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含经中关于八关斋戒的经典【耀正下载整理,明证2010年1月9日星期六再整理】大正藏第01册No.0026中阿含经1、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晡利多品(有十经)(第五后诵)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二○二)中阿含晡利多品持斋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于东园鹿子母堂。尔时,鹿子母毗舍佉平旦沐浴,著白净衣,将子妇等眷属围绕,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世尊问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杂阿含经中有关八关斋戒经典摘录)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关于八关斋戒的经典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是世间诸万法的本源。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mdash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说乐闻乐受者,汝当为说四不坏净,令入令住。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三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说乐闻乐受者,汝当为说四不坏净,令入令住。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三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再来看看经典的记载,《毘尼母经》卷1云:“佛告阿难:‘吾所以不听女人出家者,如世人家男少女多,家业必坏;出家法中若有女人,必坏正法不得久住。……女人能行八敬法者听其出家,若不能者不听在道。所以为女人制八敬者,如人欲渡水先造桥船,后时虽有大水必能得渡。八敬法亦如是,怖后时坏正法故为其制耳。’佛告阿难:‘汝今为女人求 三摩地

2018-07-22

」就可以了!一切法师若不妄语,依经典原意说法而不乱解经典的话,都是值得赞叹的。问:弟子因为犯了很重的戒,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佛,但是弟子感觉这样忏悔的效果不好,有时都忘了是在拜忏,而只是在无相拜佛,这样拜忏可以吗?弟子可不可以通过增加拜佛时间来忏悔?还是每天一定要通过拜忏来忏悔吗?拜忏之时如何观想呢?心里默诵忏悔偈、还是要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胜义僧,如经典中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着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诸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胜义僧,如经典中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着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ld 三摩地

2018-07-22

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然大乘胜义菩萨僧,不论出家在家之人,俱极难得;偶尔出现人间,其数非众,不易值遇承事,何况具得其意?若是宗说俱通之胜义菩萨僧,更难值遇,福薄之人往往交臂失之,不能信受;此谓胜义菩萨僧所说般若种智深妙,福薄之人若闻所未闻法,心生惊惧,往往舍之而去。复次,宗说俱通之菩 三摩地

2018-07-22

“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圆满呢? 三摩地

2018-07-22

总结经典中的皈依之功德利益如下:1、如果你皈依你便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作为老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经云: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因此◎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2、如果你皈依佛陀指示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是世间诸万法的本源。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mdash 三摩地

2018-07-22

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圆满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圆满。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圆满呢?生灭的法显然不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所有的佛弟子都应该要记住:修学佛法想要取证解脱果,一定要依止佛的圣教量,真实的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思惟善知识所教导的知见是否违背佛在经典中所说的道理,然后如理作意地去修行。不归依外道天神老母娘所说,更不能归依喇嘛教的根本上师,因为这些人都是未断我见;我见没有断,就会施设一大堆戒禁取见来威胁弟子。例如一贯道以得到三宝来施设戒禁取见,他们的三宝指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他认为世尊所说的预记:未来是弥勒尊佛下生成佛这样的话,世尊的这个说法太严格了,祂很多经典讲得好严格喔,所以他要推翻掉,把它变成说是换弥勒尊佛掌天盘,那经典就由着他们自己说了,所以那也是不符合道理的。因为佛陀既然是四智圆明,祂有祂的智慧,那弥勒尊佛也有接近佛陀的智慧,所以说当这个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佛世的时候,预记弥勒尊佛在未来世增劫的时候成佛,弥勒 三摩地

2018-07-22

十一种空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无所得空……第一义空等十一种空观,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所讲的空观。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