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四点,假善知识大多伶牙俐齿,善于辩说世间法,纵然讲得三藏十二部经,因为未证悟,顶多也只能依文解义,甚至错解经义;有些真善知识,虽然拙于言辞、口才不辨给,但凡有所说都是第一义谛法,因此我们应以智慧来辨别。第五点,有大名声或有大道场,却不一定是真善知识,因为未悟、错悟的假名大师所讲的都是戏论、都是世间法;而有些真善知识可能默默无闻,也不为名闻利养,因 | admin 2020-02-18 |
![]() |
这时候心中就可以笃定自己已经锻炼好无相念佛净念相继的定力,也可以确定确实有无相念佛法门可修可证,也清楚了知如何修证无相念佛的方法与过程,而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称为正定;于无相念佛产生一心轻安功德受用,就称为正受;于无相念佛专念持守,远离心的掉举、惛沈、散乱而得到平等安详,就称为等持,这个时候就是达到事一心的念佛三摩地或念佛三昧境界了。如果再以事一心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在二乘的解脱道跟大乘讲的佛菩提道这两大修行的目标来讲,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二乘的解脱道如果说有一天(二乘的解脱道)已经修到了极致了,所有的这些烦恼的现行都已经不再现行,已经断尽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人就已经是解脱于三界的轮回,从此之后,他就不再参与三界的轮回了。可是佛菩提道就不一样,因为这个修行的目的最主要是要成佛,所以第一个特征就是在 | admin 2020-02-18 |
![]() |
佛经主要是分成三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 admin 2020-02-18 |
![]() |
佛经主要是分成三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上面这种情形,应该秘密藏起来,并赶快找人将它修补好,或者赶快去找残缺的部分修补;如果看见如来圣像已经毁坏、或有残缺,还是要至心供养,然后向如来圣像禀告清楚后,再撤下来修补,在撤下来之前仍然要至心供养。同样的道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印刷如来圣像时,如同前面所说应该印刷全身,而不能仅有印刷头部、半身、或者身上有残缺,这一点也要请大家特别注意。如果 | admin 2020-02-18 |
![]() |
这识阴六识是依于六根、六尘相接触而有,是经过根尘触三和合而出生,是被生的,未来一定会坏灭,所以是虚妄法。又色身本身是虚妄法,更何况是依于色身而有的识阴,当然更是虚妄不实,所以识阴六识本身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所谓的受阴,乃是有了识阴六识以后,六识领受六尘境界,因而产生了三受或者五受,由于三受或者五受都是识阴六识领纳六尘以后而生起的觉受,是依于识阴之 | admin 2020-02-18 |
![]() |
佛在经典里面就经常这样子的比喻:就譬如像薪火一样、像木头、像木炭,原来第一根木炭的火在燃烧的时候,这个火是属于这个木炭的火,当这一根木炭的火快燃掉的时候,我们再拿另外一根木炭引着这个火继续地燃烧。请问这个火是第一根木炭的还是第二根木炭的?第一根木炭的火跟第二根木炭的火有没有一样?很显然第二根木炭的火是由第一根木炭的火所引燃的,所以第一根木炭的火,跟 | admin 2020-02-18 |
![]() |
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佛法既然这样重要,才不会被生盲者的大法师所误导,那我们应如何来简择分别谁才是我们学法应当依止的真正大善知识?我们要依下面佛陀的经论有几个层面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知见,那就是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意思说,有大名声、有广大道场徒众,为大众所追逐尊崇的法师,不是具有光明胜妙智能的真正大善知识。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 | admin 2020-02-18 |
![]() |
佛陀在初转法轮四大部阿含经典所开示的一切法缘起性空,它的真实道理是在讲:一切蕴处界诸法都是以入胎识----也就是以如来藏法界实相心,当为根本因,借诸众缘和合,而出生有现象界的一切诸法;而所出生的这些现象界诸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起而幻灭,没有真实自性,其性本空。所以,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然不是实相法界,只是现象法界所显示出一种现象,所显示的一项理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 admin 2020-02-18 |
![]() |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28中说:【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所谓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谓名为色阴也。……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增壹阿含经》卷28)这里所说的识阴共有六个识,因为色阴中只说了五色根,而六根中的心根(也就是意根),是识阴出生所依赖 | admin 2020-02-18 |
![]() |
一开始我们来看在《阿含正义》第三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如来藏妙义极为胜妙而难知、难解、难证,是故四阿含的经典中说:彼诸众生亦复如是,久习无我、隐覆之教,如彼‘凡、愚’染诸邪说,去、来、现在,不解密教,闻如来藏不生信乐,非余众生。(阿含《央掘魔罗经》卷二)密教是指如来藏秘密法之教义……。】(《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86 | admin 2020-02-18 |
![]() |
在阿含圣教中是如何说识阴呢?《增壹阿含经》卷28言: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这是说: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等六个心,都是识阴所摄。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中,因为意根是根,是意识或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依根;所以意根是意识出生及运作的必要条件,是由意根与法尘为缘,意识方能从名色所缘的第八识中出生,而且必须靠意根共同运作而为助缘,意识才能继续存在及 | admin 2020-02-18 |
![]() |
佛法是要透过观行、体验而亲证的,但因为我们都有隔阴之迷,不能接续了过去世曾经修学过的佛法,而我们现在离佛降生的年代又非常久远,无法亲承佛的教导,所以就必须透过再来菩萨,善知识的教导来接续佛道的修行,因此是否能值遇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多处开示了善知识的重要性,在《瑜伽师地论》卷30中就开示说,修行时的圆满处所有五种,其中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世尊在前面的经文中告诉我们,先有本识出生六根与六尘,根、尘相触才会有六识的出生;六识心,祂只是六根与六尘后来出生的产品罢了,不论六识存在与否,先前的六根与六尘是早于六识而现存的。在现在很多的禅七活动当中,那一些瞎眼阿师把禅七修行的目的说为打得念头死,许尔法身活;但是即使念头都没有了,吾人仍然在轮回之中,一分也不少,只是从这一边轮回改成那一边轮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从一开始出世弘法,在佛教的最初期初转法轮的时候,《阿含经》中就已经明说佛法不是外道所说的断灭见,也不是外道的常住见。所以世尊在佛经中,常常批评婆罗门教、《吠陀经》、新沙门的这个六师外道他们不如理之处,而且沙门佛法的基本就是强调五蕴无我。但是如果说万法皆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灭尽了一切却又说这不是断灭;那到底佛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佛法 | admin 2020-02-18 |
![]() |
自古以来,一般的初机学佛大众,在进入佛门研读世尊初转法轮言简意赅的《阿含经》,常常由于缺少善知识的解释,因此对于《阿含经》中的真实义多所误解、误会了,以为说《阿含经》讲的就只是五蕴寂灭、六识寂灭,所以就成了一切都无的断灭空,最后以为五蕴十八界的一切法都只有缘起而性空。许多假名的善知识误解了《稻秆经》中所说的: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然后大言不惭地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