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佛法才有完整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真正的佛法是一个的佛法,并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佛法,是具足了声闻道、缘觉道,还有佛菩提道的。佛法我们大概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解脱道的部分,另外一个就是佛菩提道的部分。解脱道的部分就是涵盖了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佛菩提道的部分就是除了解脱道,还有实证的部分,连佛所成就、最后的一切种智,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说,接引有缘人,劝请他们发大乘菩提心——要注意!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而不是说你要发声闻缘觉解脱道的、缘觉菩提的菩提心,而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这样的一个福德非常殊胜!因为一方面能够护持正法,能够护持有情的法身慧命,自利利他,那么,依止于功德而产生的福德不可限量。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藏第一义谛法,不同人天善法、声闻菩提法、缘觉菩提法。人天善法,人人可教、人人可学、人人可传。二乘菩提法,在佛世时须具有品德、道德观念之人,能信因果,乐于布施,不悭贪之善人,佛才会为其说解脱之法。而佛菩提如来藏妙法,佛更是于弟子们修学二乘菩提十余年后才传授。兹因如来藏乃众生本具,日用而不知!是“法”,众生难信、难悟、难修、难转依,故佛对 三摩地

2018-07-21

通般若时,只要有总相智,不用多久就会通达二乘;因二乘之法是断我见后,由断烦恼上苦修实修,在般若上,他们没什么好谈的--因为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他们没有般若,只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大乘总相智通达了,迟早一定会知道二乘法;可是二乘人即使成为阿罗汉无学位,也不知大乘七住菩萨明心的般若究竟是什么?因为不晓得你所悟是悟什么?那也就是由于大乘菩萨已经证知真如的本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菩萨道十地的修证,就是说我们说的所谓佛菩提的修证,因为佛菩提,表示还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那么这三种菩提呢,既然我们说,有人说发菩提心,那你就要去了解说,他所说的发菩提心是哪一种菩提心?如果是发成佛的菩提心,那么就是他要发愿要修佛道,那么修佛道你就要求佛法,你既然要修佛菩提,所求的就是佛法。那么你要求佛法呢,你就要知道说声闻法、缘觉法与佛法的差 三摩地

2018-07-21

而在理上也可以说:有广长舌相,就是为众生说法时,不论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法,都可以深广的宣讲。可以称为理上的广长舌相,因为将来成佛时可以依此而如诸佛一般成就广长舌相。 -----《正觉电子报第37期 般若信箱问十二》(原标题:《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 admin

2018-07-21

所以,能使我们证得究竟实相的法门,那是在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之外的,也就是究竟的佛菩提道,只有佛菩提道才能使我们成就的佛果。而这一颗清净无染本来自在的水晶球,它并不是在成佛以后才变得清净的,也不是因为修行以后才变成自在的,它是从无始以来本来就是如是的清净而无瑕的。因为有生必有死,有净必有染,有出生就一定有老死;如果今天我们要修行的对象,是一个本来不清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正法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不只是声闻菩提是四众平等,乃至缘觉菩提乃至大乘菩提,也都是一样四众平等的。因为这样才是平等法,因为佛法所说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既然说是一切众生平等,当然它的修证也都是一样的平等,只是有智慧跟没有智慧的差别。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是 三摩地

2018-07-21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我们接下来探讨一 三摩地

2018-07-21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所以有人认为,先有声闻、缘觉,后面才有大乘,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还是有人说:大乘似乎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兴起的。意思说:大乘成佛法道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铺设完成的,这个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所说的智慧有三种,《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的智慧。阿罗汉从现观十八界法——六根、六尘、六识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样的现观后产生了无我的智慧,以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羊车即声闻菩提,鹿车即缘觉菩提,大白牛车即佛菩提。如何汇同五时、五乘和三转法轮三会?1、第一会初转法轮即阿含时,包括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2、第二会二转法轮即般若时,菩萨乘。3、第三会三转法轮即华严时、方等时、法华涅槃时,佛乘。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第三转法轮的唯识 三摩地

2018-07-21

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佛世尊就施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正见,也没有办法了知三乘菩提的异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必定是所有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永远会因为我们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依四圣谛、八正道,乃至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小乘的无学果位。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实际上,佛法不只是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之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133条/7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