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金刚》有一首四句偈讲到这个五阴十八界,这一首偈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在五阴十八界上面建立了身见,意识这一个妄心在执着色身为我,依于我有色身,一切有情有受、有色身,所以建立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众生也好、他人也好、自我自己也好,都有不断地造作运动,这些都有在时空当中的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寿者相,具足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这两者被撇开,就是说这个色和这个识被撇开以后,接下来他就想:反正我已认为我是非我,这世间我非我、不是我,就这样啦!我已断除我见。可是佛说:这样不成!你要去观察你的受、想、行,受想行一样也安立我。可是一般的众生,不会从这个受想行,或是说一般学佛人不会从受蕴、想蕴、行蕴去观察。因为这要剖析自己,要去想说你这一生发生过什么。如果是小乘的禅观,不同 三摩地

2018-07-23

甲、识阴的定义《增一阿含》卷二十八云: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这是说,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等六个心,都是识阴所摄。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中,因为意根是根,是意识或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依根,是由意根与法尘为缘,意识方能从名色所缘的第八识中出生,而且必须靠意根共同运作而为助缘,意识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故意根是意识出生及运作的必要条 三摩地

2018-07-23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由四大所成之食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积聚而成者,即是藉缘积聚而生之法,说之为蕴,是故色蕴虚妄。色蕴者,谓色法积聚之义:色蕴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因,复以往世六识无明熏习为缘,是故阿赖耶识与意根入胎而取受精卵,而从母体 三摩地

2018-07-23

言「无觉无观,是名心性」,又言「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又言「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又言「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如是所言离见闻觉知之开示,处处中同此一说,是故所悟之心若是有见闻觉知而能触知六尘者,当知即非胜义菩提心,当知皆是意识妄心也。此是初勘验之粗法。次说第二种勘验法:五别境相应之心所法。云何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们这边就开始作少分的这样的讲解,让你能够从这地方来观察。【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六、结缚行七、不可爱行八、不安隐行九、无所得行十、不自在行】(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 三摩地

2018-07-23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的一种深细的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的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 三摩地

2018-07-23

正当闷绝的时候,医师都说那个病人的意识不在了;因为他已没有办法觉知,这表示他的意识觉知心已不在了。由这些现象可以证明意识觉知心是会中断的。这个意识死了以后没有办法到下辈子去,最多只有到中阴的境界;然后入胎了,这一世的意识就永远消失了。等到下一辈子有意识出现的时候,那已是在母胎中三、四个月以后的事了!但是那时的意识觉知心非常的笨,因为什么都不懂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集已由我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的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接下来我再为各位菩萨,讲断三缚结的第二部分——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佛者的无奈是什么?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说法,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好不容易选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乎逻辑,最适合自己的想法的修行方法,然后来修行;这样一修就是二、三十年,有一天碰到一位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说还有所谓的四果,四果就是当他证得三果之后,他已可以迈向解脱,他已顺于解脱。可是要能够现世解脱,还要往前再迈进,就要实证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就是对于三界的欲爱完全断除,表示他要把欲界爱断除,也要把色界爱断除掉,乃至对无色界的爱也要断除掉。当他把三界的欲爱完全断除之后,他就完全解脱于三界境界!但四果阿罗汉还有分别:慧解脱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末学不清楚这是哪位菩萨说的,因为是转帖中摘的)从以上开示中,我们已可以大概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把这个我找出来了。末学再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应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去观察我的表现。因为无始以来习气所致,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其实都会带着种种我见在运作,而我们毫不自觉。末学试举一例。如观察吃早餐中我是如何以种种身口意行表现出来的:我感觉我 三摩地

2018-07-23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的一种深细的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的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 三摩地

2018-07-23

又导师在《楞伽详解》第五辑(第10~12页)中说:「俱生身见为俱生我执?-?-妄想身见故名分别我执,见道所断之我见」,据此则身见即我执。(第10页)「对于五阴之见闻觉知性及能取六尘性,生于我见,执我不舍?有此我见即生我执」,据此则我见非我执。(第11页)「此二种俱生我见,极细难断;阿罗汉依自思惟,能断后者?-道种智中说:『此二我执细故难断』」,据此则我见即我执。(第12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既然我是假的,我们苦苦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意识我死后就断灭了,虽然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在,但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知道如来藏躲在什么地方;而且下一世的意识已是另外一个全新的觉知心,色身也已是另外一个了,我死了就死了,这与断灭有什么区别?下一世如来藏生出另外一个有情,其修行好坏,福报大小,乃至是享乐还是受苦,那是别人的事情,与当下的我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只是师兄自己的认为吧?这些问题要以佛菩萨论的说法为准。3.我见引生的贪嗔痴等劣根无明心行这些烦恼的根源还是我见;如果只修伏这些烦恼而不断其根源,无法证得解脱。如外道修得四禅八定,便可伏贪嗔痴等烦恼,但仍无法解脱。4.末学的我见也未断,无法回答;引用玄奘菩萨的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接下去再举个例子:1、行走在大街上,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就会立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讲记》第五辑息恶品第十六【[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讲记   (前略)......再来观察:诸佛都很清楚知道:一一众生都是单纯的为了一个烦恼而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劫以来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居士─----------------------------辨正3、《楞伽》云:「意识(离念灵知)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着,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此段文句显示出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乃易起易断之法,故与分段境界相应,不离分段之境界。举凡有境界法,皆必分段生灭,而离念 三摩地

2018-07-23

由南传佛法至今奉为最究竟佛法之《清净道论》中所说以观,则知二乘菩提非唯在大乘法中已广被误会而失其真传;乃至在专弘解脱道之南传佛法二乘法中,亦已被古今二乘声闻比丘所误解而失其真传也。由是缘故,今造此书,开示蕴处界我之实义,并示行门之说明,使二乘法中之利根读者可以据之而作正确之观行,以益末法时世众多茫然难证之大师与诸行者,并藉此引发行者对大乘般若实智 三摩地

2018-07-23

此关不破,以后的修行,再怎么苦修用功都是盲修瞎练,犹如煮沙而欲成饭,决不可能也!这本来是佛教中最简单的真理,一点也不困难,答案就写在每天早晚念诵的《心》里:「无眼耳鼻舌身意」,前五个指肉身,第六个意就是指意根;又说无眼识界、无耳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意识界就是指精神、思想、妄念觉知的第六识--意识;连同前五识,这六个识在我们死亡时会跟着灭亡,在中阴身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