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这张专辑中《蓝莲花》成为典,传唱度很高。在外人看来,落寞潦倒的许巍,终于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扎着长发,穿着白衬衣,以都市白领精神引领者的姿态站在舞台上,享受着欢呼声。也正是从朝礼完峨眉山之后,许巍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作品总体路线从过去的孤独、忧伤过渡到了现在的灿烂、明亮。 许巍:弘一法师和玄奘大师信念坚定,性格坚毅,非常勇敢许巍自述 三摩地

2018-08-03

        法义辨正,古已有之,就连释迦世尊,都曾踵随六师外道身后,至古印度的各大城,一一破斥他们;        后来的提婆、如来贤等人,也和佛一样于各大城破邪显正,提婆菩萨甚至因此身遭外道毒手,为法舍命;    玄奘菩萨西游天竺诸国,于各国皆召开法义辨正无遮大 三摩地

2018-08-02

〔编案:此一正理,平实导师于公元二千年元月十五日晚上演讲时,已公开宣演过了;后来并且整理成文字,于公元二○○一年元旦,以《邪见与佛法》为书名,印成书籍公开流通。欲知其详,请径向正觉同修会索阅。〕又如:【〔天童宏智禅师〕举:九峰在石霜作侍者,霜迁化后,众欲请堂中首座接续住持。峰不肯,乃云:“待某甲问过,若会先师意,如先师侍奉。”遂问:&ldq admin

2018-08-01

《佛说不增不减》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大乘起信论》中说证此本觉者方名始觉(初次证悟)之菩萨,由此证知:亲证如来藏者方可名为真实开悟者,除此绝无般若之开悟。则未证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法身-真如)者,既无本觉智,必非真实开悟者。佛于诸多典皆向佛子开示唯有 admin

2018-08-01

《六组坛》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所以说第六识、第七识成就的下品妙观察智以及下品平等性智,是在真见道七住位时就成就了一分,这样一阶一阶从十住、十行、十回向,来到初地入地心的时候,就成就了中品(的一分),下品的妙观察智就具足而进入到中品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也是如此。这样一分一分进入到八地的时候,中品的妙观察智就具足而开始了上品的妙观察智(一分) 三摩地

2018-08-01

真实如来藏目录序第一章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001第二章依有情能忆念之有记心,证有如来藏…………………017第三章由因果证有如来藏……………………………&helli 三摩地

2018-08-01

如来藏既是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那如来藏究竟在哪里?就有必要探究一下,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者,如来藏在吾人身中:《深密解脱》卷一: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佛说:广慧啊!这个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阿陀那识,祂在有情的色身里 三摩地

2018-08-01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2、大乘本生心地观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 三摩地

2018-08-01

乃至于有人已死了,还不承认自己已死亡,认为自己还活着,不愿离开自己的身体,成为守尸鬼而不知。在《出曜》卷二,曾记载世人对死亡执著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到达佛的精舍——祇洹精舍。来到这里之前,听到世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免除忧愁、离苦得乐。 三摩地

2018-08-01

  《楞伽》卷八,遮食肉品第十六2.《大方广华严十恶品》3.《楞严》卷六4.《大般涅槃》卷四5.《示所犯者瑜伽法镜》6.《佛说佛名》7.《金刚心陀罗尼》8.《梵网》9.《央掘魔罗》卷四10.《佛说佛医》11.《菩萨善戒》12.《分别善恶报应》13.《受十善戒》14.《大乘本生心地观》15.《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1.《楞伽》十卷本,卷八,遮食肉 admin

2018-08-01

乃至于有人已死了,还不承认自己已死亡,认为自己还活着,不愿离开自己的身体,成为守尸鬼而不知。在《出曜》卷二,曾记载世人对死亡执着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到达佛的精舍——只洹精舍。来到这里之前,听到世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免除忧愁、离苦得乐。 三摩地

2018-08-01

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舍离头部以后,意识全部断灭而不存在了,因此接下来的舍身过程,死者都无法知道,这种恶人的死亡过程属于不正知舍报。当阿赖耶识继续舍身到心脏处时,由下往上而舍的过程,也到了心脏处的时候,意根便随同阿赖耶识从心脏处离开色身;而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31

但是我们看佛陀所开示的典中,其实处处都不断提到正法与外道法的差别,就如同玄奘菩萨所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一定是要摧邪显正,把正法和邪法之间的差别说明清楚,这样大家才能够了解什么是正法,也才不会被邪法所误导。因为,佛陀的正教本来就是甚深微妙,很容易被错会了。所以,世尊才需要花上四十余年的时间,来把三乘菩提从浅到深,逐步地解说清楚。而 三摩地

2018-07-23

觉囊派最早是在十一、十二世纪时,有一位域摩·弥觉多吉,他自己在苦心钻研佛法论的教理之后,排除了密教的邪法,而回归龙树菩萨以及弥勒菩萨的真实法教来教导徒众。到了十三世纪时,法脉传到了土杰尊追,他在日喀则拉孜县附近的觉摩囊地区修建了寺院,因此简称为觉囊巴。从此之后觉囊派的名声,就逐渐地传扬开来,又三传到笃补巴·喜饶坚赞,他著作了《山法了义 三摩地

2018-07-23

从以上《贤愚》卷1所说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供养三宝功德不可思议。契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为什么佛称为宝,叫作佛宝呢?我们就从马鸣菩萨开示的偈子来探讨,马鸣菩萨说:【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心》中的观自在菩萨指的是什么?在佛门,《心》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列为必须课诵的典之一;因此,有很多法师、居士们对《心》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心》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已建立‘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云:a)佛告阿逸菩萨等。诸天帝王人民。我皆语汝曹。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戒者。大要当作善: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盗窃。三者不得婬泆姦爱他人妇女。四者不得调欺。五者不得饮酒。六者不得两舌。七者不得恶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妬。十者不得贪餮。不得心中有所悭惜。不得嗔怒。不得愚痴。不得随心嗜欲。不得 三摩地

2018-07-23

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罥。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原标题:四魔具体是什么?) admin

2018-07-23

社会大众提到喇嘛教,第一印象就是藏族的老人手持转轮,口诵六字大明咒,非常的虔诚,因此打动了不少人,尤其是佛弟子。 转轮,内装藏密文或咒语,由于藏人,特别是老人,大多不能流利的念诵文,所以他们会用转轮代替诵。关于转轮的效用,密教自编的《大水风轮续》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轮的功德;于大一劫当中精进修习六波罗密 admin

2018-07-23

 最近在香港有三千多人,向有关当局投诉《圣》含不雅内容,并要求评定《圣》为第二类别的刊品,不可发布、传阅、展示、借予未满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事件最后不了了之,但投诉信内容絶对震撼.投诉信件内容如下:敬启者:投诉香港圣公会出版的《圣》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含不雅内容本人现向影视处投诉香港圣公会出版的《圣》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含大量不雅内容。该刊物内含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