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说起来很快,做起来则很难;你看我们这样述说,从凡夫地进修,一下子就成佛了、完成了,但是你要如何一步一步的付诸于实行?--------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
|
若有佛说一切诸法缘起性空之自性,并说诸法缘起性空之自共相者,这一些法皆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故说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莫非以缘起性空为自性;此诸二乘法者依于应化身佛之自相而说与众圣弟子,众圣弟子闻已亲证,即入自相;以此自相现观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五阴缘起性空,无我无人,是世间道理极成的缘故,所以名为世俗谛。《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心经密意》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 | admin 2020-06-08 |
|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的开始,也就 | admin 2020-06-08 |
|
但他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 | admin 2020-06-08 |
|
若有佛说一切诸法缘起性空之自性,并说诸法缘起性空之自共相者,这一些法皆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故说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莫非以缘起性空为自性;此诸二乘法者依于应化身佛之自相而说与众圣弟子,众圣弟子闻已亲证,即入自相;以此自相现观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若有佛说一切诸法缘起性空之自性,并说诸法缘起性空之自共相者,这一些法皆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故说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莫非以缘起性空为自性;此诸二乘法者依于应化身佛之自相而说与众圣弟子,众圣弟子闻已亲证,即入自相;以此自相现观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 | admin 2020-06-08 |
|
[3]若否定如来藏而说缘起性空,则一切皆空,拨无因果,众生当无法成佛。因为法界中只有第八识才是业果报系统,以外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持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像它具足中道性、实相性、真如性、涅槃性、本来性、圆成实性。[4]若无如来藏,三乘菩提一切法,皆成戏论。[5]以诸佛经为证: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 | admin 2020-06-08 |
|
而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纵使具足观行而证得罗汉果了,所观行的对象都只是生灭性的蕴处界;既是生灭法的缘起性空,不属于蕴处界根源的本住法,所以仍然只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因此无法证得实相,当然就不会有般若智慧。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体性是缘起无常、其性是空,都是依名色所缘、无明所缘识的第八识,来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般若诸经所说的法,都不离这个道理。所以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性的智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菩萨不但像阿罗汉一样的现观五阴缘起性空,而且亲证五阴出生的根源,亲证自心第八识如来藏,由此而了知无余涅槃之本际其实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以后,再来反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由此缘故而证得大乘法中的解脱果,他所证得的解脱智慧,与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智慧并不相同。二乘圣人证得有余涅槃,没有舍寿以前,并不能知晓将来进入无 | admin 2020-06-08 |
|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杨正旭老师三轮体空,必须是实证境界,不应以意识思惟而妄想之;这是智者才能了知的境界,是未断我见而坚决认定意识为常住的不生法的索达吉您所无法知道的;未证悟如来藏所以无法发起般若的凡夫众生,虽然有缘能够闻知此一名相,或再能够听闻善知识解释其意,而谓施者、受者与施物三相,都是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二乘相空以及缘起性空之法,都是佛的方便施设权法,都不及法界实相,虽然共大乘菩萨法道,但不是究竟,不及第一义,因为都是依三界有为法而说而修的缘故。唯有大乘不共二乘之菩萨法道,才是依法界实相而说而修,因为能证空性真如佛性的缘故,所以说唯有大乘是第一义法;大乘的空性法函盖了二乘相空诸法,因为包含了三界有为法之相空以及法界实相之空性。也就是说,二 | admin 2020-06-08 |
|
![]() |
严格来说,二乘人因为只能从蕴处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虽证身无我人无我,并未证得自心如来藏;所以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他们不知一切外法皆是自心所现,就是未证法无我,然后就会恐怕堕到外法中继续轮转生死,因此说他们虽然有无生忍,但是没有大乘法忍;所以不回心的阿罗汉就会急取灭度,入无余涅槃,灰身泯智,不能成就实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经能够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那他就已经是功德田了。也就是说,始从获得暖、顶、忍、世第一法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这些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开始都算是功德田。第三是贫穷田,贫穷田是指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回报你的众生。比如你作财施 | admin 2020-02-20 |
![]() |
而这个佛菩提的根本心----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自证得的法,并不是只是想象的法,如果不是真实存有而可以实证的实相法,又怎么可以成就我们前面所说,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呢?像有人把般若诸经,解说实相心如来藏空性之理,说为性空唯名,说般若诸经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其实只是假名施设一个名相,来指称释迦佛在初转法轮诸 | admin 2020-02-20 |
![]() |
而这个佛菩提的根本心——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自证得的法,并不是只是想象的法,如果不是真实存有而可以实证的实相法,又怎么可以成就我们前面所说,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呢?像有人把般若诸经,解说实相心如来藏空性之理,说为性空唯名,说般若诸经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其实只是假名施设一个名相,来指称释迦佛在初转法轮诸经所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