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维摩诘经》卷2)接下来叫作不念心,祂不念一切法,表明祂是离见闻觉知的;接下来谈无住心,指祂不与六尘相应,所以才无所住啊!所以二转法轮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指的还是第八识,只是祂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了不同的名字。接下来我们来看初转法轮,初转法轮分两个(内容),一个是声闻菩提,一个是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此以后世亲菩萨就专心的宣扬大乘,广造诸论阐扬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譬如《华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等都加以阐释;对瑜伽宗的许多论着也详加论述,譬如《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总共有五百部大乘论着,合以前所着之小乘论五百部,总共一千部,因此享有千部论主之美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原标题: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菩萨品〉第四(原标题:“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净土,因为这三种布施是成就净土的基础。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 | 三摩地 2018-07-23 |
|
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开示《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维摩诘经讲记》的出版。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我等众生相;如来藏犹如金刚一般,所以十回向位又叫做十金刚,也要具体的表现出金刚心的修道前方便;唯有如此金刚性,才能堪任未来入地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六祖坛经》)那不仅是宗门如此,经教中也有如此的记载,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 | 三摩地 2018-07-23 |
|
精进对于佛道修学是如此重要,佛经中更是反复强调,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谓:“精进是菩萨净土。”《大宝积经》卷89中世尊提到自己过去世曾是“大精进菩萨”。《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能行精进。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他不折伏。二得佛所摄。三为非人所护。四闻法不忘。五末闻能闻。六增长辩才。七得三昧性。八少病少恼。九随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破除了骄慢心,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能忍:试想一个有骄慢心的人,怎么能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怎么能够成就众生忍呢?怎么能够安忍于大乘菩萨道的“难行则行,难忍则忍,成就无生忍呢?更别提安忍于诸法的无生,当然更不能成就无生法忍!四.《维摩诘经•佛国品》——忍辱是菩萨净土。忍辱是菩提正因,能庄严菩提,因为修习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维摩诘经》不是这样讲吗?天女散花供养,菩萨都无所谓:花飘下来留在头顶或身上其他地方都无所谓,正因为无所谓,所以就不会粘着,就掉下去了。但阿罗汉很怕:这些天花飘下来,万一停在我身上粘住了,那可怎么办?他们心中动了念,身体也摇动,希望天花掉下去,可是越怕就越会粘住。所以菩萨与二乘圣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天魔波旬故意送来一万二千位天女给阿罗汉,赶也赶不走, | 三摩地 2018-07-23 |
|
——《维摩诘经讲记》平实导师著《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盘;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 admin 2018-07-23 |
|
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净土,因为这三种布施是成就净土的基础。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 | 三摩地 2018-07-23 |
|
《维摩诘经讲记》开篇提到:修学佛法应有明确之初期目标,然后应有到达此一目标之方法,以及完成初期目标后进修之次第;此方法与次第,必须是明确可行者;如是学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掷一世宝贵之生命时间与精神、钱财,空修一世佛法。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的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维摩诘经》卷三也说:「法〔真实法第八识〕不可见闻觉知」(CBETA,T14,no.475,p.546,a23),又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在在表示万法实相的第八识真心是离见闻觉知的,祂不在六尘中生起任何觉观;既然不起任何觉观,就无能所可言;在这些经典中,在在都已说明第八识无能所、无觉无观的体性,这才是真心,才是不生灭心。又第八识真心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无始劫以来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诸天主见了你都得跟你顶礼,那你还有什么慈忍、悲忍可修呢?全部都是顺境时,诸地满心现观的引发因缘就不会出现了,那要怎么修成诸地满心的现观智慧?《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华。菩萨的道业就是在众生的烦恼淤泥中完成的,如果不是卑湿淤泥,还长不出莲华呢!所以烦恼存在并没有关係,但是我们应该于烦恼得自在,不要让烦恼于我们得自在——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维摩诘经》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泾淤泥乃生此花。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平实导师在讲《法华经》时也提到,欲界人间是个大染缸,具足各种心所法。菩萨不要怕脏,与众生一同在烦恼污泥中打滚,只要把心弄清静就好,这样才易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花。菩萨的道业就是在众生的烦恼淤泥中完成的,如果不是卑湿淤泥,还长不出莲花呢!所以烦恼存在并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应该于烦恼得自在,不要让烦恼于我们得自在——我们要能够掌控烦恼——这样你就成功了。菩萨的最后一分思惑就这样一直留着,到七地满心时才断尽,可以作为六地满心前的六种现观修证因缘,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