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我们在《阿含经》也可以看到,佛陀如果要度一个人的时候,祂都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这个人能够接受这个道理的话,佛陀就再跟他解说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才会跟他在未来,后面三转法轮最后才讲大乘。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会宣说人乘、天乘,还有声闻乘、缘觉乘,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为五浊恶世的众生,铺陈成佛的阶梯。所以才会宣讲前面最简单的,我们可以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著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2,佛教正觉同修会。)在解脱道声闻法中,对于蕴处界全部内容的了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无我的了知,对于蕴处界灭尽后仍有涅槃中的本识无间等而常住不坏的了知,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佛法不只是这一些而已,佛法可以依觉悟内涵的不同,分为三乘菩提,也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而这其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是专门教导众生如何断除烦恼,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而佛菩提则是法界实相根源的证知,也就是众生生命的实相——真如与佛性的亲证,以及亲证之后所产生的智慧,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有二个主要道——解脱道、佛菩提道,它含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就可以入涅槃。然而阿罗汉入涅槃前,必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 | 三摩地 2018-07-22 |
|
2、缘觉菩提缘觉的证果次第,大致要经历《大乘同性经》卷下记载的缘觉十地:一者昔行具足地,是指辟支佛于过去之四生乃至百劫等修积福德资粮之位;二者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即不依师教而自觉十二因缘理之位;三者觉了四圣谛地,即觉了声闻四圣谛理之位;四者甚深利智地,即起深智之位;五者八圣道地,即修八正道之位;六者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即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之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行,必定都必须要以断我见为基础,不管您是声闻菩提、您是缘觉菩提、您是佛菩提。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于辟支佛所能了知的真义,而证得缘觉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解脱道则函盖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者,谓经由四圣谛八正道之修习,现观蕴处界之生灭无常故苦,苦故非我、无常故空,离欲爱,想要灭尽自我,舍寿入无余涅槃。缘觉菩提者,谓进修因缘观,具足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智慧胜妙于阿罗汉,由此而更深入于解脱道的智慧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所现观之对象,同样都是现观现象界的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苦无我故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然这里讲的佛法是指以真如法为中心的佛法,分为三乘道的佛法,也就是声闻菩提解脱道的法、缘觉菩提解脱道的法、佛菩提中诸菩萨所修的法,这三乘菩提的法总称之为佛法。除了佛法以外,所有外道所说的法,都是三界生死轮回法,都无法使众生获得解脱以及大智慧,所以不能信受奉行;假使信受奉行而想求得解脱的话,就会出纰漏。外道们告诉你:观想中脉明点并且练气成功以后,观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于三归之后,遵行世尊所定下这样子的五戒,而来对治欲界最浊重的、最明显的烦恼——财色名食睡;乃至进一步,在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一直往上修行上去之后,才能够一步一步的经由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而来断身见、断我见;乃至依于大乘法而来成就佛道。能够成就佛道,这样子又能够广度过去的无量无边的父母兄弟姊妹;乃至这一世已经过世的父母兄弟姊妹,这才是真正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意思是说这三种菩提,都可以运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但是这当中仍然有许多的不同,相较于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仅能运载少数的众生!而大乘菩提,则可以运载广大的众生,因此这个大白牛车就称为大乘菩提。由于这个大乘菩提又可以使众生到达究竟成佛的彼岸,因此也称为佛菩提。如果和二乘菩提互相比较的话,二乘菩提的修证,则显得相当的有限和粗浅。大乘菩提则是至高无上、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必定是所有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永远会因为我们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依四圣谛、八正道,乃至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小乘的无学果位。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种菩提品>第五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觉法性,以何缘故不名为佛?若一切智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一切智,复以何故不名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谛。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定知若用声闻、缘觉菩提教化众生,众生不受,则以天人世乐教之,是名利他;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何以故?如是菩萨于法财中生贪著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行者若令他受苦恼、自处安乐,如是菩萨不能利他。若自不修施戒多闻,虽复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后转教,是名菩萨自利利他。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终不能证声闻缘觉菩提之果。若能于是不可思议。修常想者则有归处。善男子。譬如因树则有树影。如来亦尔。有常法故则有归依。非是无常。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如来则非诸天世人所归依处。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闇中。有树无影。迦叶。汝不应言有树无影。但非肉眼之所见耳。善男子。如来亦尔。其性常住是不变异。无智慧眼不能得见。如彼闇中不见树影。凡夫之人于佛灭后说言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我们在《阿含经》也可以看到,佛陀如果要度一个人的时候,祂都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这个人能够接受这个道理的话,佛陀就再跟他解说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才会跟他在未来,后面三转法轮最后才讲大乘。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会宣说人乘、天乘,还有声闻乘、缘觉乘,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为五浊恶世的众生,铺陈成佛的阶梯。所以才会宣讲前面最简单的,我们可以从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