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方广如来藏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灵鹫山宝盖鹿母宅,于栴檀藏大楼阁中成等正觉,十年之后,当热时际,与大苾刍众千人俱,有学、无学、声闻、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获得正智。犹如大龙所作已办,舍弃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到于彼岸。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方等如来藏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经过一段精进念佛以后,慢慢会发现:刚开始持名念佛所发出的声音,不论是大声或者是小声都觉得很累赘!表示自己的定力已经出现了,声音的出现,对你而言,觉得很吵闹、不安静,因此不想出声。这时候就要转进,改为金刚默念,虽然金刚默念很小声乃至无声,但是自己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念佛的念没有间断,这时不仅心中有佛号,而且在耳中或者是在心中时时刻刻有佛号,彷佛像录音带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听到念佛法门很好,譬如经中曾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所以,一开始念佛很精进,却没有事先建立佛法正知见,以至于没有智慧到彼岸;后来因为种种事相障碍,以及正知见不足等等,退转于念佛法门。这是因为念佛人没有依照世尊的开示次第进行所致。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真的是如此吗?既然有此疑,后学就举来说明。在经中曾开示如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CBETA,T24,no.1488,p.1070,c9-11)《佛说法集名数经》卷1: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CBETA,T17,no.764,p.660,b11-12)供佛的物品种类差别与果报的不同:另外我们只要是清净物都可以供佛,不论是清净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故事在《杂阿含经》卷23中有记载3,在经典中也还有许多众生供佛而未来世得大福报的故事。【注3《杂阿含经》卷23:又复,如来将诸比丘僧入城乞食。时,王共二童子沙土中戏,逢见佛来,捧于尘沙,奉上于佛。时,世尊记彼童子:‘于我灭度百岁之后,此童子于巴连弗邑当受王位,领阎浮提,名曰阿育。当广布我舍利,一日之中,当造八万四千塔。’今王身是也,我尔时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要在佛道当中修学,最后实证成就佛菩提果的目的,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实修,这个实修的过程当中,念佛法门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种种佛,每一尊佛有三身--应化身,庄严报身,清净法身。以释迦牟尼佛来讲,两千五百多年前因为众生的因缘成熟,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个是应身佛;与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众生,常常在定中、在梦中会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是化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么要能够锻炼到心不颠倒的这样的功夫呢,就必须要训练平常在念佛的时候能够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要能够训练平时念佛一心不乱,能够一心不乱,假设说没有更殊胜的法门,当然就是老实的持名唸佛嘛!假设说有更殊胜于持名唸佛法门,而且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是持名法门,必定如佛说阿弥陀佛经等,倡明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若干日即得往生;或临命终时执持名号若干念而能一心不乱者得生净土。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若善知识以持名念佛而解说念佛圆通者,必属权巧方便接引众生。将来必会斟酌因缘,续说无相念佛,引导众生进入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础者能采行此法,可以迅速调伏六根,充满法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优婆塞戒经》<息恶品第十六>: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若有内外诸恶不净因缘,云何得离?善男子!菩萨若有内外诸恶不净因缘,是人应当修念佛心。若有至心修念佛者,是人则得离内外恶不净因缘,增长悲慧。世尊!当云何修?善男子!当观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法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云何身胜?如来身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功德,因为这样思惟系念之后,就能够让修学的人,自己发起了谨守佛所制的种种的禁戒,并且让修学人发起了要实际的履践种种的善行,这样子过着清净行。那么藉由这样子思惟系念佛的种种功德,就不会造作恶业,恶业不造作,种种烦恼的那个结就可渐渐的去消除、去消解,自然而然的就消灭了原来曾经在过去八十亿劫那么长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鞋千双,经万卷,力行勤研无侥幸;身见若除撮虚空,归寺击椎万民庆。8、长沙虚空虚空有时但假有,犹如片云点太清;虚空无时但假无,十方虚空悉消殒。净琉璃中现金像,心智一体岂相邻?若人欲见普贤身,且向含元殿外寻。尔等密宗一切法王欲觅普贤身么?平实说与汝知:出得含元殿时,且小心脚跟下事!9、雪峰二途宗门向上事,千圣不言传;欲得语话分,参禅莫嫌晚。禅门有例问,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死,对方当然想报復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死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说的缘是恶缘。因此,凡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就是恶缘;这样的恶缘应该要避免,以免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莫名其妙的讨厌你、不帮助你。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应该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教典籍对加趺坐推崇备至〔注一〕,固知其功德殊胜也,无奈身难堪任久坐之故,虽是人天所共慕,亦不免乎诤谤;而此中女众是否适宜加趺而坐,则事更幽微矣!据《阿含经》记载,佛在世时,女众加趺坐者,大不乏人。其中,佛之姨母,从佛剃度,名大爱道,世间之有比丘尼,伊其始也;出家之后,领众修行,为群尼之表率,登地证圣,垂范千古,最后更示现加趺入灭。同世众多比丘尼, | 三摩地 2018-07-23 |
|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盘品〉:․…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还入第四禅,…还入初禅;从初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