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 admin

2020-02-21

我们想要扮演一位成功的父母,除了从书刊、报章、杂志上不断吸收教养子女的原理、原则以外,更必须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获得验,并且随时的审视、检讨、修正、调整,使理论与实际能够紧密的配合,建立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除此以外,我们也应该从佛法三世流转、因缘果报的角度来了解,家庭眷属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过程中 admin

2020-02-21

虽然说我们现在是讲《优婆塞戒》,那么无妨先提到《梵网》,这样子的一个很多大乘菩萨都依它为戒的这一部《梵网》。《梵网》就是大梵天王有一个网,这个网其实是来譬喻成我们的戒,佛所立下这菩萨戒,就跟一个天网,我们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依这个四维、这一个天网,我们刚刚讲的四预流支、四种法要,我们如实修行了,或是说再譬喻成这个四种法要当中在戒的部分, admin

2020-02-21

《杂宝藏》卷2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 admin

2020-02-21

我们在佛里,也常常可以看见教导和赞叹孝顺的文。孝顺不但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大乘本生心地观》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 admin

2020-02-21

人们歌颂爱情、亲情、友情,甚至用尽一生的时间去营这份情谊。我们高举着爱的名义而行走于世间时,可曾看到爱和欲的天壤之别,可曾了知这爱及欲的真相。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撰杂譬喻》卷上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文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大长者大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佛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 admin

2020-02-21

今天所要谈的是丧子发狂,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佛在《生》卷2开示有关爱别离苦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城中有一位男子,他家中继承香烟的独子过世了,导致他的精神举止异于常人;这独子是父母所疼爱的,就算父母天天看着他,也不会觉得厌倦。由于这位男子丧子之痛,导致他精神错乱,于是奔走家中各个房间、庭院,以及大街小巷来寻找他的 admin

2020-02-21

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自身在过去世、过去生的时候,曾造过不孝顺的因,所以这是本因;就是本来有这一个根本,所以在后来,未来世的时候才遇到这种因缘现起。第二个是这一生在孝道上,没有尽到完美。所谓的没有尽到完美,就是说比起一般人的孝道,所尽孝的这一个大致上是差不多,并没有超越,所以这个就造成了这一生有机会来得到这个果报。这个是一个缘起,等于是这一 admin

2020-02-21

世尊在《长阿含》卷11中,教导为人父母者应作五件事:【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长阿含》卷11)这一段文意思是说: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好好地教育孩子,教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如何断恶修善,让孩子深心中有所依止。孩子也许有种种先天 admin

2020-02-21

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弟子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父母之恩。在《阿弥陀佛》里面也说到:佛弟子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admin

2020-02-21

原来抽烟、打麻将、那个钱省下来来护持正法;原来会挥霍的我们把它节省下来;或是我们努力去营事业获得更多的资财来护持,这样才是正确的道理,而不应该来克扣自己的父母的这个供养----这就是孝养父母。孝养父母在我们的修行里面还有其它应该要注意的事情,因为父母很担心我们去修行的时候怕被人家欺骗了。我们很多人因为比较年轻就比较单纯,可是老人家过一些世事之后,他就 admin

2020-02-21

那个时候,您能离开父母的喂养与保护而健康成长吗?谁会承认自己是不用过那样一个吃喝拉撒皆离不开父母的操劳,而一跃成为后来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走南闯北的才俊呢?想想儿时那个用四条腿走路的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从出生伊始,便已开始欠下父母养育的深恩。这恩情,何以为报?有一天,当我们的父母成为三条腿走路的老人时,我们终于可以有机会报父母的恩情于万一。可是 admin

2020-02-21

可能有些人也和末学一样,有过类似的学佛历,那就是学佛以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佛教,心心念念挂记着自己的师父、挂记着寺院里的各种事务,而却完全忽略不顾家人的感受。从末学自身的历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 admin

2020-02-21

譬如佛陀在《佛说父母恩难报》开示了:子女应当如何孝顺父母。中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能像這樣孝养父母的人,世间难寻、更是难以做到,但就算能做到了仍然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佛陀接着说: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 admin

2020-02-21

引用文如下: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当知此中由三因缘令业成重。一由意乐故。二由加行故。三由田故。由意乐者。谓由猛利缠等所作。于同法者见已欢喜。于彼随法多随寻思。多随伺察。如是名为由意乐故令业成重。由加行者。谓于彼业无间所作。殷重所作。长时积集。又于其中劝他令作。又即于彼称扬赞叹。如是名为由加行故令业成重。由田故者。谓诸有情于己有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于 admin

2020-02-21

常关心父母需求。一些简单的话语可让父母感到心里非常温暖。比如,妈,你渴了吗?我给你沏杯茶吧?爸,你饿不饿?等。6.密切关注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必要时,带父母看医生。定期给老人做全面体检。7.时刻关注父母服用的药品。老人记忆力下降,用药安全是大隐患。子女要时刻清点父母常服的药品,用备忘录或者手机设置提醒,准时提醒父母按时按量服药。8.带父母逛逛公园。跟着老 admin

2020-02-21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憧憬过自己的晚年……有的人认为晚年应该在旅途中度过而有的人觉得自己可能更愿意一个人追忆往事有的人憧憬一个持续到老的厮守有的人认为不论年龄多大,也不能失掉高雅,要做个有着大爱的老人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晚年除了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背影,就剩下很多的唏嘘对于老去,我从来不敢认为它是一件简单的事,以上这种种的画面或许曾也浮现在我的脑 admin

2020-02-21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引用自《杂譬喻》这一部典,因为《杂譬喻》相似的名这样子的佛典有很多种,那这一部的话,特别是后汉大月支的沙门支娄迦谶所翻译的,这取自于这部的第十一则。我们来看看这个文:【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这个意思是说: admin

2020-02-21

”(------《大爱道比丘尼》)一、虚荣好饰类0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0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0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04、细视态——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着眼看人。05、丹唇态——女人喜擦口红。06、耳珠态——女人喜戴耳环。07、璎珞态—&mda admin

2020-02-21

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中佛世尊早就有开示过唯识的法义,而我们这几次节目中所要探讨的内容,也都是必须基于有本识如来藏心的基础下才能成立,而事实上本识是一切佛法的核心。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是需要靠意识来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