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高下,在觉囊派历经多次的法义辨正胜利以后,每一次都随即被达布与萨迦派群众以刀杖杀害,寺院全被侵佔,多罗那他被达赖五世逐出西藏,最后所有寺院都被达赖五世洛桑嘉措(西元1617~1682)所接收,于是觉囊派被彻底消灭,还被诬指为佛教的破法者。觉囊派的教法,在西藏完全与众不 | admin 2018-11-13 |
![]() |
在藏经殿得遇广东老乡、恩平籍出家人传舜法师。他乡遇乡音,自然搭上了话头。当时我是坚决反对宗教的,认为宗教只不过是麻醉人的精神鸦片罢了。对于法师介绍佛教一个劲地摇头否定。法师说我们来自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乡,要送几本经书给我,其中有《坛经》、《楞严经》、《金刚经》、《无量寿经》等,一再叮嘱我要保管好,日后有缘会有用、会读诵的。我应付地笑了一下,便把书丢到 | admin 2018-11-10 |
![]() |
另外,老师经常要大家买她的珠宝(后来听说有师姊因此而花掉了她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好几万元的养老钱!),因为老师说会跟她买珠宝的人,这样可以证明自己不是声闻种性!如果有谁想远离珠宝的话,那他就是害怕珠宝给他带来的诱惑,这就是典型的声闻种性!在她强势的带动下,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买过她的珠宝,甚至她还说过不想买珠宝的学生就快滚!她也曾公开声称:自己教授佛法 | admin 2018-11-10 |
虽然有时候第八识的密意会失传,但是可以从佛经中和祖师的记录中,找到修行的次第和失传的密意。这也是依法不依人的表现。六识论传承路线:佛祖:龙树菩萨》佛护论师→清辨论师→安慧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阿底峡→宗喀巴→D赖喇嘛。这个传承路线从佛护论师起就错了。莲花生在印度超戒寺以修炼双身法著名,娶寂天的妹妹为妻,后来他把双身法 | admin 2018-11-07 |
|
![]() |
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句话其实已经指陈了有情生命的实相,也显示了万法的本质。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 | admin 2018-11-03 |
![]() |
前会长之因性丑闻而下台与大力弘扬藏传佛教格鲁巴入门书《菩提道次第广论》有间接的关系,道次第强调依师,几乎不谈依经(佛经包含佛、法、僧),利于导归藏传佛教密乘(金刚乘)四皈依,宗喀巴大师撰写道次第的本意也是导归密乘。四皈依不是佛制,是藏传佛教密乘祖师所制,将上师凌驾于佛、法之上,有违佛制三皈依。佛言与祖语有冲突,也绝对依上师,加上藏传佛教密乘有&ldquo | 三摩地 2018-10-29 |
![]() |
不得同处经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处安钵及着水瓶。不得同处读诵经典。阿难陀传佛言教告诸苾刍。苾刍奉行皆如圣旨。是时难陀既见诸人不共同聚。极生羞愧。后于一时。阿难陀与诸苾刍。在供侍堂中。缝补衣服。难陀见已便作是念。此诸苾刍。咸弃于我不同一处。此阿难陀既是我弟。岂可相嫌。即去同坐。时阿难陀速即起避。彼言。阿难陀。诸余苾刍事容见弃。汝是我弟何乃亦嫌。阿难 | 三摩地 2018-10-14 |
![]() |
那么,究竟六祖座下有多少开悟的弟子,他们又是谁呢? 《坛经》记载: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意思是说,六祖世寿76岁,24岁得衣钵,39岁剃度出家,弘法利生37年。座下开悟得法的徒弟有43人。 《传法正宗记》中记载:大鉴(六祖谥号)所出法嗣,凡四十三人。其一曰西印度堀多三 | 三摩地 2018-10-14 |
![]() |
此时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给他们,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祖先、已逝的先人,对我们现世的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能够影响到我们每日的生活、睡眠、身体健康、工作、结婚生子、子孙前途等等。如果能诵经回向给他们,超度他们,那么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益处。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斋、盂兰盆会,是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举行的以供养三宝、超荐七世、现世 | admin 2018-08-23 |
![]() |
虽然入地以前,都有可能谤法;但是已经证悟而又善根淳厚的人,谤法的机会很小,因为他们的见取见与私心早就灭除了,虽然还要很久才能入地,但是根本就不会谤法,所以私心与见取见的诤胜心的灭除,真的很重要。假使是因为智慧不够,所以被人误导而造作了谤法的恶业,就不小心谤了正法而堕入恶道,只要他谤的不是如来藏,将来仍然可以很快的回到人间而修习正法、重新悟入。前提是 | admin 2018-08-21 |
![]() |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 | admin 2018-08-21 |
![]() |
而心经不是说:【照见五蕴皆空】嘛。所以【当下】也是空的哦。所以【活在当下】这样的论调,怎么可能是佛法,不可能的。 而修行人,不是为了活在当下。而是看生灭不断的有为法中,如何去转【缘】。所以看到不是只有现在,而是看到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全面性的。佛法是有连贯的,所以要看过去,现在,未来。要看【因】【缘】【果】的 | admin 2018-08-20 |
![]() |
笈多王朝(320—730年)时期,中国高僧法显(334—422年)、玄奘(602—664年)、义净(635—713年)先后来到印度学习,带回大量经论。笈多王朝后期(535—730年)因六识论相似像法出现,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婆罗门性力派教义逐步渗入佛教。观世音菩萨托梦提示玄奘大师,“印度佛教正法将灭,尽快回国”。(大师于公元645年回国,带回佛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导师会著作这本《阿含正义》,就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佛教界或是佛学界普遍都把阿含当成是二乘的这种小乘的经典,而且认为说,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对于导师所说的如来藏正法产生很大的争议,于是导师就根据阿含,然后把阿含里面有说明到大乘法的这个部分,把它举示出来。因为我们如果举示大乘经典,他们会说这个大乘经典是后来集结的,所以他们不相信。所以导师就特别在《阿含正 | 三摩地 2018-08-16 |
![]() |
虽然不能确定x诚会长是否已经在格鲁派传承者那里接受了《密宗道次第广论》灌顶,但是,会长此次受到广论影响是无可否认的。无论是“依师”,还是双修思想的渗透,都是无可否认的。最坏的局面是,汉地寺院普遍接受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或明或暗得接受男女双修的《密宗道次第广论》灌顶。各位大法师,除了极力推广广论的北京x泉寺x诚法师,还有苏州x园寺济x法师、广 | 三摩地 2018-08-16 |
![]() |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政府对“净空学会”的清理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网上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心地淳厚、一心信佛的弟子们何去何从?以末学看来,一是万法无常,生死无常,无论是谁,无论他名气再大,弟子再多,如果背离佛门正法,到头来都难逃因果!智者当珍惜自己短暂的一生,切勿忘记 佛的告诫 | admin 2018-08-16 |
![]() |
黄正幸老师是悬绝七年无人见性后的第一人,她于2009年的见性报告刊于本书的第二辑中,为大众证明佛性确实可以眼见;其后七年之中求见性者都属解悟佛性而无人眼见,幸而又经七年后的2016冬初,以及2017夏初的禅三,复有三人眼见佛性,希冀鼓舞四众佛子求见佛性之大心,今则具载一则于书末,显示求见佛性之事实经历,供养现代佛教界欲得见性之四众弟子。 平实导师简序 | admin 2018-08-16 |
![]() |
“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开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 | admin 2018-08-16 |
![]() |
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敬供养父母、尊长、修行的圣者等,是一种如理作意的寻伺正行。因为不但以因果业报、人天善法来看,或者成就菩萨修行的资粮,布施供养都是正行。&ld | admin 2018-08-15 |
![]() |
我们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当观三事不作恶行:一者自为,二者为世,三者为法。(《优婆塞戒经》卷6)” 这里面开示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持戒不犯。第一个“自为”,相信大家都听过圣教里面的开示:“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此,因 | admin 2018-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