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如是比丘,比丘啊!就要晓得这样子如实的了知,我们的六六身所作,乃至于意识的所作,乃至于这一些全部都是虚假的,于是就能够晓得到底寂灭是什么?寂灭所作,这样子就能够正向于涅槃,正确的朝向涅槃的方向;然后像这样子,如果能够如实知见,未来就一定能够证得初果须陀洹果,就把这样子的经典叫作六六法经。也就是说:从以上所讲六六身没有一个身是真实的我。--------《三乘 | admin 2020-06-08 |
|
」】——《中阿含经》卷24由阿含部经典的十因缘观,证明一切人都确实是有如来藏的,也证明佛陀早就在原始佛法的解脱道中密意隐说有如来藏了。[4]二乘法与大乘佛菩提法,以如来藏贯穿而一脉相承。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何为涅槃?涅者不生丶槃者不灭;涅者不常丶槃者不断;涅者不垢丶槃者不净;涅者不来丶槃者不去;涅者不取丶槃者不舍;涅者不增丶槃者不减;涅者不一丶 | admin 2020-06-08 |
|
当知此一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本际,即是大乘如来藏系唯识经典所说之如来藏也。然此我之本际非外道所说的我,亦非未真实证悟者所说之真如、真心,此诸人等所悟之本际,无异常见外道论议,详阅拙著《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及本书附录一: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即知。阿含此经乃佛不问而说,并重复多次而说,皆有记录,计有第一一〇及一三三至一四四经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佛子莫谤大乘经典,莫谤大乘经典所说如来藏法。盖如来藏妙法乃大乘菩萨藏之根本,三世一切佛皆依此成就佛道。--------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第三十五章如来藏思想真是佛说>然一阐提人或时因佛慈力故而生一念善心,复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名为闻见佛性,即离一阐提趣。是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毘跋致故,以当有故,决定得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再来看看经典的记载,《毘尼母经》卷1云:“佛告阿难:‘吾所以不听女人出家者,如世人家男少女多,家业必坏;出家法中若有女人,必坏正法不得久住。……女人能行八敬法者听其出家,若不能者不听在道。所以为女人制八敬者,如人欲渡水先造桥船,后时虽有大水必能得渡。八敬法亦如是,怖后时坏正法故为其制耳。’佛告阿难:‘汝今为女人求 | admin 2020-06-08 |
|
破参而获得总相智了,再来修学般若系列的一切经典,这个就是般若的别相智。般若系列的经典就是由种种的方向,由各种的层面,来为证悟的菩萨们宣说真实心的自体性,以及祂所出生的七转识和色法、无为法……等等的体性,这个叫做别相智。可是,后得无分别智里面还有一切种智,一切种是指所有的种子,也就是所有的功能差别;证得所有功能差别的智慧,就是一切种智。就 | admin 2020-06-08 |
|
而《心经》则是:从般若系列的经典,浓缩成《金刚经》,再浓缩成《心经》;所以它告诉我们的就是因地的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心经密意》印顺法师说:如来藏的思想,富有外道神我梵我的色彩。是后期大乘佛法与外道思想合流。我们却说他讲错了,为什么错呢?因为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只是意识心第六识,大乘佛法所说的如来藏却是第八识,是阿含里面佛所说名色因、名色本的那个第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诽谤大乘菩萨藏——诽谤如来藏八识心王等唯识学经典论典为不究竟,就不能往生。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 | admin 2020-06-08 |
|
比如说淫欲,我们曾说过,经典里面也这么讲过——要证验你现在所证的境界。那么让你到那个境界里面去;比如说断淫欲,让你处在淫欲境界之中,故意叫你去看,看了之后有无起喜乐——想要去做那件事的?有没有?如果无,那是真的断了;但是还有余习存在。那么这个余习不必明说,结过婚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再详谈了。那么断瞋恚是什么?在贪欲先断之后,接下来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 admin 2020-06-08 |
|
一般证悟的菩萨,若不继续研读佛所说的第三转法轮经典而进修种智,若是悟后生慢而不肯阅读上地菩萨所造的书论的话,就不能了知这些道理。以上所讲的是佛心,是佛地常乐我净究竟涅槃的佛心。《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圆满呢?生灭的法显然不 | admin 2020-06-08 |
|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 | admin 2020-06-08 |
|
并且这个成所作智我们在经文上尚且还看到这个成所作智的广大胜妙之处,甚至是说我们说十方世界所下的雨到底下了多少的雨滴,佛的成所作智也可以了知无余!这个境界实在不是我们所能想像的,我们就只能按照经典所开示的,略微告诉大家佛地的成所作智的状况。那么这是所谓(八相中)的成道的状况,当然就是说成道的部分,也有包含所谓的降魔的部分,这个部分我们就先略去了。那成 | admin 2020-06-08 |
|
而正觉同修会所倡导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是平实导师揉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其它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平实导师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因为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没有善不善可言。依于如来藏出生五蕴,五蕴造作了善恶业之后,业种由如来藏所蕴藏,依于业种而往生到三界六道的善恶趣;只要没有解脱,会继续在如来藏所普遍兴起出生的三界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没有善不善可言。依于如来藏出生五蕴,五蕴造作了善恶业之后,业种由如来藏所蕴藏,依于业种而往生到三界六道的善恶趣;只要没有解脱,会继续在如来藏所普遍兴起出生的三界 | admin 2020-06-08 |
|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的话,这里的信就要检讨,因为信不具足;既然信不具足那就不能进入住位,所以信佛、学佛要能够以经典中佛陀的开示,当作一个什么?当作法镜来监照,来监照这些法到底能不能到达信这个法,能不能让你学习而成就佛法。所以在能够满足十信位,应当要具足的信根的前提下,才能够进入住位中修学,进入住位中修学的话,就要来了一法修一法,了什么法?修什么法呢?了知进入住位里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