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人死后投生是怎么个投法?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 | admin 2018-07-23 |
|
世尊曾经在《契经》中说过:在四天下中,我们南阎浮提洲的人,有三件事情胜过其他三大洲:第一是勇健、第二是有忆念之心、第三是身口意行清净。什么是身口意行清净呢?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天眼可以看见未来世的果报,但是却能够为未来世的善净果报,预先种下清净因、福德因;他看不见果报却愿意去作,所以叫作身行、口行、意行清净。第二个念心,就是念念想着布施,因为有这个心 | admin 2018-07-23 |
|
鬼神也跟我们一样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他们也曾经当过人,因为造作不善业力的关系,所以就投生到鬼道中了。 一般人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作为投胎转世的媒介。如果,往生者因为太执着于生前的眷属、钱财等等不能放舍,而在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没有去投胎的话,那就只能沦为鬼道众生了,也就是一般民间信仰所供奉的“祖先”。所以,有些旅馆或饭店 | admin 2018-07-23 |
|
2010年六月底,第一次购得《优婆塞戒经讲记》,当时也是家母生命渐渐走向尽头之时,读到讲记中平实导师所提到的布施,心里总有很多的澎湃与感想,却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整理出心里的思绪,因为太粗心;而在同时,身边却有件事情发生而有所心得。家母是一位不喜吵闹、人声鼎沸环境的人,当最后在医院时,家母总是告劝家人不要找人来探病,她想要安安静静的休息。住家周围的邻居,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食、衣、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六度集经》卷3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鹿王,大约有几千只鹿跟从着它。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鹿群被狩猎的队伍冲散,死伤非常严重。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首领,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说:修菩萨行,当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随时随地布施: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起了贪,就把贪布施掉;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这样子念施,对你不能得利吗?财施上也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种,心中存着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第四种,心有悭悋而行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船的人到达平安的地方,鳖就告辞了说:我已经报答了你的大恩了,我现在要回去了。菩萨就跟鳖说:将来我如果能够成就佛道,我一定来度你得解脱。那鳖当然就心生欢喜,跟他说:太好了!这只鳖、跟蛇、跟狐狸,都各自离开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狐狸因为它是穴居的动物,有一次在挖洞穴的时候,挖到古人、前人所埋藏的百斤的黄金,就很高兴说:我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来报答菩萨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增壹阿含经》卷13)这里世尊开示说:因为婆提长者是悭贪之人,因此钱财连用在自己身上都舍不得,也使其眷属都要跟著受苦,而婆提长者也没有智慧把这些钱财布施给修道与有德之人。因此,此世空有财富而毫无作为,真是缺乏善根之人,最后只剩下诸业如影随形。悭贪之人除了多求无厌,并且在得到之后,也不愿意把它舍出去;因此,在《成唯识论》卷6里面开示悭说:耽著财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人问到说:佛法之中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么问?后来我想到世间法之中,不是也有求官不一定得到官,求如意郎君、美娇娘也不一定尽如人愿,甚至是求子嗣、求阖家平安等等,能否实现也都在未知之数;依于这样子的观念,所以有人会有这样子的看法。因为佛法之中说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关于布施的因果相,《优婆塞戒经》中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部经的详解可能会在年底出版第一辑,请您自行阅读,应该会有更深入的了知。另,政府依法课遗产税,是世间法律所定;政府依法保护人民,人民依法纳税;这是相对的义务,应算是交易的一种,并不是布施,与来世福报无关。——摘录自《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原标题:钱财交税或给子孙,算不算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有些颐指气使的味道,那可不好!已经不是至心施了!而且是透过别人而布施,这是有后世因果的:不是自已亲自去布施,后辈子得到福报时也一定要经过那个人才能得到,自己的福报是被他人控制的;因此应当要自己亲手去布施,不要透过别人。并且在布施时要深信因果,深信布施果报昭昭不爽,不可抱着怀疑心而布施,以免减损后世的福德果报。并且要时节而施,当别人正需要时布施给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是以《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卷一:佛言:我经中以施行为本,施行善者最为大种。其天下尊贵者,皆施行善得耳,不以种得也。承上可知,布施可分为三:财施、无畏施及法施。布施就其积极面而言,以己之所宝爱惠舍施予所需之众生,是名布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一言:与净妙物广修财施,拔除恐怖修无畏施,劝修善业而行法施。显见积极面之布施就其样态,可划分为有形及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是缘故,欲藉此经中佛所宣演三乘菩提异同所在之智慧力,令诸学人悉得了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由是而令修学菩萨行者所作布施,悉皆正得广大福德。今此戒经之中,对于三乘菩提之差异所在,有极为详尽之剖析;学人读已,即能深入了知同异所在,以后修学佛道之时,庶几有眼能判、功不唐捐。善男子!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释尊在《优婆塞戒经》开示这些正知见:「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