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比方说五阴十八界就已函盖了一个有情众生他所面对所有的一切法,都函盖在五阴十八界里面,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呢,就是从这个咒语里面可以衍生出无量的义理;比方说,五阴十八界接下来谈到的涅槃如来藏,那这个五阴十八界里面跟涅槃如来藏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从这个咒里面如果能够适当地持诵并且了解之后,也就能够对佛法的义理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说〈正觉 admin

2020-02-19

在《阿含》中常常看见四个字,譬如《中阿含》说向法次法,又譬如《杂阿含》说法次法向,都是在说明学正法必须同时趣向法以及次法,两者都要兼顾,也就是说,学正法不能单靠一法,必须同时趣向法以及次法,才能有所成就。什么是法呢?就是三乘菩提正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函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什么是次法?就是次于三乘菩提的法,也就是修学三乘菩提时应该 admin

2020-02-19

我们在这个讲次里面要跟大家说是菩萨《优婆塞戒讲记》里面第八辑第125页开始的内容。我先把这个部分的内容先念一次,这个是在第八辑第125页:【舍戒有六:一者断善根时、二者得二根时、三者舍寿命时、四者受恶戒时、五者舍戒时、六者舍欲界身时。或复说言:佛法灭时便失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优婆塞戒》卷7)我们就先看看这个部分。我们说当 admin

2020-02-19

先来看看佛在《菩萨璎珞本业》卷下里面的开示: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菩萨璎珞本业》卷2)菩萨戒戒本所依据的本有很多部,譬如说:《梵网》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八轻,《菩萨璎珞本业》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二轻,菩萨《优婆塞戒》中所说的是六重二十八轻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卷七)正由于这个缘故,佛在别的中说出许多种不该犯的恶律仪。律仪是指心意在身口上表现出来的威仪,律是针对身口的行为加以规范,而依戒律的规范而显现出来的仪态就叫作律仪,所以受恶戒的人有恶律仪,善人则有善律仪,圣人有圣人的律仪,三种是大不同的。什么样的佛弟子造了什么样的罪会成为恶律仪呢?比如说身为佛弟子受了菩萨戒,却去开牧场畜牧牛、羊 admin

2020-02-19

】(《大智度论》卷41)这个菩提心《华严》中记载说:(祂是)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大方广佛华严》卷59)因为菩提心是长养众生白净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够乘载一切世间;如同清净水能够洗涤一切烦恼垢;如同大风一切世间都不能障碍;如同炽盛的猛火能烧毁一切邪见贪爱;如同洁净的明日普照一切众生之类;又如同清凉的明月,能让一切白净法全都圆满。所以简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卷七)也就是说,这样的戒,不管是恶戒或是善戒,时不具足,支不具足,就不得戒。时就是先有一个时节受了戒,这是时具足。支是说,得要有身口意三法都具足受。若有人卧病在床无法表示意思的时候,连开口说个能持都没办法,我们如果帮他传戒,这样依旧是不得戒的。当我们问他说:不杀戒,能不能持?他无法回答:能!也就是说,能持的意思表示不出来,这时候口 admin

2020-02-19

不持戒的人却来批评持戒者犯戒,本身已是很可笑的事情了!却又不自知,反过来批评持戒者的戒行不清净,根本就是心行颠倒的愚人。不受佛法戒律的外道们,他们犯的罪比起佛门出家、在家人来,其实是严重十倍、百倍、千倍的,但是都不提犯戒的事,因为他们没有持戒,当然不会犯戒,可是种种的罪却照犯不误。譬如这些外道中,有人把过去世的配偶都找来同居,所犯的邪淫罪极为严重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卷七)接下来,我们继续这个问题,也因为以心作根本的缘故,佛又说:【因根本故,说诸比丘犯有二种:一者身犯、二者口犯,无心犯也。】(《优婆塞戒》卷七)也就是说,诸比丘如果犯罪时总共有两种:一种是身犯,另一种是口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佛提到无心犯也,也就是说,诸比丘没有心犯罪;从这里也可以很清楚地界定,声闻戒和菩萨戒的不同。比丘们受 admin

2020-02-19

世间上不可能有人可以把坏跟蛋两个字一起说,一定是两个字前后次第而说,也就是说二字不得一时,这两个字在同一时刻始终不会和合为一:当我们讲坏字的时候,蛋字还没有出现;当我们讲蛋字的时候,坏字已过去了,两个字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和合在一起,所以坏蛋这两个字的骂人意思,其实不可以说是能够成就的;这是我们在修忍辱度的时候,必须要观行的功课。但是即使如此,如果有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佛念,先以定动 admin

2020-02-19

因为菩萨《优婆塞戒》主要是讲在家菩萨,所以在家菩萨弘法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两件事:首先是要善知世间事才能有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其次是要为众生做事,在为众生做事的时候,不能想从众生身上去获取世间法上的利益。佛说:在家菩萨如果知道这两种方便法门,就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就没有办法自利,也没有办法利他了。所以说,在家菩萨不太容易当喔! admin

2020-02-19

我们先来看看文内容:为是四人说正法时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为其给使。善男子!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优婆塞戒》卷2)这一段文意思是说,菩萨在为众生宣说正法时,应该要运用两种善巧方便:第一、要善于了知世间事。如果没有世间智慧的善巧,想要为众生说法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多的佛法,其实都跟世间法有密切的 admin

2020-02-19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平实导师所写的菩萨《优婆塞戒讲记》为主轴,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地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菩萨六度为正行。现在我们就从第三辑第74页,继续为大家说明:菩萨的世间乐与出世间乐。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 admin

2020-02-19

这里面,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一位众生都已存在无量世了,在这么长而无法计算的时间以来,理论上,我们也已修行了非常非常久的时间,可是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成佛?乃至尚未进入七住位、入内门修学?这些都是因为在修学路上进进退退的关系。譬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9中的开示:学道之士如鸡抱卵,须是暖气相接方可生成;若中间间隔,暖气不接,便抱十年终不 admin

2020-02-19

《维摩诘》第一品云: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行。《法华》〈常不轻菩萨品〉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正觉电子报的刊头说明其宗旨为弘扬佛的正法。请问编辑大德是否认为鼓励特约这种报导,是方便有效的弘法,还是为了使考虑离会者恐惧上榜?答蔡正吟师兄系于禅一中作心得报告,亲教师认为,他所作的报告,能够利益广大的读者,所以请他将禅一的心得报告整理 admin

2020-02-19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优婆塞戒》的种种的深奥的道理,这是属于大乘第一义谛法,今天子题是更有四事来求菩提。我们来看看文: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那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首先第一件事情就看到世间人,有得到他的利益好处的时候,不管菩萨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已可以心生远离,已不再缠缚于这世间法的利益 admin

2020-02-19

有一部叫作《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中说到:见他得利,心不欢喜;障他得利,为作留难;见他行施,无随喜心。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资生受用以及威势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佛告诉我们,这个法界完全是相应的。如果你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可是你心里面总是摆了一个不随喜的心,心里面偷偷摆起一张臭脸,甚至看到他想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想办法去阻挠他、想办法作梗,让他处 admin

2020-02-19

在《杂宝藏》里面说到:有一次,佛出去托钵,在到了居荷罗这个国家,就在路上路边的一个树下坐下来;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名字叫作迦旦遮罗,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奴婢,这个时候她正提着水桶在路边的水井上面打水。佛就告诉阿难:你去跟那位老太太要一点水来。然后阿难就这样子做。这个时候呢,这位老太太听说佛要跟她要水,她就自己担着水的这个桶子,然后到了佛的面前;一见到佛 admin

2020-02-19

然后我们再根据文来说,菩萨捆缚自己的有四种行,这种就是说对于菩萨他是让自己受到生死的结缚;也就是你断除我见,已透过三结缚了,这样断除了。那到底有哪四个法?典说:一者,轻慢他人;第二个,对于世间的一切事情,方便来追求;第三个,散乱自己的用心,如同走在危难的地方;第四个,对于眷属一心来贪着。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轻慢他人。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