切法真实的如来藏----法界实相心----之后,才会出生无量无边的智慧;以无量深广的智慧,来利益一切的有情,这样才能够称为是大庄严。而二乘人呢?并不会想要这种庄严,他们的心中只想要自己得解脱就好。另外菩萨还得要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说很多的人误会了佛法的解脱道,以为佛法所讲的解脱道是断灭一切法,说一切法都空啊,反正一切法灭了以后通通空啊,一切法空啊,缘起性空啊,或者说一切法唯缘无因啊,那既然无缘无因缘生缘灭,缘灭了就没有,那就跟断灭外道是一样的,可是我们检视一下佛在经典怎么说,佛在经典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有因有缘灭世间,显然佛在经典讲的是有因 | admin 2020-02-19 |
![]() |
假使是佛门中专门诽谤本识如来藏正法的道场,或狡言诡辩说他们也是以如来藏正法为修证标的,吸引您前去修学;但他们所证的如来藏就是缘起性空,认为如来藏只是方便说,并无如来藏第八识心可以实证;这一类场所,不论是法师、居士住持的场所,一样是无道可言,同样是破法者,而且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您若加以护持,非但没有行施的功德,反而是帮助他们共同破坏最胜妙的佛法, | admin 2020-02-19 |
![]() |
譬如二乘菩提解脱道的法智,是说五蕴空相、十二处空相、十八界空相,这是缘起性空的法智。又比如四圣谛、四念处的观行,也是属于总相智,都是法智所摄。或如修行时的实践法门——八正道,以八正道而含摄缘起性空的法智,这则是属于总持智,总持智是将法智编成偈颂而容易记忆,以总持智含摄法智的法相总体。二乘法如是,大乘法的般若和种智亦复如是;若将般若或种智中 | admin 2020-02-18 |
![]() |
那十二因缘的缘起性空是涅槃吗?十二因缘本身缘生缘灭,每一支都是因缘而出生,每一支都是缘生缘灭的法,可以经由因缘灭了而还灭;十二因缘一一有支缘生缘灭的现象,不能真实常住,不能自在,这个叫作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建立在十二有支一一缘生缘灭的法上面,一一有支本身最后终归可以灭除而不复存在,那么这种情况之下缘起性空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缘起性空只是告诉我们十二因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20-02-18 |
![]() |
[3]若否定如来藏而说缘起性空,则一切皆空,拨无因果,众生当无法成佛。因为法界中只有第八识才是业果报系统,以外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持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像它具足中道性、实相性、真如性、涅槃性、本来性、圆成实性。[4]若无如来藏,三乘菩提一切法,皆成戏论。[5]以诸佛经为证: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 | admin 2020-02-18 |
![]() |
由于他们不相信经中开示真心清净,所以不承认真心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可是他们怕被别人评论为断见外道,反执意识心为常,认为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所以成为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具足常见与断见二见。第二个重点,心王菩萨说:真心的体性是没有间杂,衪言语道断,本身离见闻觉知,名非有;却藉种种缘出生有见闻觉知的七转 | admin 2020-02-18 |
![]() |
如同采摘中药草,须要先了知药草的形状、特性等等才能去采摘,否则茫无头绪,如何来采?证悟明心也是一样,您想要证悟明心,究竟是要悟得什么心?真心有什么特性?有什么功能?什么是常住不坏的真心?什么是缘起性空的妄心?二者有何差异处?都先要有一些认识,您才不会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毫无目标;否则,连门都摸不到,要如何入门而开悟?禅宗开悟虽然是无门之门,但只要是遇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说,赖耶缘起就是一切法的缘起,离开阿赖耶识就不可能有一切法的缘起缘灭,所以一切世间法的缘起缘灭,包括一切有情蕴处界的缘起缘灭,都是以阿赖耶识为因,乃至佛法解脱道中所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正理,以及佛菩提道的实相般若与一切种智,都依阿赖耶识而起,这就是赖耶缘起。因为阿赖耶识集藏了八识心王一切种子,也就是一切的功能差别,并且无始劫来恒不断灭地集藏有情 | admin 2020-02-18 |
![]() |
都是因为行者于世间种种事相之缘起性空,无法如实现观的缘故,所以使得五钝使不断现行,遇境便生贪爱,为境界受所驱使而造作诸业;又由于其性深重难断,必须在修道位中长时修正身口意行才能渐渐断除,所以称为钝使。合五钝使与五利使名为诸使,由于这十种烦恼结使,而使众生为三界所系缚,因此而流转生死无有穷尽。各位菩萨,在介绍过贪瞋痴慢疑等五钝使之后,接下来我们继续说 | admin 2020-02-18 |
![]() |
如来藏本来真实自有,所显现于外的蕴处界分别是他空,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依本体如来藏而说为真实自我,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完全符合大乘佛法的真实义。觉囊派于两位祖师笃补巴以及多罗那他时期,在西藏曾经盛极一时,可惜后来被达赖五世利用政治势力彻底消灭。......《大庄严论经》卷6开示说: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大庄 | admin 2020-02-18 |
![]() |
第二点,《般若经》讲的空,不是一切有为法的无常空,不是烦恼断灭的空,不是缘起性空,而是说这个如来藏本身祂无生,本身具足了无漏无为法,可是祂能生一切有为法;所以《般若经》讲的是中道,般若中道讲的是这个如来藏本身的真实空。所以,如果说读《般若经》的时候,把祂当作说那是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所以空,来看待《般若经》的话,那么这样子,等于误解佛的意思,就会对这 | admin 2020-02-18 |
![]() |
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的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坚持这样的断灭见外道论的这些法师,只能是名恶知识,不名为善知识。佛陀在初转法轮 | admin 2020-02-18 |
![]() |
主要是因为一般人从小到大,他在应对各种境界跟事物的时候,通常他是用意识思惟以及配合逻辑推论,因此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而这个自在法却是不能应用以前的习惯,因为祂是没有原因的存在;所以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有很多人,虽然他是信受缘起性空,可是却落入无根本因之缘起性空邪见,这个就非常危险!同时他也违反龙树菩萨所开示的四不生的道理。以上我们是依据《十地经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