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五谓如是多情菩萨忆念多劫相随之亲密眷属而不捨之,欲爱习气种子流注非不能断;但为照顾多劫亲属故,从初地起,历一大阿僧祇劫之后方令断尽(注);故于第二大无量数劫修道期间,多情菩萨于一切位中皆离欲爱现行,乃至梦中亦複如是。(注:三大无量数劫菩萨道中,第一大无量数劫梦境中亦有欲爱现行,故排除于欲爱习气种子流注期间之外,摄归现行位中,然非无种子流注。第二大 admin

2019-05-05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三车和尚”,他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人们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途中,路过一深山老林,见一茅屋紫气缭绕,料有异人在内。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老僧睁开眼,茫茫然问:你是谁啊?玄奘大师说:小僧玄奘,你老在 admin

2019-05-05

甚至非法组织各种组织机构,打着弘扬佛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幌子,通过网络及各种论坛和学术交流等形式,从事传教及讲活动,非法出版大量宗教图书和音像制品,严重违反了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秩序。对此,有关部门和各地果断采取措施,依法查处和关闭了净空及其净空学会开办的传教中心和活动据点,坚决阻止净空入境活动,防止其借机 admin

2019-05-05

(拜)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权实教典,离欲清静,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顶礼。(拜)弟子某甲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贤护,清静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唯愿不违本誓,降临法坛,证明受戒。(拜)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 admin

2019-05-05

诸位善信:自2020年起,杭州富阳区延寿禅寺原主持及出家师已离开延寿禅寺,该寺已由当地佛教协会及宗教管理部门接管,与修学了义正法无关,也与玄奘唯识增上慧学无关,至于以后怎么发展,由当地佛教协会及宗教管理部门把关。近日,延寿禅寺公众号开始恢复活动,相继公布护持银行账号和对应二维码,组织系列活动,在此特别声明:该寺院管理权及财务等已移交,公众号管理及账号 admin

2019-05-01

当三乘佛法的正知见建立起来之后,对于三乘菩提的见道条件便将随之具足,于是声闻解脱道的见道也就水到渠成;接著大乘见道的因缘也将次第成熟,未来自然也会有亲见大乘菩提之道的因缘,悟入大乘实相般若也将自然成功,自能通达般若系列诸而诚实义菩萨。 自序 由于对佛法的喜爱,我的一生拜过许多师父,其中如证法师对我关爱有加,特地买了一套《妙云集》送我,叫我 admin

2019-05-01

 内容试阅 第一章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 第一节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 admin

2019-05-01

据说往昔曾有商侣数百人途这里时,水都用光了,一行人饥渴疲惫,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群众里有一位行脚僧,什么东西也没带,一路上都靠大家供养过活,可是他一点也不紧张。于是大众中就有人建议:“这位出家的师父,我等一路供养他饮食,现在大家断了饮水,他却一点也不忧虑,也该叫他想想办法啊!”这说话的人,原本带着责备的口吻,但没想到这位僧人听完,却 admin

2019-04-29

《楞严卷七》卷七云:“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是名众生十二种类。”说明:1、印广说:无情众生如花草树木泥土瓦块也能成佛,其弟子用这段文来证明印广的说法。       admin

2019-04-29

到了七、八岁时,奘师已跟着父亲读了不少书。八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他读孝。有一天,当父亲讲到“曾子避席”时,奘师忽然整衣而起,他父亲问他为何起立?他说:“曾子闻师命而避席,我做儿子的今奉慈命,又怎么可以坐着不动呢!”陈慧听了很高兴,知道他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更加认真的教他,不但教他孝,还有其他的典,也都仔细教给他。有一次,奘 admin

2019-04-29

”(《大乘起信论》卷2)也就是说,菩萨在由参禅的过程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证得第一义谛实相心时,就有了法界的实相般若智慧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再观察一切的众生从无始劫以来,都是因为无明熏习力量的缘故,所以枉受种种无量的身苦以及心苦,而且往往都是大苦;过去无量劫以来如此,现在以及未来也是一样的难以避免!身心都是受无量无边的苦,而且是难出难度。这意思 admin

2019-04-24

故《楞严》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圆觉》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圆觉》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等其它诸也是讲 admin

2019-04-24

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成就“报身佛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皆是执着淫乐之第四喜觉受故,皆欲常保淫乐第四喜之觉受者故。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之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之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如是而生心喜勇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及以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心喜 admin

2019-04-24

第四就是「无色界爱住地」,中名为「有爱住地」;有爱住地的「有」是什么意思呢?自古以来,众生修得四禅八定的人很多,却仍然不能出离生死,就是因为这个有。什么有呢?就是在四空定中已除去了种种粗细念之后,所剩下的一念不生的极微细觉知心,这个极微细的定中觉知心就是无色界有;由于执着这个觉知心我,不肯自我舍弃,不肯自我灭除掉,所以不能进入涅盘,不能出离三界 admin

2019-04-24

在这之前,是不会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所以中称为“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就是这个意思。无始无明又称为智障、所知障。有很多大师误会所知障,他们这样的认为:“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编案:这是圣严法师所说的话)其实错了!所知障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体性无所知,因此而障碍成佛之法道。”所以叫做所知障。不是有 admin

2019-04-24

在佛法中,无明这个名词常常听到,例如佛陀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有这样说:“无明普于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卷一)可见,佛教中认为,无明是一切贪瞋痴等烦恼、因为烦恼所造身口意业,以及因为烦恼业而受报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种种杂染法的根本原因。那什么是无明呢?我们来举因缘法为例,佛陀在《缘起 admin

2019-04-24

古时外道住于初禅到四禅境界中的非常多,都自以为已证得涅槃,这就是外道“五现见涅槃”的后四种。都是被色界爱所系缚,长时住于色界境界中,舍寿之后必定生到色界四禅天以内,以为这样的境界就是涅槃;像这样长住于色界境界的缘故,所以称为色界爱住地,或简称为色爱住地。至于外道五现见涅槃最粗重的第一种,就是以欲界五欲境界为涅槃。再来说,一念无明四住地烦 admin

2019-04-24

譬如《胜鬘》中,胜鬘夫人向释迦世尊这样的禀白,说:【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刹那心刹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胜鬘夫人在这 admin

2019-04-24

在《胜鬘》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什么是四住地烦恼呢?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什么是“住地烦恼”的意思呢?首先我们来讲一下,“地”就是境界的意思,“地”也有心地的意思。住地就是觉知心所住的境界,觉知心住在四种烦恼的境界,就称为四住地烦恼;或是烦恼住在众生的心地当中,也称为四住 admin

2019-04-24

在《胜鬘》里说,有五种住地烦恼,分别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地烦恼,无始无明住地烦恼。其中阿罗汉跟辟支佛只断前面四种住地烦恼,他们没有断无始无明住地烦恼。阿罗汉、辟支佛二乘的解脱道修行人,断四住地烦恼的时间是蛮快的,只要他们断了我见,这个精进用功的修道人就可以在一生乃至四生,断尽四住地烦恼而出三界。如果是懈怠 admin

2019-04-2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