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死,对方当然想报復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死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说的缘是恶缘。因此,凡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就是恶缘;这样的恶缘应该要避免,以免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莫名其妙的讨厌你、不帮助你。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应该要 | admin 2018-08-05 |
![]() |
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于自己尚无法亲证的佛法实证境界怀疑亦属正常,但愚痴傲慢的人就以自己的无知迳行否定,迷信于自己的决定一定正确;有智慧的人虽然有疑,但是他会理性地探究:如何实证法界实相的真实存在?如何实证诸佛净土的存在?以前有没有祖师曾经实证过?而不会像一些无明愚痴且性障重者之鸵鸟心态,不加了解就对于已经实证者所说的法直接否定,理性有智且心性淳厚者, | admin 2018-08-05 |
![]() |
所以在二乘的解脱道跟大乘讲的佛菩提道这两大修行的目标来讲,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二乘的解脱道如果说有一天(二乘的解脱道)已经修到了极致了,所有的这些烦恼的现行都已经不再现行,已经断尽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人就已经是解脱于三界的轮回,从此之后,他就不再参与三界的轮回了。可是佛菩提道就不一样,因为这个修行的目的最主要是要成佛,所以第一个特征就是在 | admin 2018-08-05 |
![]() |
你要想,他一定有如来藏,不管你是先施设有一个如来藏的实性,不管你阅读经论,不管你阅读导师书籍,你还是认为有一个。有没有证得,且是其次啦,你认得这个就是啦,既然是这个,你就按照这个实际性,去看看每个众生是不是有?当然都有嘛!既然有,你就没有比他厉害多少。既然大家都有的话呢,也不会因为你特别用功,你就比较厉害,不会。还记得上次所说的《华严经》地狱天子的 | admin 2018-08-04 |
![]() |
经过几次的生气,然后又检讨:“唉!我怎么又生气啦,唉呀!我在念佛呢,对不起啦,阿弥陀佛,抱歉抱歉,忏悔忏悔。”所以瞋恚心慢慢会转变。06然后无明开始会转轻。无明是什么?就是愚痴。一天到晚想著财色名食睡,念佛之后,心开始清净,慢慢地有些佛法知见;知道财色名食睡,到头一场空。也慢慢地会知道:念佛绝对不仅是持佛名号,绝对不仅仅是求生西方而已,从此 | admin 2018-08-04 |
![]() |
又对以往曾经安住、领受过的境界都能不忘记而且能忆持不断,这是五别境心所法中“念心所”的功能,也就是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接下来又想要使了知心长时间专注于一处,令心专注于欲心所想要的境界中,这是五别境心所法的“定心所”,也就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最后在此觉知心中可以生起简择、分别的作用,了别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危险 | admin 2018-08-04 |
![]() |
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就是没办法计算的意思。这么多,那每一位都很关心你,那每一位都会注意你。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如来都正睁著大眼来盯著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的念 | admin 2018-08-04 |
![]() |
第二种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 | admin 2018-08-04 |
![]() |
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 | admin 2018-08-04 |
![]() |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 admin 2018-08-04 |
![]() |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 | admin 2018-08-04 |
![]() |
换句话说,所谓观行,就是在现象界中,将所闻熏的正知见实地去作观察,经过实地观察之后,确认了,因此而产生智慧,就叫作观行。但是观行之前,必须先闻熏正知见才能如法观行,才是正观,才能产生正慧。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 | admin 2018-08-04 |
![]() |
要由因地时就已经存在的无始本有、永不断坏的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佛道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为缘,修除阿赖耶识心体中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过恒河沙数随眠以后,才能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转舍阿赖耶与异熟识名,改名为佛地真如;虽然改名为佛地真如无垢识,但仍是因地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因为改变心体内含的种子而改易其名,其实仍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前后所含藏的种 | admin 2018-08-04 |
![]() |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大悲咒〉最为灵验,也常常在法会或日常生活中持诵〈大悲咒〉,然而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也大多不知道这部经中观世音菩萨除了金口诵出大悲神咒外,也开示了持诵〈大悲咒〉的心要,经中说:“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 | admin 2018-08-04 |
![]() |
亲光菩萨等所造、玄奘菩萨翻译的《佛地经论》中就详细定义说:【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云何唯于一法等中普能任持一切法等?谓佛菩萨增上念慧不思议力,自心相分一法相中现一切法,文、义亦尔。又能示现无量无尽功德法门,见分自体亦具无边胜功能 | admin 2018-08-04 |
![]() |
除了过去世已经开悟的菩萨之外,一般人大部分是起贪而入胎的,他们贪这一世的父亲或是这一世的母亲而入胎。而如果是因为起瞋而入胎的,那就会到阿修罗道去。可是阿修罗道中也是不离贪的;阿修罗道遍于其他五道,所以有时候不讲六道,而说五趣众生。也就是说,他们受生到五趣中而成为心地凶猛的众生。再回过头来说,这些已经入胎将开始下一世的有情众生,他们刚入胎的时候,有没 | admin 2018-08-04 |
![]() |
一个我见深重、我执深重的人,他已经远离佛法的修行,这样的人写的论,它必定是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回来刚刚说的,一个人如果好名,他必定没有实质,他只能像一个黑心油、一个黑心食品,他靠著贴标签的方式,罐子里面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清净的食用油,不是真正的一个善药、好药、良药。甚至类似有一些比较没有良心的商人使用期限到了,我不需要更换里面的药材,我就是换一张标签, | admin 2018-08-04 |
![]() |
而当时的统治皇朝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乐于把似是而非的“喇嘛教”定位为“藏传佛教”,把佛教拉下水,把佛陀拉来为他们的金刚佛、本初佛作陪衬、垫背,以视“喇嘛教”这个自慰式所谓的“佛教”高于显宗佛教,反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但是,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青藏高原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阻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被打破,从 | 三摩地 2018-08-03 |
![]() |
如果有机会到庙宇参观或祭拜,经常可以看到手持金刚杵,做武将打扮的韦驮神像,韦驮菩萨是佛家弟子非常熟悉的佛教护法天神,在佛教寺院中,担任护持僧众、宏演佛法的任务。 誓愿护法永镇魔军 韦驮天梵名为“司建陀提婆”,直译就是阴天。韦驮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中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一。庙宇守护神帝释天是古印度佛陀神话中 | 三摩地 2018-08-03 |
![]() |
以上,在有情众生生死轮转的六道轮回之中,关于中阴身现起以及当中的境界,我们已经说明了天道、地狱道、畜生道以及人道四种状态。接著,我们来说明饿鬼道有情众生的状态。有一类有情生性悭贪、一毛不拔,行事风格苛刻小气,从来都没有想到要布施财物给其他的有情众生,这样的有情在往生之后,由于业力的关系,就会流落到饿鬼道;在此饿鬼道承受长劫之中一直缺乏食物,永远必须 | 三摩地 2018-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