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曾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欲,就好像用火来炙烧身上长的疮,只有让疮口越来越大;又如同鸟兽为了肉食会同类彼此相残;那五欲会烧人,就如同我们逆着风拿着火把;会害人,就好像我们的脚踩着毒蛇。而且要享受五欲之前,一定要花许多的心力和体力去追寻筹谋,得到的时候,时间 三摩地

2018-07-23

除此之外,虽然我们从典中还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对于前来问法的外道们,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但这些都是佛道修学的次法,目的在先探询来问法者心里能不能真的信入。如果真的能够信入了,才表示他对三界及修行的因果有信受,这样才算有了基本的次法;接着教导他解脱道乃至佛菩提道的法,他才能心不畏惧,修学才可能会有成就。所以说,在佛教除了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佛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修禅定,坐到一念不生或是忽略外面的境界,然后他就认为说他已证得初禅。其实并不然,因为有时候在未到地定里面,有时候他也不了别外面境界。一个人要发起初禅,一定是要除掉五盖。如果一个人不懂五盖的修除的道理,而说他能够证得初禅,是不可能的。乃至初禅它是离开欲界爱的,如果有些人没有办法离开欲界的饮食跟男女欲,而说他能够证得初禅以上的禅定力,那也是不可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中阿含》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够分别声尘;乃至意根与法尘相接触出生了意识,意识能够分别法尘,祂不仅能作前五识的粗相分别,也能作前五识所不能作的细相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大般若》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典中常看见佛弟子前来见佛的时候,都是“一心合掌,顶礼佛足”,然后“一心合掌,瞻仰如来”,而且是“一心恭敬,目不暂舍”,都是要一心。因为佛法中强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认为如果心散乱不定,就难以得见诸法的真实相,进而成就道业。正如同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样子的开示,龙树菩萨说:“‘定&r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们如果在无相念佛的阶段功夫做得很好、很纯熟,那么他的悟境就不会退失掉,常常可以安住在真心的空境里面,所以身心非常的明净,可以得到禅悦之乐,这样的情况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渐渐转变为安详、宁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呢?那是因为明心见性的现象都是自己从来不知、今已知,从来不见、今已见,完全是在自己意料之外开悟了实相心如来藏,见了不可见的佛性,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到后来连妄念也很少了,可以安住在某一些定的境界里面,这时候我们就说他已证得一些定境了。这种人虽然可以证得某些定境,但是这种定的功夫,通常是在打坐中才有,在下了座以后,心又照常散乱,很容易又照样发脾气,或者照样的贪瞋痴不断。如果我们是有这种情况的话,就知道说我们的定力是偏在静的一边了。何谓定力?《大般涅槃》云:亦不舍定,亦不随定,是名定力。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3

有想的这个「想」,在《阿含》里面讲的就是指「知觉」;有想或无想,是指有知觉或者无知觉,不是在讲语言文字妄想那个「想」。这个地方,几十年来很多的大法师、大居士都误会了,错把没有语言文字妄想当作是「无想」。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诸位知道(如果你修行够久,应该会记得),以前美国有一个卡普勒禅师来到寻觅禅的根。卡普勒禅师,这位美国人很向往禅;他也学过日本铃 三摩地

2018-07-23

怎么说难呢?初禅是离语言法,可是离语言的法却又可以跟语言相应而没有障碍;但是二禅完全不同,二禅之中,只要有一个念头出现,那个念头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只要它一出现,你就已在二禅之外了。就是这么麻烦,不必等到语言的妄想出现,只要这种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一出现,你就已离开二禅的等至位了。这种念头,你没办法控制它、使它不出现。如果你有无相念佛的功夫,你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理行中的第一个资粮所说的法义内涵,由正纬老师的说明以后,大家应该非常清楚地了解。今天由我来为各位菩萨介绍理行所需建立的第二个以及第三个资粮,也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定慧知见。在这里,我们了解说,要建立正确的定慧知见,也就是说我们要进入到体究念佛之前,除了需要去植众德本、广结善缘、修除高慢之外,还要在今生此世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定慧知见。这两个部分的知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个境界为什么称为「非有想、非无想」呢?这意思是说,从无所有处转入非想非非想处的时候,那个境界是要把觉知灭掉的;然而他还没断除五阴我见,只断色阴我见,所以能够舍弃色阴而证得无色界定,终于进入无所有处定;因为他已听闻善知识说涅盘中是要把所知心全都灭掉的,当他想要把自己所知的觉知心全部永远灭掉时,却又怕意识心断灭了会成为断灭空,因为他所知道的心就只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入楞伽》疏:诸阴身谓三界六道有情之五蕴身或四蕴身。色界天及以下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有情,皆有五蕴,故受诸受。无色界天有情虽无色蕴,仍有受想行识四蕴;蕴者聚也,依如来藏因及业爱缘、父母缘,而有色蕴;因有色蕴及末那,便有六识,识蕴具足;因于色蕴及识蕴,便有受想行觉;五蕴具足,便使众生依于五蕴而贪五尘,轮转于欲界。色界天人则依五蕴而贪定境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三摩地

2018-07-23

一开始修定的时候,其实听闻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对法的熏习,我们是一定因为熏习了无相念佛的法门,所以我们才会来开始作无相忆佛念佛的功夫;但是不可能一开始,我们的心就能够往内安住,所以这时候可以由听闻法教来作安住的心念,否则的话,因为定力还没养成,一定会去想到世俗的快乐,这样就没有办法把心安住于忆佛的净念当中;因此如何的能够先开始依着听闻法的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上一集已介绍了所谓的无想定,它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力,在阿含里面也称为无想定。可是我们要知道,在解脱里面其实并不是因为禅定而获得解脱,所以所谓的净无想道里面,要到达非想非非想天的这样的禅定力才是解脱,这并不是真正的道理。所以佛陀祂也说:即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其实他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涅槃。所以所谓的净无想道,只是为外道方便开设说,你们能够修得 三摩地

2018-07-23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三界有当中,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以无色界有的四空定,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我们称它为第一有定,是三界还在轮回,还在业道不断的沉沉溺溺当中的众生而言,这是最殊胜的有情,他已是入于非想非非想定了。欝头蓝弗,跟佛当世的一个着名的外道,他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他有神通;他每天中午依于他的神通,飞行到王城接受国王的供养。结果有一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如果阿罗汉是用禅定或神通入无余涅槃,分明违背《心》的开示。为什么?因为中开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卷一)中已很清楚地、明白地告诉我们,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没有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果阿罗汉是用禅定或者用神通入涅槃,显然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