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释迦世尊初期运转声闻缘觉菩提之后,藉教外别传之法度诸阿罗汉缘觉弟子证悟般若而成菩萨,方才开始运转大乘菩提中之实相般若,乃有大乘之名与实,此即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期,令诸回心大乘之弟子们得以入地,是故此期皆由过去多劫所度之诸地弟子协助,成就般若诸经的弘扬。然后第三转法轮则宣说更深难解之诸地菩萨所修唯识增上慧学,令诸入地弟子得以凭之进修诸地之道业, | admin 2024-05-25 |
|
哪三乘菩提呢?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的声闻菩提,就是声闻人听闻佛的音声法教开示,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因而观察及觉悟四圣谛等解脱正理,因而断了见惑、思惑,死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分法。也就是说,声闻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行的方法,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尽五上分结──色界 | admin 2020-07-06 |
|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正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 | admin 2020-06-26 |
|
”你说,究竟是易解或者难解呢?真的难解啊!大乘法入门是这么难解,那不然,谈浅一点的好了,说缘觉菩提好了。“缘觉菩提?我知道啦!就是十二因缘啦!不过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嘛!这我还不知道?”“问题是,你知道了,为什么还不是辟支佛?这还能叫作知道吗?”原来还是不知道。可是这因缘法为何那么难证?它都还不必 | admin 2020-06-20 |
|
三乘法所谓的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佛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大乘法乃至三乘菩提的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这个第八识法身为中心而贯串的;是包括二乘菩提的缘觉法、声闻法在内,全部都贯 | admin 2020-06-08 |
|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出离三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我执亦称人执生执,关于我执,《成唯识论》卷一云: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我执),二者分别(我执)。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我执)。此(俱生我执)复二种:(第)一(种),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行,必定都必须要以断我见为基础,不管您是声闻菩提、您是缘觉菩提、您是佛菩提。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于辟支佛所能了知的真义,而证得缘觉菩提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以未明心故,未见性故,得声闻缘觉菩提,虽出三界而未明诸佛法身,障碍无上正等菩提。然而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所须断尽之无始无明上烦恼,并非在三界外;而是三界中一切有情之八识心王、五遍行、五别境、......乃至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五法三自性、四无碍辩......等法之究竟修证与了知,具足证得人法无我,名为所知障断尽而成佛。然断此所知障者,皆在三界万有诸法之中,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回到刚刚提到的欲界。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著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 | admin 2020-06-08 |
|
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三种之修学亦无定性。若有定性,修证声闻菩提者不应有人发佛菩提心,修证佛菩提之菩萨不应有人退回二乘菩提;是故菩萨性者,并非人人皆有,须和合众善业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性而修佛菩提;若有人说一切众生定有菩萨性者,此人名为外道。非谓若有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者,是名外道,君引述断章取义之文,曲解佛意,用以责余,实非善良。何况佛于下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佛说五欲功德就是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当这五欲的触受生起时,其实是与前五识的见闻知觉性同时同处而存在的,五欲功德是与五俱意识同时同处存在的,是与觉知心无前无后的同时存在著;所以五欲的领受与贪爱,其实是与识阴六识同时同处的。说穿了,五欲功德的领受,本质正是在识阴六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维摩诘大士又说:法无我所,离我所故。请问:你鼻梁上架的眼镜是谁的?是你的嘛!你会说:这是我所有的眼镜。乃至说:你这个色身是谁的?你说:这是我所拥有的身体──我所有的身体。这也是我所。请问:你所有的眼镜,你所有的钱财,你所有的眷属、父母、师长、子女,这些眷属是你所有的。但是你若没有 | admin 2020-06-08 |
|
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三种之修学亦无定性。若有定性,修证声闻菩提者不应有人发佛菩提心,修证佛菩提之菩萨不应有人退回二乘菩提;是故菩萨性者,并非人人皆有,须和合众善业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性而修佛菩提;若有人说一切众生定有菩萨性者,此人名为外道。非谓若有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者,是名外道,君引述断章取义之文,曲解佛意,用以责余,实非善良。何况佛于下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