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假如错悟的“大师”据此印证你开悟了,你就会相信了;如果你对别人说你已经开悟了,那就是大妄语。所以说,真心的体性能生万有诸法,具有能生诸有之性(见闻知觉性是三界有之自性),但是真心的法相却是空无形色的;而见闻知觉性等妄心,则不能出生万法,只是缘于真心所出生的六尘万法而在里面运作、在里面执取罢了;但见闻知觉性的妄心,也是无形无色的。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祂是福慧两足尊,祂的福德与智慧都已经圆满成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方便善巧。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只是中国禅宗狭隘的界定禅师,那我们不妨再举经典中圣教来加以印证。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中,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善住意天子提问——什么样的出家比丘可以称为禅师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子开示说:【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佛这么说(尔时,佛告功德林菩萨摩诃萨言):……功德林!一切法相有三种相。何等为三?所谓虚妄分别相、因缘相、第一义相。(《深密解脱经》卷二)一切法,举例而言,桌子是无量无边法中的一个法,而从现象界来看,它是依于人们的分别建立,假名施设而称为桌子,没有它的真实体性存在,所以说是虚妄分别相;可是又依于人们的种树、伐木、裁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门经典中有关的语句处处表明,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1)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同古同今契物契我。正体一如非生非灭。所以道。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夫如是则生未尝生。灭未尝灭。去未尝去。来未尝来。都卢是个如来藏体真如正性。敢问。提举中奉。即今在什么处。还委悉么。无生无住着。处处是全身。……檀越请小参。师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论根据现量的经验,或是依据佛的圣典开示,世间人所经历的我,不多不少就是这个五阴!这个五阴,如果深入来看,刚才所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些烦恼,其实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阴来描述。比如一般人希望能够青春永驻;甚至在历史上有许多帝王的陵墓里面,用尽各种方法来维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类的;很显然就是对五阴的色阴有所执著。再来看名的部分,这个烦恼是在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更细一步来看,色阴就是我们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叫作色阴,四大就是:谓地界,水、火、风界----《中阿含经》卷7。地,指的就是坚硬的坚性,包含我们的骨骼、牙齿、内脏,都算是地所指涉的范围;水的部分,就是湿的部分,包含我们的血液,这个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就是所谓的暖,这个包含我们身体的温度,包含让我们身体运行的能量,都叫作火的范围;风的部分,就是动的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们常常也会把的,所经历的我的部分,当作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存在。比方说,我们会把心理感受,能想象当作是真实的存在,诸如此类,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譬如,我们会说我们读书人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希望这个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永久的常住;又譬如说,年轻人常常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是说:只要能够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论根据现量的经验,或是依据佛的圣典开示,世间人所经历的我,不多不少就是这个五阴!这个五阴,如果深入来看,刚才所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些烦恼,其实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阴来描述。比如一般人希望能够青春永驻;甚至在历史上有许多帝王的陵墓里面,用尽各种方法来维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类的;很显然就是对五阴的色阴有所执著。再来看名的部分,这个烦恼是在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于何种戒的施设是与解脱道有关的,已经能够知其一二,不会再迷于外道的非戒取戒,你才会初步的真正知道什么叫作净戒;也才能够明白说,为什么它可以让众生迈向解脱的原因。这个时候,你的持戒就会渐渐远离以前那种受束缚、被约束的状况,而更能够欢喜而轻松的持戒。从此之后,于净戒的受持也更加的留意。当然,这样一世一世的恶因缘就会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说因为这样而使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曾经和一个强人共住几日,外界传闻其善于心计,做了很多让人不齿的恶事,起初别人还很担心我的安全,但几天交往下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木讷、寡言、极其诚恳的人,很多事情考虑的极其周到,对于外界的传言也不做半点的辩解。我不禁怀疑到底哪一个描述才更接近这个人本身?一个凶悍残酷的人,对待邻人的孩子却极其耐心和善,不忘取出小礼物送给小朋友,也不忘探望朋友的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很久没见到这位朋友了,他还是那样的谦和儒雅,他告诉我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并表示已经对众生绝望了,在他再再为大众付出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一再被误会,心里由愤怒转为绝望。我听到后非常高兴:太好啦!请你吃饭去。他满脸疑惑的看着我。对于还没有完全断尽我见的修行人,如果他对于众生还抱有希望,觉得众生会如何如何,众生应该如何如何,乃至众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等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那件事情过了之后,你要重新去觅得那件事情,也了无所得,因为那件事情已经过了。即使我们现前还有境界在取,可是我所取的境界刹那之后它又消失了,消失之后我也无所取、无所得;那我还有再下一个刹那,还有明天的种种境界在取,可是那些取了之后,它也总是要消失啊。所以,我所能够取得的所有的境界,事实上它是空无所得。所以事实上,我以我的觉知心去取了种种境界,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修声闻、缘觉的人,他如果说具有声闻的种性、缘觉的种性,他是不会考虑到众生的需要;众生如果说具有邪见而不能入无余涅槃,那是他个人的事情,他会说他不懂得什么叫作苦,他只是这样子怜悯他,随缘教导;可是声闻、缘觉人如果一生尽了,他就认为他的缘已经尽了,他跟众生的缘也已经尽了,这样的话,他就要舍弃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说,佛法的流传,是不是可以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之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标题是当观无常以离众苦。不长,内容是这样子的:【一切众生贪著世乐不虑无常,不以大患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应死,系在牢狱,恐死而逃走。国法若有死囚踰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龙张口向上,复四毒蛇在井四边。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维摩诘经讲记》开篇提到:修学佛法应有明确之初期目标,然后应有到达此一目标之方法,以及完成初期目标后进修之次第;此方法与次第,必须是明确可行者;如是学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掷一世宝贵之生命时间与精神、钱财,空修一世佛法。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的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阿含经》卷三十)佛陀教导舍梨子尊者,可以为专修声闻解脱道的白衣授记:必证初果,永不堕三恶道中,极尽七有人天往来以后,得出三界生死苦。而授记的前提是:已经先受三归及五戒,并且常常念佛、念法、念僧众、念戒行。声闻法中的白衣受持三归五戒时,名为具足五法;三归五戒以后常念三宝、念戒行,名为四增上心。凡是具足此三归、五戒、四增上法而不缺、不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来讲,我们说这样的菩萨,就已经具足了未到定的一个定力,可以用这一个未到地定,来进行更深细的四念处当中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特别是观心无常的观行,而依于未到地定来断我见;未到地定断我见之后,才能够依断我见为基础而来真实明心。我们经常说:我见不断,明心非真。我见没有真实断除,对于意识、对于色身的一个生灭无我,没有真实的认知。对于五阴十八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