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若在家出家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如来藏经典法要,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得福无量。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余菩萨,为于积集如来智故,精勤供养一切如来,于一一世界,成就如是色三摩地;由此色三摩地威力,过恒河沙诸佛世界;过恒沙数俱胝那庾多现在诸佛,于一一佛所供养承事,并及菩萨声闻僧众。如是乃至过五十恒河沙诸佛 | admin 2020-06-14 |
|
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 | admin 2020-06-14 |
|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 | admin 2020-06-14 |
|
依照本章上述之解说,即知无论是初转法轮或二转法轮之经典,皆同于三转法轮经典所宗,皆依胜义谛如来藏空性心而说,如初转法轮阿含部经典中所提到的“入胎识、住胎识、取阴俱识、如、本际……”,亦如二转法轮般若系经典所说“真如、诸法实相、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空性心、金刚心……”,都是在说这个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 | admin 2020-06-12 |
|
![]() |
自序宣讲菩萨戒的经典,有《梵网经、地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优婆塞戒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此书所宣讲之经典是其中一部经典,全名为《菩萨优婆塞戒经》。此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的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陀如是开示之目的.实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 | admin 2020-06-11 |
上座部与大众部是声闻法的根本二部,及所分出之十八部,总共有二十个部派,皆属于声闻法中的部众,皆未脱离世尊先前所作之预测,如同五百结集后随即展开的大乘法结集(七叶窟外的千人大结集)的经典《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中所说:【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十部者并得 | admin 2020-06-10 |
|
![]() |
如来在唯识经典说有八识,第八阿赖耶识即如来藏,即是法身,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真如;既是真如,心体即无生灭可言。 三、须第四禅才能见道吗? 辨正: 1、玄奘菩萨指导弟子道昭开悟,并无记载说道昭证得第四禅。 2、玄奘菩萨弟子窥基菩萨见道,然无记载窥基证第四禅。 3、玄奘菩萨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最后身菩萨成佛前依第 | admin 2020-06-09 |
换句话说,这部经典其实是由实出权、匯权归实;它由实相智慧中出生了许多权巧方便,来为大众说明整个佛菩提广泛的内涵;可是很广泛的佛菩提内涵,却又能经由权巧方便的说明以后,最后再匯归于实相,所以说它是「大方便经」。(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8。)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祂具足了断我执和断法执的功德;并且我执的断除,是究竟断而不是像声闻阿罗汉的方便断——只断现行而不断习气种子;只有这种中道的现观,可以使人次第迈向究竟佛地,所以唯识方广经典所说的中道观,才是真正究竟的中观。--------平实导师《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蜘蛛要吐丝作网,牠可要肚子里面有东西呀!不然牠怎么可以拉出那么多丝网?当你把道的次第弄清楚了,当你证得真如,三乘经典你就都可以验证;当你有了般若慧的时候,就得到一分的自在。怎样有一分自在?至少人家讲的八不中道,中道是什么?为什么叫不一不异?为什么不来不去?为什么不断不常?为什么不增不减?为什么不垢不净?何只八不?无量无数的不你都可以讲了。为什么能够 | admin 2020-06-08 |
|
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然大乘胜义菩萨僧,不论出家在家之人,俱极难得;偶尔出现人间,其数非众,不易值遇承事,何况具得其意?若是宗说俱通之胜义菩萨僧,更难值遇,福薄之人往往交臂失之,不能信受;此谓胜义菩萨僧所说般若种智深妙,福薄之人若闻所未闻法,心生惊惧,往往舍之而去。复次,宗说俱通之菩 | admin 2020-06-08 |
|
大部分的众生都像经典上所说的不得遇佛、不闻正法的八难之处。八难就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以及佛前佛后。这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不能够修清净梵行,所以也难学佛闻法;想要度化他们,当然也很难。长寿天是指色界及无色界诸天的有情,虽然寿命长久,却喜好住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寂静境界中,甚至以之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大家要有智慧去探讨,如果无情的石头…等也有种智,也能成佛的话,这在三乘的各部经典里面都是不通的,都是抵触的。如果无情也能成佛,我们侯董事长他们盖这个宗祠的时候,不晓得这些石头水泥要哭过多久?因为你总要敲敲打打,要把它混合一下,拌一拌,它很痛苦,一定要哭嘛!你们问侯董事长:看当时石头有没有哭呢?没有嘛!无情圆成种智,是依有情成佛而说的;当你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 admin 2020-06-08 |
|
定性阿罗汉没有入无余依涅槃以前,不知道自己的第八识本际在哪里;舍报时把十八界的自我灭除了以后,入了无余依涅槃,也不知道无余依涅槃里面的第八识是什么;他入了无余依涅槃以后,能知能觉的我已经灭掉消失了,当然不可能知道无余依涅槃里面的实际是什么,因为我都已经不存在了,怎么可能会知道无余涅槃中的实际!所以,阿含期的经典里面说:无余涅槃之中有实际不灭,所以无 | admin 2020-06-08 |
|
以定境之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诽谤正法,违背了义经典之圣教量,成就地狱重罪。以现在学佛弘法之善因而得将来地狱恶报,令人悲悯。以悲心故,特为此类人概要说明今时人以定为禅之各种层次,用供诸方知识学人省察思惟。若能虚心比照圣教量,深入思惟整理,自解前非,亦教他人远离以定为禅,从头再参,方可远离地狱重罪。此生若有悟处,便可永离三恶道,最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 | admin 2020-06-08 |
|
」故三转法轮诸唯识经典乃宣说四种涅盘及佛地四智皆依第八识而有。复又宣说一切种智--有情本有之第八识中所含藏之一切种,所谓世间一切有漏法种、出世间一切无漏法种、一切种子流注……等种智正理;由是宣说此根本识之种子流注,所示现之有根身及七转识、七转识相应之心所有法及善法烦恼法、法处所摄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六种无为法等。为说明如是法性,乃说第二能 | admin 2020-06-08 |
|
同时,佛教也彻底的实践忏悔这些善法,因为忏悔乃是众生改往修来远离恶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加行方式,经典上也说忏悔乃是七种最上供养之一;七种最上供养就是所谓的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因此,忏悔这个法乃是修集福德一个很重要的行门,因此,菩萨在广行菩萨道而修集一切善根的同时,也是必须要实践成就忏悔这个善法。而且,忏悔之法是与回向等其他的善净行 | admin 2020-06-08 |
|
他们以为说这个叫作大乐光明,叫作无上瑜伽,这个真的非常非常荒唐!在经典来讲,这个真的就是无惭、无愧者。不管是教导的老师,或者修学的弟子,都是无惭、无愧,这是属于一阐提的人--如果再加上他谤大乘法,而且跟老师来修双身法,甚至跟父母来修双身法,那都是一阐提人。所以说这个部分,如果他再同时毁谤第八识,而毁谤大乘经典,那他们连下品下生都没有办法!这样的人真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从菩萨的道种智来看这个我慢,这其实正是古时南传佛法经典中所说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意思是:古时的阿罗汉们,都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自己以后,仍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不坏,所以能安心的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不会因为恐惧坠入断灭境界而不能断尽我执,所以就没有我慢的存在。若因为对阿赖耶识功能的贪爱执著心态仍然有极微细部分存在,就会成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