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近年来有些法师居士,崇尚二乘法,服膺应成派的中观思想,排斥大乘唯识系的如来藏经典,他们异口同声推崇四阿含,说四阿含是究竟说,是佛陀亲口所说;并且认为大乘唯识如来藏系诸经非佛所说,认为唯识诸经是方便说,是不了义说。这些人悉皆执著缘起性空之无常断灭法以为究竟,不承认有如来藏,不承认在无余涅槃中有空性本际独存。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事实上,佛在四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诽谤善知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诽谤习气与业力故,甫闻善知识所讲的时,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反复轮转, | admin 2020-06-08 |
|
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是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 | admin 2020-06-06 |
|
![]() |
如果说阿罗汉都是佛的话,在佛世的时候,就有至少一千两百五十位个佛了,这个是与经典完全违背的。 | admin 2020-04-28 |
![]() |
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曾经告诉我们,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说,如果我们能够对佛法僧三宝深心的信敬,而且我们还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在善知识的座下听闻正法,在听闻正法的过程里面,具备了这个正知正见,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相信业果!相信业果之余你就会修学布施、修学忍辱,而且你会懂得说要对众生说柔软语,会要反过来调柔自己的心性。那么你也会用慈悲心来看待、来怜悯一切众 | 三摩地 2020-04-12 |
![]() |
请问不守戒律、蓄养妻子之出家法师,只要能受持读诵此咒,就可视其与如来无异吗?若此见如法成立,那受持大悲咒、楞严咒之出家法师,是否亦可以不守戒律、蓄养妻子呢?答: (1)此经是为人悉檀经典,隐喻自心真如而未显说;依为人悉檀而言,得名真经;若依第一义悉檀而言,不名真经,未曾如实宣示第一义故,故言属于为人悉檀之经,摄属事密部,疑系晚期「佛教」之天 | admin 2020-04-08 |
![]() |
’”(《别译杂阿含经》卷7)在这部经典当中,佛陀开示说:如果异于佛陀所说的内涵,那就是名为谤佛;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称理而说,乃是有过失的说法。因此如果演说佛法的时候,其所说的内涵是异于佛陀所说的话,那都是属于谤佛之说,如果是属于谤佛之说的话,那这个人的过失以及罪业乃是很重而不轻的。因此在许多阿含部的经典当中,佛陀一向都是这样的开示。我们再举 | admin 2020-04-07 |
![]() |
阿罗汉如果是佛,那么请问佛示现涅槃之后,还需要集结经典吗?根本不需要经律论所谓三藏的结集。因为道理很简单,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又是佛;那阿罗汉既然是佛,佛所说的就是佛语,就是经典。那即使佛逝世了,这些阿罗汉每一个人说的,都是佛语啊!那何须还要五百阿罗汉来结集呢?那这一点完全在道理上,就完全已经证成了阿罗汉绝对不是佛,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好!第二点、我 | admin 2020-03-21 |
![]() |
”】 讲义:这一段经文如来先作第一个部分的解释:为什么十方净土世界的诸佛不演说这一部经典。那么如来就先说了一个譬喻:说有一个修远离行的比丘,或者说修苦行的比丘;“远离”就是远离人间的种种享乐,这叫作“远离行”。人间的种种享乐就是说:他具足了在人间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那如果人间一般都有的资源他事事匮乏、大部分都没有;换 | admin 2020-03-19 |
![]() |
若是亲证之人,皆得现观第八识真实如如的法性,名为证真如,是故般若系的经典中有时指称第八识为真如,故说:“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外于第八识即无真如法性可观可证故,而能生诸法的心即是第八阿赖耶识故。是故《成唯识论》中亦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故除识性无别有法。”除了第八识的识性以外,别无真如可以现观 | admin 2020-03-17 |
![]() |
因为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佛在经典里面经常这样子告诉佛弟子,众生皆有佛性。那我们来看待这个无情里面所谓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它是众生吗?如果是众生的话要有所归属;什么归属呢?第一个,因为众生皆有五种种性。哪五种种性呢?第一个声闻种性,第二种叫作缘觉种性,第三种叫作如来种性,第四种叫不定种性,第五种叫作无涅槃法种性。那我们要问:这山河大地是归属于哪一种种性呢 | admin 2020-03-12 |
![]() |
法师确定未来的弘法方向是,将以唯识为主线,以般若和阿含为辅助,带领大众逐渐深入唯识经典,弘扬佛陀正真的法教!转自释生如法师官网 ------------------------------初禅离生喜乐可在动中获得。二禅定生喜乐怎么会在受戒时的动中获得呢?《佛本行集经》卷46〈大迦叶因缘品第47〉:【灭于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生如法师云“在湖北荆 | admin 2020-03-12 |
![]() |
”如果这不是断灭空,那又是甚么有字天书啊?然而,佛菩萨的慈悲安排,不舍众生的导师再度出世弘扬正法,居然让弟子可以亲证什么是真正的“此经”,让弟子可以一窥无余涅槃的本际,更印证世尊三乘经典所云不假,完全如实!如果没有大善知识出世,则正法几乎泯灭;而愚痴如我者,又岂能找到诸方大师皆遍寻不著因而否定的自心如来呢? 而说到公案上的文字, | admin 2020-03-03 |
![]() |
那他就问:那我可以作什么吗?你说:可以啊!你就在佛前,你可以诵经,你可以将经典念诵出来,然后可以回向给你的父母,也回向杀害你父母的这个仇人。他又说:回向我父母我可以理解,我父母可以因此而得到福德,我会这样作。但是为什么要回向杀害我父母的人呢?他们跟我有这个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以这样作呢?作人这样作不就是失去了作人的原则吗?那你就说:因为众生无始以来 | admin 2020-02-21 |
![]() |
也就是说,能够生到有佛法的地方(在古时候经典里面所说的中国,就是有佛法的地方),所以五百世过后,才能够生到中国听闻佛法、听闻正法;在这个时候,只能够算是新学菩萨、只是初机的学佛人;如果余报受完了以后,一听到可以证悟,他一定马上会心生欢喜而急着要学,这个才是没有余报的人。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在告诉我们,善业道与恶道的因果道理。这个在《优婆塞戒经》里面 | admin 2020-02-21 |
![]() |
对佛法不了解的人因为没有正确的知见,会将这个说法认定为事实,并作为言传身教的重要内容和心得而不断地传承下去,因此,仅以小文一篇,以正视听!(------微信公众号《佛法文摘》2019/1/7)那么,为何有些人在群众中,会没有威势而被人欺负或瞧不起呢?经典是这样教导我们:最主要的、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于诸众生起嫉妒心。过去无量劫来,心起嫉妒与众结怨,来世果报当然 | admin 2020-02-21 |
![]() |
阿难尊者曾向世尊请示:何时迦毘梨才能脱离鱼身?经典里面是这样开示:【阿难问佛:何时当得脱此鱼身?佛告阿难:此贤劫中,千佛过去,犹故不脱。尔时阿难,及于众人,闻佛所说,怅然不乐,悲伤交怀,咸共同声,而作是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虽然经过了千佛出世这么长的时间,迦毘梨都没有办法脱离鱼身,真的是值得我们警惕!因此无论落入三恶道中的任何一道,都是非常痛苦 | admin 2020-02-21 |
![]() |
这种双具世间与出世间福德的修集,譬如:可以护持正法,助印正法的书籍与经典,或者协助摧邪显正的弘法大业、救护众生等等,都双具世间与出世间福德。这是因为在做这些护持正法大业的时候,当然得要出钱出力,出钱就是财施,财施就是世间福德,未来世可以获得许多实质上的回报;但你同时也会因为护持正法的功德,种下了未来可以明心、见性,乃至可以入初地、二地的因缘,这就是 | admin 2020-02-21 |
![]() |
有什么样的善根呢?我们举一部经典中,佛陀的开示来为大家说:【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12)在这段 | admin 2020-02-21 |
![]() |
那我们现在要来举一个经典里面的说法,让大家知道一下,花草树木它真的是有情吗?以及论中告诉我们说花草、树木、果实,还真的是众生受用的依报而已。 在《佛说大般泥洹经》里面有这么讲:“一切草木作寿命想,如是说者我所不听,作是说者,当知是辈外道弟子。”在这个经中佛就讲说:假如佛弟子要这样讲说,一切草木它都有寿命,等于把它当有情看待,那这样说的话,&nb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