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含部《央掘魔罗经》【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阿含部《央掘魔罗经》【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死于安乐,一生都只是执着于生于安乐。我们能够让自己生于安乐吗?先看看我们是怎么出生的:我们往生到人间有三个阶段:入胎、住胎、出胎。对一般人而言,都无法正知的入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学相信,不论您是在佛菩提道上,或者是在解脱道上,障碍一定很少,而且很容易与真善知识相应,说不一定您在佛道上已经有所实证了。如果你对这四个问题并不全持否定的话,不妨看看本文,因为下面的说法与您以前所听的大不相同。这些道理佛门中很少教导,就算有教导,也有很多错误的说法。如果您能接受下面的说法,后学可以肯定,未来您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减少许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也说过不可以执著无因论的缘起性空(如古天竺月称、宗喀巴,今印顺法师及),所以佛在经里说:若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责怪;如有人执空见,说一切法皆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执著这种空见小到像一根毛发析成十六分之一那么细,我也不容许。因为如果落在有见里,用空见还可以对治;如果落在空见里,没有法可以对治,这个人不可救药,所以不允许有人落在空见里。因此,印顺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建议在清明节时为故去的亲人念诵几遍《地藏经》《金刚经》等,助印一些佛门书籍,这样无论他们投生在哪一道,都能收到。因为虽然阴阳两隔,但他的如来藏还是这一个,如来藏的不可知持受性让他可以感知来自另一世界亲人的那份情意。如果亲人不幸沦落在恶道中受苦,这样做对他来说就更加难能可贵,具体请参考《地藏经》中的描述。(原标题:清明节祭奠亲人烧纸钱,是为了在那个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莫里现在整天坐着轮椅,他已经习惯了让助手把他像沙袋一样从轮椅上搬到床上,从床上搬到椅子上。他吃东西的时候也会咳嗽,嚼咽食物成了件困难的事。他的两腿已经死了,再也无法行走。然而,他不想因此而沮丧。相反,他的思维比以前更加活跃。他把自己的思想随手写在纸簿,信封、文件夹或废纸上。用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当我那辆租来的车子拐上莫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师应劫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这样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人间,是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更进一步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伽经》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亲菩萨听了以后,内心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恐惧,马上敦请无着菩萨为他解说大乘佛法,譬如《华严经》的〈十地品〉等大乘经典。由于世亲菩萨一向聪颖睿智,一听立刻领悟到大乘教理确实是超越于小乘,因此转而信奉大乘。从此以后便在无着菩萨的座下遍学大乘法,凡为解说无不通达,这才知道自己从前谬赞小乘,毁谤大乘,误人误己,实在是罪业深重,于是便在无着菩萨面前发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云何言世俗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诸方大师同以建大庙、办大型诵经、说种种肤浅佛法、作种种世俗服务,作为佛法修行之主要内涵,而不弘传真正之三乘菩提。譬如佛光山之星云法师,于本岛建筑大寺院,并于世界各国到处建立分支寺院与精舍,每逢年节即为信众办理种种,以种种名义聚集钱财,所说皆是肤浅世俗之表相佛法,绝口不言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修证,成为世俗化之佛教;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一霎那,我真的相信,也许你真的比我大很多,你已经无数次进出这个世界,这一次来,也有你新的任务——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可能有什么表情的,表情都是后天学来的——但在那时,我如此确信,坚定的确信——以至于脱口而出,叫了你一声大哥。趁你还没有被这个世界的转基因和快速催熟的食品毒害以前;趁你还没被这个世界无所不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突然她愣在那里,她看见,自己的那盒饼干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包里!现在要请求那个人原谅已经为时太晚了。她心里非常难过,因为她自己才是那个傲慢无理、没有教养的贼。曾几何时,我们在脑海中以为事情应该是某种样子的,而后来却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子?曾几何时,我们因为缺乏信任而凭借主观臆断来不公正地评价别人,结果往往远离了事实。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别人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怎么可以来谤我呢?”----所以她还自己振振有辞:“你怎么可以这样诽谤我呢?”所以不要说每辈子,就算是一辈子,这样是不是很难受呢?因此这一生就遇到这样的果报,闪都闪不掉,因为过去生所发的这个业报要怎么受,自己已经把它规范好了。一般的情况下是说,你不发这种的没有意义的这种恶誓愿,这样的话,如来藏会根据各种的因缘最后处理;可是自己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杂阿含经》卷三二第九〇六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发菩提心品第二>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